宣化上人:坚持念观音菩萨可转色心淫欲炽盛的烈火

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佛经介绍】《法华经》为释迦牟尼佛涅槃前在王舍城灵鷲山所说,主要讲述“开权显实”、“会三归一”,融会三乘为一乘(佛乘)。以“声闻”、“缘觉”二乘为方便权说,“二乘”终究要以成佛为最终目标,祖师赞为“成佛的法华”。

【经典原文】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法华经》

【佛经解释】假设有这一类的众生多于淫欲,他一边学佛法,一边生淫欲心;学的佛法越多,他淫欲心也越多越大。一天到晚总想这个淫欲、淫欲、淫欲,想来想去,想得这个淫欲就像流水似的,川流不息。你说这个是糟糕吧?这真是最坏的一种思想,最坏的一种行为,最坏的一种表现。那该怎么办呢?你不要忧愁,不要担心。 “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念,就是念诵。你只要能常常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可是,你单单诵念还不够,还要恭敬,多拜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你那个淫欲心就脱离了、没有了。

“若多嗔恚”:嗔恚,就是一种脾气;脾气,就是烦恼;烦恼,也就是无明。嗔恚好像火似的,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烧去功德之林。”古人也说:“千日打柴一火焚。” 意思就是你斩了一千天的柴,但你只需要很少的火,就可以把所有的柴都烧了。这是形容我们在平时所尽做的好事──做道、做德,做了很久很久的;可是你这一发脾气,生了无明火,就把你所修的种种功德,也就都无形中烧去了。什么样人欢喜发无明火呢?就是欢喜发脾气,就是修罗。

怎么样能改变?这部《妙法莲华经》已详详细细地,把这个法门告诉你了!就是要你“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常念,就是时时刻刻都要念,没有一个时候间断的,不断谓之“常”;就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你若是能常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再能恭敬观世音菩萨,怎么恭敬法呢?就是每到一个寺庙去,凡是有供佛的地方,或是有供观音菩萨地方,你都要叩头顶礼。你叩头,不是说我今天叩头,明天就不需要叩头了;或者我早起叩头,晚间就不要叩头了,不是的。凡是见佛的时候,就要叩头;给佛叩头、恭敬观世音菩萨,你这个脾气久而久之就没有了,你也不知道怎么就没有脾气了,就不会发脾气了,这很奇怪的。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前边第一个讲的是“贪”,第二个讲的是“嗔”,现在是第三个,讲的是“痴”,这叫三毒;这三毒,把我们人的佛性都给毒得睡觉了。为什么我们没有觉悟,一天到晚这么醉生梦死?也就因为有这三种东西。

这第一个贪,就是贪淫欲。本来这淫欲对自性上是最有害处的一种东西,可是一般人就都认为它是一种好的享受,所以尽做这种颠倒的行为,把你的自性、本有的佛性,一天就比一天盖上一些个尘垢,光明就不显现出来,这是贪淫。这个“嗔”是发脾气,和这个“淫”也是一样的。现在讲这个“愚痴”。

怎么叫“愚痴”?愚痴就是觉得自己不愚痴,这就是愚痴。认为自己是聪明有智慧的人,实际上你问他从什么地方来的?将来到什么地方去?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也不知道,他说他自己是聪明人,你想这样的人是聪明、不是聪明?来不知来,去不知去,但是他可不承认他自己是个愚痴人。你本来的面目没有认识呢!你就是再聪明,这都是假的,都是假聪明。所以贪享受、求富贵、求男女、求快乐,这种种无非都是颠倒。你贪来贪去又怎么样?到时候一样都要死的;死的时候,一点把握也没有,这岂不是愚痴吗?

现在这样愚痴,怎么办呢?依照《法华经》上这个方法,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你这个愚痴就跑了,智慧就来了。我们每一个人,要是知道自己是愚痴,那才是对自己认识了。已经有了智慧,才知道自己愚痴;若是没有智慧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愚痴,就越跑越远,越愚痴,那是双料的愚痴──自己本来就愚痴,而自以为是聪明,这不是愚痴上又加一个愚痴?本来一个愚痴来着,现在变成两个了!所以我们这回一个都不要,根本就不愚痴了。怎么办呢?就是要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这一个方法是最妙、最灵的,这是绝对如假包换的,妙不可言的。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把执着的爱净化就是慈悲

把执着的爱净化就是慈悲

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简单地说,是从爱而来的。爱是生命的根源,没有父母相爱,吾人何能得生? 把爱净化就是慈悲,把生命升华就是本性。爱情,例如我们爱大自然、爱山、爱海、爱树、爱花,但我们没有想要占有。甚...

净空法师:这样的人不生净土,还有什么人能生净土

净空法师:这样的人不生净土,还有什么人能生净土

『铁车地狱』,《楞严经》里面讲,「思报结息,则为火车」,也叫做「火车地狱」。车是铁的,完全烧红了,罪人是要用他自己的筋,把自己的筋抽出来,当作绳索去拉这个车,后面...

净宗法师: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三条「唯叹念佛」

净宗法师: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三条「唯叹念佛」

【正讲】 第十三条「唯叹念佛」之文  第十三条文:不赞杂善,唯叹念佛行者之文。   这段文也是出自《观无量寿经》,标题的意思是说:释迦牟尼...

「心」在什么地方呢

「心」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心?在《楞严经》的开卷,实际上阿难尊者就是为我们末法的、愚钝的、颠倒的众生作一个当机众,来七处征心。 阿难尊者总认为有一个心,结果佛处处破斥,这个心不在内,不在外,不...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从积极地行善来看,我们要修五戒十善,六度万行,自利利他。这也要从真实心里面出来,不是作秀的,而且做这些善是为了了生脱死的,利益众生的,续佛慧命的,不是要去搞宣传的。 身口意三业,先谈身业,做什么事业...

圣严法师:失眠应该怎么办

圣严法师:失眠应该怎么办

问:古代有位高僧曾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颇有深意。但现代人常常忙得吃不定时,更痛苦的是该睡时睡不着。由于许多人有失眠毛病,安眠药因此很畅销。法师有何安眠心法? 圣严法师答:「吃饭时吃饭,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