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故事::史丞相不识观音

宋高宗绍兴年间,四明人史诰来游普陀山。一日他与同行程某前往潮音洞紫竹林礼拜观音大士,他们来到了潮音洞,只见此地背山处紫竹繁茂,濒海则巉岩突兀,境观绝为清净,于是他们在清净亭中闲坐用茶。这时,有一僧人来到史浩身旁,指着临海边嶙峋的峻岩说:“岩顶有洞,可以下瞰。”

于是史浩一行在巉岩间俯伏苔磴,攀缘向前,瞻顾之间,忽见洞中金光照耀,有金身佛像眉目了然,在洞中若隐若现。史浩更见瑞相有双齿洁白如玉。于是遂作礼虔拜,深感菩萨的灵验,并为自己有幸见到大士瑞相而庆幸快慰。

天将傍黑,史浩等行至旃檀岭,看见对面走来一个子很高大的僧人,那僧人来到面前对史浩说:“你的前途极好,待他年做了宰相,官家(皇帝)要用兵,你一定要竭尽全力阻挡,免使生灵涂炭。后二十年,我与你相会于越(今杭州)。”说完话,匆匆离去,转眼竟不知所向。

二十年以后,即宋孝宗年代,史浩果然在杭州做了南宋丞相。一日傍晚,史浩正在会客,门人来报有一自称为养素先生的僧人,说是旧时曾与丞相熟,急于求见。史浩忙命人请僧人进来,只见这僧人貌粹神清,体态高大,谈吐风起,相见寒喧未亟,即向史浩索要纸笔,并展纸大书日:“黑头潞相,重添万里之风光。碧眼胡僧,曾共一面之清话。”写完后,竟掷笔不揖而别。史浩大为惊骇,连忙派人四处寻觅僧人踪迹,但终不知所往。晚上,史丞相定下心来追忆昔日普陀山之行,记起“二十年后,我与你相会于越”之语,猛悟当年的高个子僧人与今日来府的僧人均是观音大士现身,于是史浩更笃信菩萨,为官家办事也时刻想到菩萨慈悲为怀,体恤民情。

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

广大灵感~千手千眼

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 🙏

南无阿弥陀佛🙏 🙏 🙏

南无阿弥陀佛🙏 🙏 🙏

南无阿弥陀佛🙏 🙏 🙏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误伤踩死虫子怎么办?早晨起来先念这个偈

误伤踩死虫子怎么办?早晨起来先念这个偈

我们无缘无故地伤害众生,杀众生,你不知道。 举个例子说,我们早晨出来走路,你知道你脚下踩死那个小虫子,你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命。 这告诉我们,假使你早晨一开始走路,你要念一个偈子: 从朝寅(y&iac...

人到老年尤其要「净念相继」

人到老年尤其要「净念相继」

修行人要把死挂在额颅上。你想到死的时候,一切对世间猛厉的贪欲、追求,都会当下瓦解、融化。然后断爱欲,年老之人要断爱欲。这是保养身体、得到身体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这一点,印光大师曾经在《寿康宝...

圣开法师:大愿地藏菩萨

圣开法师:大愿地藏菩萨

大愿地藏菩萨 世人都知道,佛教里有一位在地狱度众生,并发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 所谓地藏者,地是大地,藏即含藏。...

慧律法师:佛教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

慧律法师:佛教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

简单来说:佛教就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是彻底觉悟,而不是迷迷糊糊。 我每次演讲时,都再三地强调,学佛第一个重点就是:正知、正见、正信。举个例子来说,有些学佛的人,来拜佛时,拿了几个苹果、香蕉来拜拜,就要...

星云大师《黑白观音》

星云大师《黑白观音》

某位信徒拥有一尊白瓷观音。整尊观音圣像质地细致,塑工精巧;纯白庄严的光泽,任何人看了都赞叹不已。 这位信徒听闻佛像都要在寺院里开光,如此才会有感应,使斋家所求如愿。于是他带着心爱的白瓷观音到寺院。 到...

星云大师《回向之妙》

星云大师《回向之妙》

古德说: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粒管山河。回向之妙,能不信乎! 回向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在佛教的道场里,每天做过早、晚课诵后,必定要回向;偶尔信徒家有婚丧喜庆的佛事,最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