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忍法师:观音是「男」还是「女」?

观音是「男」还是「女」?

第327期明觉 文:法忍法师

据说观世音菩萨的信仰,是约於西元二世纪,随著佛教在中国发展而开始。根据佛经记载,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应为男性,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形容观世音为「勇猛丈夫」,而在《大悲莲华经》中则称呼菩萨为「善男子」。及至宋代以后,因为中国民间信众对於女性大悲救苦的形象之需求,故菩萨的塑像主要以女性的母爱和慈悲的形象出现,象徵菩萨救度众生的悲愿。

没有既定的身相

其实佛教中所理解的菩萨形象是没有一定的性别,菩萨按需要而化现不同的身相来协助、教化众生。就如观世音菩萨一样,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记述,他以佛身、梵天王身、居士身等三十二种不同的形相来度化众生。究竟观世音菩萨来到中国之后,由男身变了女身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呢?

由男身变了女身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中国佛教中现在所见到的观世音菩萨,大都以女身形相出现? 演培法师曾做过一些有关的研究,并在他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中指出,在根本方面,菩萨主要是以男性形象在佛经中出现,尤其是在唐以前,所有观世音的塑像或画像,都是以男性的相貌来塑造。 不过,观世音在中国常化现女身来教化众生,可能有两个原因,现在略说如下:

一、 与他专门「慈悲救苦」的对象有关:因为观音信仰在中国民间发展时,民众对她「三十二应身」的说法有些了解后,相信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而且还会以慈母的形象出现――有时会拯救航海中的罹难者,有时候化身为送子娘娘,有时则化现为马郎妇观音度人向善,就是因为这些传说而令观音的形象自一世纪至宋代便变成「女身」的化相。

二、 妙善公主的传说――据说,观世音曾化身妙庄王的第三公主,名叫妙善。妙善公主自小爱修行学佛。长大后跑到白雀寺出家,触怒父王,把她处死。她的灵魂到了地府,阎罗王见她一心向佛,实在不应枉死,故准许她还阳。她还阳后再到大香山苦心修练,修成正果,而且还回家度化她的父母,又发愿普度一切众生,后世於是尊称她为「观世音菩萨」。因为她希望普度众生,故驻足於中国东海普陀落迦山而转往中原。书中的观音造型,则为白衣,赤足,跌坐在莲花台上,左右善男、龙女侍立,背景为竹林、山岩,山上还刻有「南普陀」三个字。

小结

其实,三十二应身又好,妙善公主的传说也好,我们看到中国的观音信仰其实已深刻地将慈母对子女无条件的爱,来描述中国大众对观世音菩萨慈悲的理解。将菩萨的爱比做世间的母爱,说明当中的伟大和真挚。而且更明确地表达出菩萨的慈悲,是能将世间的母爱,加以净化与扩大,来慈爱一切众生,普度众生。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双身法的问题

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双身法的问题

关于双身法的问题 药师山紫虚居士 (一)前言 据说最近网站上有很多大德对双身法大肆抨击,但大多只是引用佛教中的戒淫教条判定双身法是邪法;也有人贴上最近一些藏密...

要想离开畏惧所求皆满,应该这样去做

要想离开畏惧所求皆满,应该这样去做

【十二缘所怖。追求苦所依。归敬地藏者。皆安住无畏。】 我们前面讲的十二因缘法,无论是过去世的、未来世的,总的来说,反正是你心里头一动起业了,这个叫业相。这个业相不会停止的,它会转变的,这个转变叫转相...

《印光大师与周福渊女士书》学习感言

《印光大师与周福渊女士书》学习感言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与周福渊女士书》虽是给周福渊居士的回信,实则是对我们末世所有女子的谆谆教诲,实为无上法宝。在此篇中,印祖开示了一个极为简便、举一全收的办法:求佛力加持,极力念观世音菩萨。学习一遍,...

受菩萨戒的居士,能为儿女求婚姻吗

受菩萨戒的居士,能为儿女求婚姻吗

问:弟子是受了菩萨戒的在家居士,想为儿女求婚姻,这样做可算是破了邪淫戒或四十八轻中的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著戒? 大安法师答:《梵网经菩萨戒》通出家、在家。这十重四十八轻戒中的有些规定,只...

南怀瑾: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

南怀瑾: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

我学佛几十年,这里的同学都知道,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希望沦落饿鬼道受苦的众生,早日脱离苦海。 我们老一辈子,从小就是在刀枪战火中讨生活,几乎没有一日是安宁的日子。当年我离开家乡,一幌几十年,没办法和亲...

月悟法师:持名念佛不能代替一切修法

月悟法师:持名念佛不能代替一切修法

持名念佛不能代替一切修法 持名念佛虽然殊妙,就简便易行而言,确实“三根普被,利钝皆收”,但是不能代替一切修法。参禅、诵经、持咒、拜忏等等一切修法,都不能互相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