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忍法师:观音是「男」还是「女」?
第327期明觉 文:法忍法师 据说观世音菩萨的信仰,是约於西元二世纪,随著佛教在中国发展而开始。根据佛经记载,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应为男性,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形容观世音为「勇猛丈夫」,而在《大悲莲华经》中则称呼菩萨为「善男子」。及至宋代以后,因为中国民间信众对於女性大悲救苦的形象之需求,故菩萨的塑像主要以女性的母爱和慈悲的形象出现,象徵菩萨救度众生的悲愿。 没有既定的身相 其实佛教中所理解的菩萨形象是没有一定的性别,菩萨按需要而化现不同的身相来协助、教化众生。就如观世音菩萨一样,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记述,他以佛身、梵天王身、居士身等三十二种不同的形相来度化众生。究竟观世音菩萨来到中国之后,由男身变了女身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呢? 由男身变了女身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中国佛教中现在所见到的观世音菩萨,大都以女身形相出现? 演培法师曾做过一些有关的研究,并在他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中指出,在根本方面,菩萨主要是以男性形象在佛经中出现,尤其是在唐以前,所有观世音的塑像或画像,都是以男性的相貌来塑造。 不过,观世音在中国常化现女身来教化众生,可能有两个原因,现在略说如下: 一、 与他专门「慈悲救苦」的对象有关:因为观音信仰在中国民间发展时,民众对她「三十二应身」的说法有些了解后,相信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而且还会以慈母的形象出现――有时会拯救航海中的罹难者,有时候化身为送子娘娘,有时则化现为马郎妇观音度人向善,就是因为这些传说而令观音的形象自一世纪至宋代便变成「女身」的化相。 二、 妙善公主的传说――据说,观世音曾化身妙庄王的第三公主,名叫妙善。妙善公主自小爱修行学佛。长大后跑到白雀寺出家,触怒父王,把她处死。她的灵魂到了地府,阎罗王见她一心向佛,实在不应枉死,故准许她还阳。她还阳后再到大香山苦心修练,修成正果,而且还回家度化她的父母,又发愿普度一切众生,后世於是尊称她为「观世音菩萨」。因为她希望普度众生,故驻足於中国东海普陀落迦山而转往中原。书中的观音造型,则为白衣,赤足,跌坐在莲花台上,左右善男、龙女侍立,背景为竹林、山岩,山上还刻有「南普陀」三个字。 小结 其实,三十二应身又好,妙善公主的传说也好,我们看到中国的观音信仰其实已深刻地将慈母对子女无条件的爱,来描述中国大众对观世音菩萨慈悲的理解。将菩萨的爱比做世间的母爱,说明当中的伟大和真挚。而且更明确地表达出菩萨的慈悲,是能将世间的母爱,加以净化与扩大,来慈爱一切众生,普度众生。 真有亡灵吗?当然。 超度有用吗?是的。 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些怪异事,不过,先要探究清楚,如果不是空穴来风,便可以用佛法来开导这些灵体。 碰到怪异现象时,先要查明真相,也可能是当事人在疑神疑鬼,根本不是... 修行的秘诀,就是要少吃。为什么?因为少吃少生欲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乐,常乐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生菩提,生菩提就得解脱;得解脱就能任运自在、生死自在、智慧自在,总之,一切皆自在。这是修行人所必...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死生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 如何做一个女人?在《玉耶女经》中提到要做五种的女人: 1、母妇 一个妻子对待丈夫要像慈母照顾子女一样,给他温暖慰藉,慈爱鼓励,使丈夫在外面遭遇困难委屈,回到家里有倾诉的对象;丈夫在外面受到迫害打击,... 一九四零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应该觉照。我们念佛的人,应该有觉照。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一个字,照。 大家要觉照,觉... 第一个慈心。这个慈心,先发一个减少别人的负担,减少负担让他生欢喜心。你感觉你说的法,能使他生欢喜心,这就叫慈心。 第二个悲心。他现在有什么痛苦,你要让他把这个痛苦除掉。他现在很悲痛,很痛苦,你给他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