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忍法师:观音是「男」还是「女」?

观音是「男」还是「女」?

第327期明觉 文:法忍法师

据说观世音菩萨的信仰,是约於西元二世纪,随著佛教在中国发展而开始。根据佛经记载,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应为男性,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形容观世音为「勇猛丈夫」,而在《大悲莲华经》中则称呼菩萨为「善男子」。及至宋代以后,因为中国民间信众对於女性大悲救苦的形象之需求,故菩萨的塑像主要以女性的母爱和慈悲的形象出现,象徵菩萨救度众生的悲愿。

没有既定的身相

其实佛教中所理解的菩萨形象是没有一定的性别,菩萨按需要而化现不同的身相来协助、教化众生。就如观世音菩萨一样,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记述,他以佛身、梵天王身、居士身等三十二种不同的形相来度化众生。究竟观世音菩萨来到中国之后,由男身变了女身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呢?

由男身变了女身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中国佛教中现在所见到的观世音菩萨,大都以女身形相出现? 演培法师曾做过一些有关的研究,并在他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中指出,在根本方面,菩萨主要是以男性形象在佛经中出现,尤其是在唐以前,所有观世音的塑像或画像,都是以男性的相貌来塑造。 不过,观世音在中国常化现女身来教化众生,可能有两个原因,现在略说如下:

一、 与他专门「慈悲救苦」的对象有关:因为观音信仰在中国民间发展时,民众对她「三十二应身」的说法有些了解后,相信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而且还会以慈母的形象出现――有时会拯救航海中的罹难者,有时候化身为送子娘娘,有时则化现为马郎妇观音度人向善,就是因为这些传说而令观音的形象自一世纪至宋代便变成「女身」的化相。

二、 妙善公主的传说――据说,观世音曾化身妙庄王的第三公主,名叫妙善。妙善公主自小爱修行学佛。长大后跑到白雀寺出家,触怒父王,把她处死。她的灵魂到了地府,阎罗王见她一心向佛,实在不应枉死,故准许她还阳。她还阳后再到大香山苦心修练,修成正果,而且还回家度化她的父母,又发愿普度一切众生,后世於是尊称她为「观世音菩萨」。因为她希望普度众生,故驻足於中国东海普陀落迦山而转往中原。书中的观音造型,则为白衣,赤足,跌坐在莲花台上,左右善男、龙女侍立,背景为竹林、山岩,山上还刻有「南普陀」三个字。

小结

其实,三十二应身又好,妙善公主的传说也好,我们看到中国的观音信仰其实已深刻地将慈母对子女无条件的爱,来描述中国大众对观世音菩萨慈悲的理解。将菩萨的爱比做世间的母爱,说明当中的伟大和真挚。而且更明确地表达出菩萨的慈悲,是能将世间的母爱,加以净化与扩大,来慈爱一切众生,普度众生。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念佛修行会使人消极吗

念佛修行会使人消极吗

现在很多人对净土法门并不是太了解,看到净业行人,念佛求往生,认为这很消极,殊不知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具有着普度众生的胸怀,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正面效应。 佛法不离世间法,净业行人日常行为奉行净业三福,...

圣严法师:对小孩的爱与宠应如何拿捏

圣严法师:对小孩的爱与宠应如何拿捏

问:现代人小孩生得少,甚至不生,有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姊妹,独享父母的爱,却少了忍让的机会,有专家说,这是「小皇帝」的时代,爱与宠的分寸,该如何拿捏呢? 圣严法师答:中国大陆因人口太多,必须要...

大安法师:功高易进,念佛为先

大安法师:功高易进,念佛为先

功高易进,念佛为先 原 文 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者?穷玄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缘以成鉴。鉴明...

星云大师《为社会大众祈愿文》

星云大师《为社会大众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们是一群虔诚皈依您的弟子: 有的人在工商企业单位服务,有的人在公教军警机关工作,有的人是家庭主妇,有的人已退休闲居。 我们经常觉得自己不够完美,我们时时感到人生苦难频繁。 佛陀!伟...

圣严法师《感谢抱怨的人》

圣严法师《感谢抱怨的人》

无论是在家庭里或是在工作场合中,我们常常都会听到抱怨的声音,有的是抱怨配偶不体贴、孩子不听话,有的则是抱怨老板、同事,另外还有人抱怨政府决策、社会环境,其实,抱怨只会使自己的情绪更低落,于事无补。 当...

圣严法师《快乐由自己决定》

圣严法师《快乐由自己决定》

开朗才会快乐 人经常生活在不安定的心态及环境中,因为不安定,所以我们的生活言行很不平稳,导致自己和别人之间缺乏和乐的气氛。我们如果能前念与后念、过去与现在没有冲突,与人相处又能相互关怀,生活怎么会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