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尊重承事众生,则为尊重承事诸佛


为什么要如同随顺供养佛一样的来随顺众生?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

大家要知道,供养如来固然是我们的本分,但是诸佛的希望,不是说在于对佛的种种供养,而是在于的是度化众生,能使众生离苦得乐。也就是说,诸佛的本怀是利益众生的、是无我的。所以作为佛弟子就应该体谅佛的悲心,既然诸佛心心念念都是为了众生,那我们就要随顺佛的心愿,以佛的心为我们的心,我们也心心念念为众生着想,尽种种办法来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如果我们真的能这样做的话,就是随顺佛心去利益众生,才能算得上是随顺诸佛,才能算得上是对诸佛无上供养,所以说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

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我们一般都能做到对佛尊重承事,见到佛像见到佛塔都能礼拜,像平时擦拭佛像,摆放贡品,大家也都是小心翼翼恭恭敬敬的。可是众生与众生之间,不但不能做到尊重承事,而且还会彼此轻视,甚至会互相诋毁伤害。我们今天发愿修持普贤行愿的恒顺众生,就是要以普度众生为唯一志愿,不论对任何的众生我们都不能轻视,要时时刻刻以尊重众生的心,就像以尊重诸佛的心去与众生相处。不仅如此,还要对众生有所承事,承事也就是服务,我们在为众生服务的时候,不要当作一种负担,更不要当作一种人情,要把这种当作难得难遇的机会。正是因为众生给了我们发慈悲心的机会、为众生服务的机会,我们的福德才能增长。

就像我曾经在作开示的时候讲过,如果还能修布施、还能做善事的众生,一定是有福报的众生;没有福报的众生,供养善法他看不到,就是在他眼前他也看不到。有的居士心不如意、心里痛苦来找我问,说的“师父,我怎么改变我的状况,让我能够快乐起来,让我没有种种的障碍?”我就说,你坚持日行一善二善、三善乃至十善,这样你的心量逐渐扩大,你就会感觉到助人为乐的快乐,这样你的心量大了,助人为乐你就快乐了,你的欲望就少了。他想了半天,说的“师父,我一天找不到一件善事,我没有办法做到。”看看,一天都见不到一件善事,有福报的人处处都是善事,哪怕对众生的一个恭敬、对众生的一个礼让,这些都是善事,这样能够长养我们的福德、长养我们的心量、长养我们的智慧平等。如果能这样尊重承事众生,就等于尊重承事如来,因为这正是诸佛所希望我们做到的。

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一切行菩萨道的人,如果不但不去损害众生,不去给众生带来烦恼,而且能以种种的法去随顺众生,让众生心生欢喜,那么就等于令一切如来生欢喜。因为最让如来欢喜的,就是众生都能脱离烦恼离苦得乐。如果大家听了普贤十大愿王,我相信你们很快就能发起菩提心,因为你们奉事众生如同如来,你们就能生起慈悲心,生起慈悲心你们就很快能证得佛果。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众生离苦得乐是佛的本怀,所以说,你日行一善,你把一切的众生都当成如来一样的看待,你这就是善中之善了。让众生欢喜,诸佛就会因为众生欢喜而欢喜。诸佛心里只有众生,没有其他。所以我们应当在在处处饶益众生,让众生欢喜,也就是让诸佛生大欢喜。

摘自 宏圆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用四句话指点处世迷津

星云大师:用四句话指点处世迷津

我现在用四本佛教的经典,里面四句话贡献给各位。 第一句是不忘初心,是佛教《华严经》里的一句很伟大的经文。不忘初心,就是说不要忘记我们最初、当初的一个志愿,当初一个什么想法,这样就把当初的那个意念不要忘...

星云大师《如何解决你我他之间的纷争》

星云大师《如何解决你我他之间的纷争》

世间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尤其有我有你再加个他,你、我、他之间的纷争就更多了。你有你的看法,他有他的说词,立场互异,各执己见,纷争就永远纠缠不了。要如何解决你、我、他之间的纷争呢?我有四句偈给...

圣严法师《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较》

圣严法师《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较》

如果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和别人较量的话,会是很痛苦的事。不管比高比低、比胜比败,一旦比较,一定会陷入痛苦中。 记得有一年,奥林匹克运动大会的游泳比赛,有好几个国家的选手竞逐,结果日本选手得到第一名,第二...

对世间有留恋,但也想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对世间有留恋,但也想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问:如果对世间的妻子儿女、财产、事业等等还有留恋之心,但同时也很想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人能往生吗?若到了临终,虽然很希望阿弥陀佛来,但又担心阿弥陀佛不来,那往生的机会大吗?还是阿弥陀佛能够加持他,令...

佛说弥勒成佛经一卷

佛说弥勒成佛经一卷

[第205部第38册一卷] 第0205部~佛说弥勒成佛经一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佛说弥勒成佛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游波沙山,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

净空法师:弥勒佛出世前的所有众生都由地藏来教化

净空法师:弥勒佛出世前的所有众生都由地藏来教化

出自老法师《地藏经讲义》【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此地的善男子、善女人,跟前面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标准不相同,这是我们读这个经文,每一段经文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