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修持普贤行愿,就是修成佛的因

修持普贤行愿随喜功德的人能得怎样的功德呢?《法华经•随喜功德品》中弥勒菩萨请问佛:“世尊,如果有人听闻《法华经》而能随喜,得多少功德呢?”佛回答说,从法会中听闻《法华经》而随喜,然后又到其他地方为别人演说,这样听闻经为人演说,演说然后有人听闻,听闻的人又为人演说,这样辗转到第五十人。这第五十人听闻《法华经》之后心生随喜而获得的功德,我现在为你说。佛为弥勒菩萨说,如果有人了求福,将满四大部洲的金银财物、车马、奴婢、宫殿楼阁等,布施给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中的六道众生,这种布施经历八十年,然后以佛法再训导这些众生,令他们得阿罗汉果,那么这位大施主所得的功德多不多?弥勒菩萨说,这位施主只布施一切乐具的功德就已经无量了,何况能让众生得阿罗汉果,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的六道众生得阿罗汉果,那是非常了不得的了。佛说,这位大施主所修功德还不如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首偈颂生随喜心的功德。就是布施的功德、帮助别人证阿罗汉果的功德,没有听《法华经》辗转第五十人这一随喜的功德。而且只是一首偈颂的功德,连百分之一都比不上,乃至算术譬喻都不能说明白。这第五十人随喜所得功德都这么大,那更何况最初在法会中,闻经生随喜心的那个人他所得的功德都是无量阿僧祇倍数都不能比的。

既然随喜《法华经》的功德都如此的广大,得广大利益,那么修持普贤行愿随喜法门所得的功德也是无边无量的广大。所以师父在上面讲经,你们能生起欢喜心来,不要生嫉妒心,你们的功德也非常的广大,一定要生起真心的欢喜。因为什么?我们修行普贤行愿,我们就是修成佛的因。

摘自 宏圆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收心的练习

圣严法师:收心的练习

佛法教导我们抗拒诱惑、破除对七情六欲的执着,多利用因缘观、慈悲观,以及转变观念等方法,但有时这些方法还来不及用上、观念还来不及转变,就已经陷入欲望的泥沼了。所以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收摄六根」,也就是...

每日的功课都应回向法界众生

每日的功课都应回向法界众生

【原文】 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与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此,彼功课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愿,方为与三种回向相合。 三种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

龙裤国师的故事

龙裤国师的故事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做苦工。 一日遇著一位行脚僧到那里挂单,看他每日忙忙碌碌的,问他日常作何功课?他说:我一天就是做些苦事,请问修行方法。僧曰:参...

如何辨别菩提心的邪正真伪

如何辨别菩提心的邪正真伪

菩萨是印度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凡是觉悟到生命苦空无常,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不论出家在家,不分地位高低,只要能发菩提心者,都有资格称为菩萨。 第一课,先说菩...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①。有专执前之二句者,终日营营,惟勤募化,曰吾造佛也,吾建殿也,吾斋僧也。此虽悉是万行之门,而有二说。一则因果不可不分明,二则己事不可...

念一句阿弥陀佛,给一粒米,看似无情胜有情!

念一句阿弥陀佛,给一粒米,看似无情胜有情!

壹/贫母走投无路,方丈不肯收留有一个老妪,儿子幼时出家,现在她很老了,连讨饭都走不动路。她获悉儿子当了庙里的方丈,好像这个庙还很有钱。她就心想,这么多人居住,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