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随顺众生施欢喜,心怀慈悲行利他

 要想以佛法来教化众生,首先要让众生能够欢喜的亲近我们,那么恒随顺众生的根性、以方便善巧的方法让众生肯亲近我们,我们现在都是什么?强加给众生、绑架众生,用佛法来绑架别人。我这个东西好你必须接受,我们不是恒顺众生,是恒顺我们自己。为什么我们劝人学佛,别人本来还有的根机反而被我们给浇灭了?就是我们都是恒顺自己,绑架别人,拿着佛法去绑架别人。你不学佛你就堕落,甚至你不学佛你就有灾,千万不能这么说,这是妖言惑众。佛法的根本是给大家带来快乐,如果我们要以佛法,要以法来去诅咒别人、去恐吓别人,师父说,标准的邪魔外道。你用佛法,佛法没有错,错的是你的心,你这也是外道,妖言惑众。这是我们佛法的标准,佛法给众生带来利益是随顺的,绝不能去蛊惑人去,再好,我们也要衡量别人的因缘,这是善巧方便、这是智慧。我们跟前出现太多太多的这种情况,师父一遇到这种情况,一来找我来理论,本来男同志一见师父特别欢喜,给师父说,“师父,我本来想学佛,他的几句话一说,我特别的反感”。这样反而造了业了,什么原因?你去绑架佛法、绑架别人。还有,我们去行善积德也是这样,不要用善法去绑架别人,别人捐不捐款、修不修善,我们去恒顺,不要去绑架。好的东西要随顺他的因缘,他的因缘成熟了,我们善巧方便的去度化,这样我们才能摄受众生。如果我们一味地去绑架别人,说真的这是什么?这是我们自以为是,反而让别人反感,度化众生我们是要度化,但是决定不能绑架。善巧方便,让众生才能亲近我们,让他们听闻佛法获得解脱,这才能摄受。就像《维摩诘经》中说:“先以欲作钩,后令入佛智。”摄受众生不仅要有慈悲心,还要要有高度的智慧来观察众生的根性,审时度势,针对不同的性格和爱好,用适当的方法来摄受,这样因势利导,我们才能更好地摄受众生,用善巧方便去摄受众生。佛弟子要精进修行六度以及四摄等法门,以慈悲心运用种种的善巧方便来度化众生,才能利乐有情同成佛道。

 摘自 宏圆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89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89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89:忍受诸苦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学佛知苦因,乐在苦中行。欲获法之本,遇诸苦皆忍。忍得清苦依大乘,修得...

布施多而福报少的原因

布施多而福报少的原因

《菩萨本行经》里面谈到,若有众生不能以至诚心去布施,不能以恭敬心去布施,不能以欢喜心布施布施的发心很重要心态。或者贡高自大而布施(这就是布施多而福报少的原因)。 有一个成语叫嗟来之食碰到饥荒的年代,...

圣严法师:面对不想活的人要如何劝说

圣严法师:面对不想活的人要如何劝说

问:近日常有自杀的消息,有些人是因日子不好过,生病、欠债、事业失败、感情破裂等;有时候活下去,真的不容易!面对受苦、不想活的人,我们该怎么劝说比较好? 圣严法师答:自杀,已经连续好几年是台湾十大死亡原...

达照法师:业风与心力

达照法师:业风与心力

这个风大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要关注的最关键的问题。风大,佛教有一个简单的名称,叫做业风。业是什么?身口意三业。业就是行为,身体的行为是身业;语言的行为是口业;思想的行为是意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习惯性...

教育子女应当从根本上著手

教育子女应当从根本上著手

原文: 教子女当于根本上著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忍辱笃行。以身为教,以德为范。如熔金铜,倾入模中。模直则直,模曲则曲。大小厚薄,未入模之先,已可预知,况出模乎。 近世人情,多不知此。故一班有天...

若要人不死,先下死工夫

若要人不死,先下死工夫

病后始知身是苦,死后方知错用心。 这是众生的通病,在没有病时,满以为在世间非常快乐和满足,到有病的时候,不能动,也不能吃,一切都不自由了,再加上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才觉得原来这个身体是令我们苦的,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