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供养十方所有众生,不如一念初发心

  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发菩提心简单地说,就是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初发菩提心的功德是非常殊胜的,在《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中说:“尔时天帝释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初发菩提之心,所得功德,其量几何,法慧菩萨言,此义甚深,难说难知,难分别难信解难证难行,难通达难思惟难度量难趣入,虽然我当承佛威神之力,而为汝说,佛子,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一劫,然后教令净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于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宁为多不,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其余一切无能量者,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如是亿分,百亿分,千亿分,百千亿分,那由他亿分,百那由他亿分,千那由他亿分,百千那由他亿分,数分,歌罗分,算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这一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说,假如有一个人,以幢幡衣服卧具一切供具,来供养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就是十方,这样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十方是阿僧祇世界所有的众生,这种供养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经过一劫的时间。不但供养,而且也帮助这些众生受持五戒,这个人所得的功德应该是非常的多了。但是比起初发心的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不及一,那这个不及一,我们就没法用语言来说了,总之不及其一。可见初发心的功德真的是无量无边。

 这一段就是校量初发心的功德,为什么初发心的功德如此殊胜呢?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不由发菩提心而来。成佛是果,发菩提心是因,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由发菩提心开始。经中说,“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所以初发菩提心的功德是非常殊胜的,大家这么一解就能明白了。成佛是果,皆由初发心而来,所以初发心的功德非常非常之大。

摘自 宏圆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印光大师的家庭教育思想

印光大师的家庭教育思想

印光大师自小沐浴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深受其益。所以他在后来的弘法生涯中,极为注重家庭教育的倡导。其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因果、母教、胎教三大内容。他认为,欲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近代中国社会提倡家庭教...

地藏菩萨最初的发心

地藏菩萨最初的发心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这是地藏菩萨最初发心的动机。他见了佛,看见佛的相好。像我们在座的诸...

佛教四圣谛的内容

佛教四圣谛的内容

苦谛的内容 无常变坏的依正二报,使众生造业受苦。世间法就是无常的,不断在变化,中国的《易经》称它为「生生不已」,在佛法则是「生灭不已」。因为在生的同时,已经有了灭的、坏的现象,事实上,生灭是一体的两...

记得这句佛号,把它当做第一要事

记得这句佛号,把它当做第一要事

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老记得这句佛号,老把它当做主要的一件事。 我常常说,不要求你把佛法当做唯一的,只要求把它当做第一件事,这个要求不是很高。如果要求你把它当做唯一的,别的都放下,那只能专心去修持了。...

星云大师:佛教对「安乐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安乐死」的看法

佛教的所有经典,都是座谈会的纪录!虽然在三藏十二部经里有一部无问自说,也就是佛陀未待他人问法,而自行开示的教说。但是翻开大藏经,除了《阿弥陀经》是佛陀无问自说以外,几乎所有经典里都有一位当机众,由他代...

梦参老和尚: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梦参老和尚: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在还没有开讲《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之前,我先跟大家漫谈一下。 我们学一部经,要如何学好、学会?学了经就要去做,要跟我们自己的身心结合。也要懂得因缘法,因缘具足了,一切事物就成了;因缘不具足,这件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