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往生华藏世界

《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中的一品,属于华严境界,重重无尽,修学十大行愿理应求生华藏世界,为什么这里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极乐世界就在华藏世界之中,并没有离开华藏世界。在华藏世界中央,无边妙华光香水海的大莲花之上,有世界总共二十层,大香水海莲花之上有世界总共是二十层,极乐世界就在这第十三层,所以往生极乐世界也就等于往生华藏世界。

第二,是为了让修行的众生专心一处。大家一定要注意,是为了专心一处。华藏世界的净土很多,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心很散乱,这里指出往生极乐世界这一土,众生就可以制心一处,一心系念。我们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专心一致、没有二心求生极乐世界,没有别的想法。

我们现在这种现象特别的多,都不明白佛义,搞的是分别。一听说这个净土好,赶紧修学这个法门,一听说那个净土好,就都修学又转到那个法门,就是我们身边的这些现象。说说师父让大家注意,自己选择好一门法门,一门精进。因为我们的人生是有限的,法门是无量的,我们选择一门法门,在这一门法门上我们去精进去,在行门上,我们一定要一门深入,行门上大家记住,一定要一门深入的。我们过去居士学净土法门,跟着好多的法师去学净土法门,学了二十多年了,现在一听说密宗,受好多人的影响,一看这个名人也修密那个名人也修密,又都跟着去学密去了。学密去了,见不着上师怎么办呢?在网上跟着上师学,然后自己在家里开班,去开授课的辅导班。在网上学到,又去教他人,好不好呢?这个我们不做评价,但是修学哪个法门,在行门上一定要一门深入,不要一会儿是这个法门,一会儿是这个法门。虽说殊途同归,但是一定不要离开善知识的教诲,你们修密呢,就应该在这修密的路上一门精进,这样对我们的最后的往生,最后的解脱会有帮助的。不要看这个好去修这个,那个好又去转换,其实都是殊途同归的,但是在行门上,一定要一门精进的。蕅益大师说:“极乐世界是法界藏土,故生极乐一土,即生一切诸国土。”所以我们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就等于往生到华藏世界,乃至整个法界所有净土,大家一定要牢记。

第三,是阿弥陀佛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最有缘。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时,就是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他在世自在王佛前发的四十八愿,建立一个超胜的诸佛刹土,建立一个净土、超越十方一切的净土来接引十方的众生。他在无量积功累德的过程中随行六道,与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广结法缘,不要说我们学佛的,就是不学佛的人也知道阿弥陀佛。大家在遇到高兴的时候或者危险的时候,总会念一下阿弥陀佛,甚至恶人也是会念阿弥陀佛的,也是脱口而出的。这就说明阿弥陀佛和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是非常深的。第四阿弥陀佛即本师故。

摘自 宏圆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如何消除嫉妒心

如何消除嫉妒心

有些人看到别人得到荣誉、好处或利益,表面上也许会说些赞美的话,但是内心却不服气;也有些人会对他人的成就抱持「没什么了不起」的想法,这种微妙的心理状态就是嫉妒。嫉妒普遍存于人性之中,即使有修行的人,还是...

你的心跟三宝有很远的距离

你的心跟三宝有很远的距离

持诵地藏菩萨、恭敬地藏菩萨,这位菩萨能够让你持戒坚固,就像妙高山那样子,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 说到精进难坏,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我们修一法,例如念《地藏经》,或者观想地藏菩萨...

宣化上人:人有二十难

宣化上人:人有二十难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

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吗

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吗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我这里也点示了下,这点我们一定不要受其他观点的疑惑,觉得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实际上,你有信愿,这就是菩提心,无欠无余。 如果一定要在通途的菩提心上讨论,可以说我们要提倡、要鼓励...

我们这生命为什么苦

我们这生命为什么苦

我们这生命为什么苦?因为我们的生命,始终就没有契入到自己生命真体里来。我们一边是活着,一边成为自己生命现象的流浪汉,这就是它苦的本质。如果生命没有契合到真如本体当中的话,那我们都是生死苦海当中的流浪...

依空法师:弥勒净土的人间佛教性格探微

依空法师:弥勒净土的人间佛教性格探微

弥勒净土的人间佛教性格探微  依空法师 一、佛教经典中的弥勒形象 弥勒信仰早在印度佛教时代便已兴起,大乘佛教经典提及弥勒菩萨更不在少数。《增一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