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没有众生就没有大悲,也就没有诸佛

      众生和佛有天壤之别,佛和众生的差别这么大,为什么说尊重承事众生就等于是尊重承事如来呢?为什么说众生欢喜就会令一切如来欢喜呢?下面就是对这个加以解释。

大家首先要知道,诸佛如来是以大悲心为体性的,《观无量寿经》中说:“佛心者,大慈悲是” 。意思是说,佛心体现在大慈悲上,所以佛心的本体就是大悲。

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大悲心是如何发起的呢?是由于见到众生在六道轮回时造作恶业、受种种的苦,以此激发起慈悲心来。这种慈悲心不同于世间的慈悲的,我们世间也有一些非常有同情心的,看到别人生病无钱医治,或者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我们也会做些慈善,会帮助别人,但是这种慈悲心是比较小的、是受局限的。而且是有分别的,在时间上也是非常短暂的。这里说的因众生而起大悲,这种悲心是出世之悲,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为这种慈悲心普摄一切的众生,没有任何的遗漏;并且对一切的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的分别,没有增加任何的条件。

就像释迦牟尼佛看一切的众生,如同他的独子罗睺罗一样。他把一切的众生都当成他的独子,包括魔王波旬在内,也是佛要度化的众生。没有因为是波旬佛就舍弃他,没有置他于死地也没有舍弃他,也是要等他因缘成熟来度化他。包括提婆达多,佛在《法华经》中也为提婆达多授记,当来作佛。而且佛的成就,佛也是非常感恩提婆达多的这种锻炼的。大家也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我们自己的爱子受种种的磨难,有危险的时候,我们作为亲人、身为他们的父母会怎么样呢?肯定的会不顾任何的危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那么如果对待所有的众生,都能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这才称得上是大悲心。

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为见众生受苦心生悲悯,发起了大悲心来,就要去救度众生,可是自己的力量不够,所以唯有成佛才有能力去救度众生,于是由大悲而生起菩提心来。菩提心就是愿成佛之心,也可以说就是进趣无上菩提之心,由于大悲心进趣无上菩提之心。

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发了菩提心之后,就可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广修六度万行饶益众生,在利益众生的同时成就自利功德,到自利利他圆满,福慧具足时,就具足成等正觉。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段经文,成佛是由发菩提心而成的,而发菩提心的开始,是由于大悲心的激励,所以说诸佛如来都是以大悲心为体,所以真正发心求菩萨道的菩萨,见到众生受苦,一定要生起菩提心来,这样才能以大悲而生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就佛果。可以说假如没有众生,也就没有办法生起大悲心来,也就没有诸佛。

摘自 宏圆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

真如禅寺结夏安居讲经法会 2009-6-16 【第一天】 和尚慈悲! 大众师慈悲! 很高兴这次纯闻大和尚邀请我上云居山,在真如禅寺跟大众师共同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这部经呢在我们一般的说为救命真经...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只以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为护身符。而不知已著于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便非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之意。况彼借此以遮懒惰懈怠之迹,不以真修为事,唯以空谈争高。待至...

慧律法师《追求涅槃的心》

慧律法师《追求涅槃的心》

佛教追求的最高原则就叫做涅槃,涅槃翻译成中文叫做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意思就是我们要用这颗心--智慧的心解脱的心来面对这个世间。 什么叫做不生不灭呢?意思就是说任何的东西增加也没有感觉增加 ,任何的东西...

120岁传奇高僧虚云老和尚一生的十大劫难

120岁传奇高僧虚云老和尚一生的十大劫难

一难生为肉球 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七月三十日寅时诞生于福建泉州府衙门内,那时他的父亲在泉州府做官。他堕地后为一肉球,母大骇恸,以为今后没有生儿子的希望,遂一气壅死。家里的人束手无策,问...

【推荐】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推荐】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前面说到我们最好趁年轻健康的时候把功夫准备好。什么叫做功夫呢?并不是飞天钻地奇奇怪怪的事,是随时可以把心静下来念佛的能力。 总之,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对佛的信心和要去西方的愿力都不会动摇、丢掉,都可...

宣化上人:恰到好处是中道

宣化上人:恰到好处是中道

参禅的法门,要念兹在兹。时时刻刻都要回光返照,也不要紧,也不要慢,所谓「紧了绷,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不紧不慢就是中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就是错过。这个是什么,就是中道了义。 参禅要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