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敏法师:什么是“行普贤之​德”?

常敏法师答:《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行普贤之德,是普贤菩萨以普贤行愿力故,也就是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劝请善财导归极乐世界。行普贤之德,这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第二十二愿还向之愿所成就的,普贤之德不是指一个人的名字,是指弥陀二十二愿之功德(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普贤菩萨行普贤之德,是以十大愿王劝导当时的善财童子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导归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普贤之德是来自于阿弥陀佛二十二愿的还向回向的功德,也就是说,普贤菩萨的行愿品,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都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二十二愿所成就,是乘愿再来的,就是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积累善本就是以弥陀本愿,作为自己的功德,乘愿再来,广度众生。披弘誓铠就是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为己愿,作为德本,广度众生。我们常会想,觉得这个娑婆世界不好,比较嫌弃,我们去了净土,就不想再来了。可是,往生极乐世界以后,应二十二愿誓愿力(二十二愿是四十八愿中的一愿),自然就会披弘誓铠,积累德本,行普贤之德,广度众生。

《普贤菩萨行愿品》我们可以常看看: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佛教与生活之二》

星云大师《佛教与生活之二》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天气很热,非常感谢大家仍然这么踊跃的来听讲。昨天我曾经从生活的空间、生活的时间、生活的人间三方面阐述了佛教与生活的关系;今天让我从佛教的物质生活、佛教的处世生活、佛教的精神生活等...

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

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方可不负此番三宝加被之深恩耳。钟英宿根固深,智识不开。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何无知一至于此。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

圣严法师《非干我事》

圣严法师《非干我事》

仰山慧寂禅师问沩山灵佑禅师:「百千万种现象一起来的时候,该怎么办?」沩山说:「青不是黄,长不是短,诸法各住自位,非干我事。」 许多问题都是围绕著「我」而产生的。人间的凡夫不可能离开「我」,任何事情都是...

一门深入,不要贪大贪多

一门深入,不要贪大贪多

将佛法与日常生活结合,来验证这个心,无非是训练心的一个方法,我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多,都是在说明炼心。 炼心应该在什么地方练习呢?就在生活当中!就在你面对一切的人、事!处理之后,你就会知道,你的心境是...

专一礼阿弥陀佛,为专精一致

专一礼阿弥陀佛,为专精一致

原文: 专一礼阿弥陀佛,为专精一致。且勿谓缘想一佛,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

这种满愿不是好事

这种满愿不是好事

好多人请了占察轮,不知道怎么用。最重要的是相应,相应了就是你所求的告诉你。因为你拜忏了、念了地藏王菩萨名号,这时候财色名食睡都满你的意了,想得什么就得什么,这个也很危险。 为什么得到还很危险呢?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