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修行,圆觉清净境界

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普贤菩萨为与会诸大菩萨及末世一切众生向释迦牟尼佛提了四个问题:(1)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2)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3)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4)若诸众生,于生死中,常居如幻,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

佛答第一个问题:修大乘者,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圆瑛大师认为“远离”二字,即是修法,乃用止观之功,先止息攀缘,亡情息念,次观察诸法,虚妄不实。以此止观之功,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佛答第二个问题:修大乘者,不仅远离幻境,以幻心离幻境的“幻心”,也要远离。以达到尘亡根尽的境界。

佛答第三个问题:修大乘者,离了幻心后,还要离掉以知幻心的“幻智”。离了幻心,若爱幻智,亦即心病,故复当远离。

佛答第四个问题:修大乘者,离了幻智,心中若有一个离字(即空)。也要远离。最后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佛一口气说了四个离,离境、离心、离智、离空。层层剥尽,步步升高、由浅及深、行布分明、直到诸幻灭尽、寂灭现前。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太虚大师:我的宗教体验

太虚大师:我的宗教体验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名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第二年...

月悟法师:修习念佛禅之体会

月悟法师:修习念佛禅之体会

修习念佛禅之体会 中国佛教净土宗十三位祖师,皆强调出声念佛;禅宗的历代祖师,说法不多言,张口即乖,参禅无言,修的是闭口真言。月悟主张禅净双修,取参禅之无言,...

圣贤不怕困于陋巷,英雄不怕出身寒微

圣贤不怕困于陋巷,英雄不怕出身寒微

黄金藏在地下,大鱼游于深水;君子隐居于山林,乔木生长在高山。人的出身,家世、环境、风俗、人情,都能影响其一生。 自古将相本无种,英雄不怕出身低;为人不怕生于贫贱,但需要靠因缘的成就。正如黄金需要大地的...

宁生边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宫

宁生边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宫

唐代的道昂法师、慧光法师、寿洪法师,他们确实在修道人里面、在修净业者里面,是我们的榜样啊。一个净业行人对修出离道,对三界六道以及往生净土的情况要有一个广大的知见。 就像古德说的:出家乃大丈夫气概,非...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物能成佛吗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物能成佛吗

为什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太多的人就说:无情物能成佛吗?这个就是卡在自己的能所的观念。 当我们的心迷了的时候,我们很清楚的,能缘的心、所缘的境界是历历清楚的,这个是桌子、这个是经本、这个是墙壁、这...

大年初一拜弥勒,欢欢喜​喜过大年!

大年初一拜弥勒,欢欢喜​喜过大年!

弥勒菩萨是大乘菩萨之典型代表,是继释迦牟尼佛之后的贤劫第五尊佛,现在兜率天说法,将在距今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下生人间成佛,故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弥勒是姓,译曰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