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普贤菩萨之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译普贤。菩萨因何名为普贤?《悲华经》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对普贤一名的解释,历代大师各抒己见,今取唐宗密大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的解释。

(一)约自体说: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

(二)约诸位说: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

(三)约当位说: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

普贤与文殊为释尊的二胁士,普贤侍右,主侍定德门,文殊侍左,主侍智德门。表示如来教法,是行解并进,定慧双修。唐清凉国师对此解释非常透彻。他在华严三圣圆融观中,明二圣三对表法:

(一)普贤表所信如来藏。故《理趣般若经》云:一切众生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初会即入如来藏三昧。文殊表能信之心。《佛名经》说:“一切诸佛,皆因文殊发心故。如善财始见。即发大心。”

(二)普贤表所起万行,一切经中,皆说普贤行愿。文殊表能起之解。故弥勒对善财说:“汝先得见诸善知识,闻菩萨行,入解脱门,皆文殊之力也。”

(三)普贤表证空出缠法界,《华严经》说:身相如虚空故,善财见之,即得智波罗密者,依体起用故也。文殊表能证大智,显其有智方证理故。

然此二圣,各相融摄,依体起行,行能显理。普贤与文殊,象征学佛要有信有解。信而无解,信是无明;解而无信,解是邪见。因此,这二位大菩萨,在释尊的常随的菩萨众中是不能分离的一对。

文章|摘自明旸法师《佛法概要》

南无阿弥陀佛 🙏🙏🙏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如何花钱花的有意义

如何花钱花的有意义

在现今社会上,有一些人的生活过得非常奢华,出入坐的都是名车,甚至是加长的豪华轿车;家里用的是各种黄金制品,甚至连马桶都是金的。他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和别人有多么不一样,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37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37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37) ◎ 印海 著  如是处兜率陀天,昼夜恒说此不退转*轮,度诸天子。 根据上文所说,菩萨在我们欲界第四天的兜率天,欲界共...

净宗法师: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六条 「不简下智

净宗法师: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六条 「不简下智

【正 讲】 第十六条 「不简下智」之文  第十六文:不简下智破戒等,依弥陀本愿,唯念名号,即得往生之文。 从十二到十五,选用的是《观经》的四条文,第...

阿弥陀佛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阿弥陀佛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对这一点我们会非常地感慨,因为身处五浊恶世,我们众生烦恼很重,很难生起向佛修道之心,而少量生起修行之心的人,又由于内在的很多障碍,容易走火入魔。 我们常常会接到这方面的报道,尤其是靠自力修禅定、修止...

母亲信佛念佛,子女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好处!

母亲信佛念佛,子女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好处!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

蕅益大师的六信

蕅益大师的六信

如果说善导二种深信简洁明快、直溯根源的话,那么蕅益六信则缜密详确、理事圆融,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总不失为亲见庐山真境。是故讨论蕅益六信,有助于加深对净宗信藏的理解,了达净宗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