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4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第一讲 ④ 经常我们会听到菩提心,那么我们怎么来检验自己的发心算是菩提心呢?它有这样几个条件:首先在自己的誓言里面,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成佛。其次我们成佛来做什么?是要救度所有的众生,这就是说我们发心的对境是非常圆满的,包括十方所有的众生,哪怕是自己的冤家仇人也要去救度。如果说我发心了,但是那种对我有仇的人,我不要去度他。如果是这样的发心,那是不能称为菩提心的。再有就是发心无有退转,哪怕遇到再大的违缘障碍,也不会舍弃要救度众生的决心。 这样说来菩提心的对境是非常广博的,包括了所有的众生,有我们看不起的蚊虫蚂蚁,甚至是我们看不见的地狱里的众生。我们有这样的大心量愿意去救度他们,让他们脱离苦难,让他们最终也能成佛。检验一下自己的发心,第一是我要成佛,第二是我成佛要救度的对象是所有的众生。第三是我发了这个大愿永不退转。 所有大菩萨都有这样很宏伟的誓言。像地藏菩萨说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就是地藏菩萨的菩提誓言。在我们讲《普贤行愿品》的时候,我们还会体会到,普贤菩萨也有这样的大誓言。 以上三个条件是检验是否为菩提心的重要标准。如果在发心上我们这样想:我不要成佛,成佛的路太遥远了,我只当一个自了汉,如果是这样的心态,就不叫菩提心。如果在发愿的对境上,如果说我只关心人类,甚至我只关心一部分人,只关心自己的亲人,如果是这样发心的话,也不叫菩提心。如果在时间上,如果只有一段时间的发心,比如这段时间状态特别好,突然感觉到众生很可怜,自己愿意去救度他们,但是当遇到一件让自己生气烦恼的事时,又觉得众生很可恨,于是又退心,这也不叫菩提心。 讲到这里有一个关于发心的故事。有个小和尚跟着自己的师父去云游,他的师父已经证得阿罗汉了。跟着师父出行的小和尚当然是当侍者,要给师父背包。这样背着包一路走着,小和尚看到路边的众生为生计而奔波特别地可怜,于是他就发了一个愿:我一定要好好修行,来救度所有的众生。当他的这个愿望一发起,他的师父马上就知道了,因为阿罗汉有神通嘛。于是就叫他的徒弟说:“你把包给我,我来背吧!”小和尚觉得很奇怪。 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小和尚又想:哎呀,我要救度这么多的众生,现在没有能力呀?我现在什么度生的本事都没有,算了吧,这个愿我不发了。小和尚念头一起,他师父又知道了,把包递给小和尚:“包你背着吧。” 继续往前走,小和尚又想:发愿嘛,就是应该发大一点,这是自己的目标。当他这样想时,师父又说:“把包给我吧。” 走着走着小和尚又觉得自己不行,毕竟自己现在什么都没有啊。谈成就,好像成就的一点气息都没有;谈自己有多大的功德,也不过刚出家而已。那拿什么来救度众生呢?小和尚又开始退心了。他一退心,师父又知道了,说:“拿去,包该你背。” 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小和尚觉得很奇怪,忍不住问他师父说:“师父啊,您刚才为什么一会儿叫我把包给您,一会儿又叫我自己背,这样做是什么意思呀?”师父就说:“你一发菩提心,就是发心菩萨了,我只是一个小乘人,你的地位当然比我高,所以我应该来背包。但你的心一退呢,你就不如我了,我已证果而你现在还是一个凡夫,那你当然该给我背包了。” 从这个故事说明,有一念菩提心发起,其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对于发菩提心的众生,据佛经讲,人天都要恭敬的。也就是说这样的发心众生,不但人道的众生要恭敬,连天道的众生也要恭敬。当然我们说这样的发心是有三个标准的:第一个,是果位殊胜,发心是希望成佛;第二个,对境殊胜,发心是希望救度所有的众生;第三个,时间殊胜,从一开始发心直到成佛为止,发心无有退转。我们如果真正发起了这样的大愿心,那人天都要来向我们恭敬顶礼了。 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有时我们用再多的金钱、物资送给别人,别人未必很欢喜。不如给人一个笑容,给人几句赞美的话,用欢喜心结缘,不但不需要付出辛苦代价,而且会有很大的收获。所以,给人一些欢喜、给... 宠,是得意的总表相。辱,是失意的总代号。当一个人在成名、成功的时候,如非平素具有淡薄名利的真修养,一旦得意,便会欣喜若狂,喜极而泣,自然会有震惊心态,甚至有所谓得意忘形者。 例如,在前清的考试时代,... 周公有一首诗,叫做《鸱鸮》,出在《诗经豳风》,《豳风》有七篇,这是其中的一篇。 如果要学国学,《诗经》不得不读。它不仅是用比兴的文学手法来展示着美好的景象,实际上很多《诗经》的道理,用孔子的话来说,... 惠能大师谓惠明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又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即于此言下大悟。 这是说,六祖惠能传承五祖的心法之后,即离开五祖道场,去了岭南,而... 末学以前在医院,看了一位十七岁的男孩子,他是埔里高工的学生,患了横纹肌肉瘤,这也是一种癌病。他已经在台大医院开过刀,但是,后来又复发了。严重的时候,头上的肿瘤像馒头那么大,眼睛曾经肿得可以塞满一个杯... 信仰观世音菩萨──慈悲精神的学习 在佛教信仰里,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补处菩萨,将会在未来接替阿弥陀佛,功德非常殊胜。而在中国,信仰、敬奉观世音菩萨的信众尤其多,一些观音感应故事传播久远、影响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