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4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普贤行愿品》偈颂(4)

第一讲 ④  
果平法师 讲授
时间:2007年8月26日——29日
地点:新加坡居士林
 
说到菩提心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种,一种叫世俗菩提心,一种叫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就是善财童子最初发心时的那种心。也就是说,发心者虽然还没有证悟,但在内心发起了“为利众生愿成佛”这样的大愿心。如《大智度论》所说:“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萨心。”从三乘道来讲,首先我要觉悟,也就是要能够自觉;其次希望所有众生都能觉悟,我们称为觉他;最后在修学的过程中能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前面的自觉,是声缘小乘;后面的觉他是进入菩萨大乘;最后觉行圆满,就是究竟佛乘了。

经常我们会听到菩提心,那么我们怎么来检验自己的发心算是菩提心呢?它有这样几个条件:首先在自己的誓言里面,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成佛。其次我们成佛来做什么?是要救度所有的众生,这就是说我们发心的对境是非常圆满的,包括十方所有的众生,哪怕是自己的冤家仇人也要去救度。如果说我发心了,但是那种对我有仇的人,我不要去度他。如果是这样的发心,那是不能称为菩提心的。再有就是发心无有退转,哪怕遇到再大的违缘障碍,也不会舍弃要救度众生的决心。

这样说来菩提心的对境是非常广博的,包括了所有的众生,有我们看不起的蚊虫蚂蚁,甚至是我们看不见的地狱里的众生。我们有这样的大心量愿意去救度他们,让他们脱离苦难,让他们最终也能成佛。检验一下自己的发心,第一是我要成佛,第二是我成佛要救度的对象是所有的众生。第三是我发了这个大愿永不退转。

所有大菩萨都有这样很宏伟的誓言。像地藏菩萨说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就是地藏菩萨的菩提誓言。在我们讲《普贤行愿品》的时候,我们还会体会到,普贤菩萨也有这样的大誓言。

以上三个条件是检验是否为菩提心的重要标准。如果在发心上我们这样想:我不要成佛,成佛的路太遥远了,我只当一个自了汉,如果是这样的心态,就不叫菩提心。如果在发愿的对境上,如果说我只关心人类,甚至我只关心一部分人,只关心自己的亲人,如果是这样发心的话,也不叫菩提心。如果在时间上,如果只有一段时间的发心,比如这段时间状态特别好,突然感觉到众生很可怜,自己愿意去救度他们,但是当遇到一件让自己生气烦恼的事时,又觉得众生很可恨,于是又退心,这也不叫菩提心。

讲到这里有一个关于发心的故事。有个小和尚跟着自己的师父去云游,他的师父已经证得阿罗汉了。跟着师父出行的小和尚当然是当侍者,要给师父背包。这样背着包一路走着,小和尚看到路边的众生为生计而奔波特别地可怜,于是他就发了一个愿:我一定要好好修行,来救度所有的众生。当他的这个愿望一发起,他的师父马上就知道了,因为阿罗汉有神通嘛。于是就叫他的徒弟说:“你把包给我,我来背吧!”小和尚觉得很奇怪。

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小和尚又想:哎呀,我要救度这么多的众生,现在没有能力呀?我现在什么度生的本事都没有,算了吧,这个愿我不发了。小和尚念头一起,他师父又知道了,把包递给小和尚:“包你背着吧。”

继续往前走,小和尚又想:发愿嘛,就是应该发大一点,这是自己的目标。当他这样想时,师父又说:“把包给我吧。”

走着走着小和尚又觉得自己不行,毕竟自己现在什么都没有啊。谈成就,好像成就的一点气息都没有;谈自己有多大的功德,也不过刚出家而已。那拿什么来救度众生呢?小和尚又开始退心了。他一退心,师父又知道了,说:“拿去,包该你背。”

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小和尚觉得很奇怪,忍不住问他师父说:“师父啊,您刚才为什么一会儿叫我把包给您,一会儿又叫我自己背,这样做是什么意思呀?”师父就说:“你一发菩提心,就是发心菩萨了,我只是一个小乘人,你的地位当然比我高,所以我应该来背包。但你的心一退呢,你就不如我了,我已证果而你现在还是一个凡夫,那你当然该给我背包了。”

从这个故事说明,有一念菩提心发起,其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对于发菩提心的众生,据佛经讲,人天都要恭敬的。也就是说这样的发心众生,不但人道的众生要恭敬,连天道的众生也要恭敬。当然我们说这样的发心是有三个标准的:第一个,是果位殊胜,发心是希望成佛;第二个,对境殊胜,发心是希望救度所有的众生;第三个,时间殊胜,从一开始发心直到成佛为止,发心无有退转。我们如果真正发起了这样的大愿心,那人天都要来向我们恭敬顶礼了。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个人业报个人消》

圣严法师《个人业报个人消》

常常想,现在这个社会真是不可思议,什么事都讲究快速,连修行也不例外。很多人都以为找到一位大师,有一套秘方,就可以立即成佛。那有这么便宜的事呢?当然,也不能怪大家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在《楞严经》里面,也看...

一代高僧印​光大师的传奇一生

一代高僧印​光大师的传奇一生

印光法师(1861~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 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孟庄乡赤城...

圣严法师《人间净土是可以实现的》

圣严法师《人间净土是可以实现的》

人间净土这个名词,是今日佛教界都在提倡的观念。究竟什么是人间净土?它在那里呢?是不是真的实现了呢? 《维摩经》里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意思是说,如果你的心清净,你所处的世界,就是清净的。这并不是自我...

星云大师:行善与教化

星云大师:行善与教化

今年一九九九年,我已经度过一个甲子的出家生活,假如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出家?」我会回答:「为了圆满人生,做个好人。」他若继续问我:「如何圆满人生,做好人呢?」我会毫不迟疑回答他:「行善与教化。」的确,...

子女夭折该如何对待

子女夭折该如何对待

少子夭折,人情于此种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须知人生因果复杂,有因故致有果,有果断非无因。知前因后果,则可不生怨尤。知德能感天,则必不至小有逆境,便懈修心。譬如天初热时,或忽大凉。初凉时,或复大热。...

学佛感悟词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7

学佛感悟词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7

学佛感悟词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73:出畜生道生人天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