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文殊、普贤尚且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说,他说一个人到临命终时,一切诸根皆悉败坏。人到死了没有几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都烂掉了,都坏了。身体渐渐变成枯骨,骨头变成灰,灰再化成泥土消失了,没有了。所以我们的身根是假的、是虚妄的,是幻有而不是真有,是无常,不是常常存在的,不是金刚不坏身!身且无常,身外之物哪一样你能保持得住?你的名闻利养,你在世间种种的地位,你的多大这些财富,你的产业,你的眷属,没有一样你能够带得走!到后来都要散掉的,这点你要觉悟。菩萨跟我们讲「唯有愿王,不相舍离」,这个愿王当然是指的十大愿王。你要是能够像普贤菩萨发这个十大愿王,到你临命终时什么都带不走,愿王跟著你。就像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所发的四十八愿,他生生世世没有一样东西会常跟著他的,唯有这个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也是愿王,生生世世不相舍离!所以今天有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果报。由此证明,这个愿力不可思议,愿力是修行的先导!好比它在那里引路。我们出外面去旅行,对於那个地方不太熟悉,我们请个向导,愿力彷佛是向导,导引著我们往前精进。

极乐世界不要说别人,等觉菩萨尚且发愿往生,我们想想,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等觉菩萨里面只要一提起来,哪个不知道文殊、普贤?我们看看文殊、普贤他所发的愿。普贤菩萨有一首颂,这首颂就是他发愿往生的,他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安乐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文殊菩萨求生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偈子,与普贤菩萨可以说完全相同,就是简略了一点,它是五言颂,「愿我命终时,尽除诸烦恼,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我们看这两位大菩萨,都是等觉菩萨,他们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在道业上、在学问上、在德行上、在福报上,哪一样能够比得上文殊、普贤?文殊、普贤尚且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如果还要麻木不仁,还要不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不是太愚昧了吗?

佛说阿弥陀经(第十六集)1983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1-001-0016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从人的过去现在到未来》

星云大师《从人的过去现在到未来》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感谢佛陀的接引,让我们再度相聚在纪念馆;感谢佛陀的慈悲,让大家再次结此法缘。 从今天起,这三天中我所要讲的题目,第一天是: 从人的过去、现在到未来 明天,我要讲的是: 从心的...

六道轮回里,每个人都在进行这种比赛

六道轮回里,每个人都在进行这种比赛

某居士世代笃信佛法,早年常亲近虚云老和尚,这次来台,仰慕老和尚的道风,专程上山参拜。居士见过老和尚后,便对老和尚表示,人生短促,今后将一心一意走修行这条路,看能不能了生死。 老和尚说:现在民间信佛,...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原文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

慧律法师:要站在别人的立场着想

慧律法师:要站在别人的立场着想

心理学家说: 我们一定要了解别人的立场,人与人之间会冲突、会不愉快、会争执,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如果你站在对方的立场,也站在自己的立场想想,立场交换,就不会那么烦恼了。立场不同看法就不同,作...

圣严法师《话梦人生》

圣严法师《话梦人生》

古代中国曾有一则做梦的故事,描述一位年轻人,在赴京考试的途中,遇一老人正在煮小米饭,老人见年轻人旅途疲倦,因此借他一枕,并对他说:既然很累的话,何不睡一觉,休息一会见。年轻人于是着枕而眠,并于睡眠中做...

海涛法师《心灵导航》

海涛法师《心灵导航》

各位手上有一张讲义--「心灵导航」。我们的心要让它有个正确的方向走入菩提大道,成佛之道。尤其现在是中午,很想睡觉,这叫「五盖」,五盖是什么?「昏沉」。还有一种叫「掉举」,虽然不想睡觉,但是不能专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