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多祈祷文殊菩萨,能开启智慧

通过文殊菩萨的加持,谁都可以获得利益,关键要看你有没有信心。

文殊菩萨是十方诸佛菩萨的智慧总集,又号称“诸佛之父”,他曾劝无边众生发菩提心而成佛,但他自己还没有成佛。

关于文殊菩萨的功德,有关传记中记载:

有一次,佛在灵鹫山传法。山下城市里有个妓女叫妙金光(上金光首),相貌端正、美丽动人,更奇妙的是,

她全身发出金色的光芒,因而国王、大臣等各种男人都对她特别贪执。尽管她是种姓低劣的妓女,但身边时时有无数人的围绕。

有一天,她陪某商主之子(畏间长者子)去市场买东西,准备要到乐园嬉乐。文殊菩萨知道度化她的因缘成熟,

便在途中化为一英俊少年,全身发出极其耀眼的光芒。妙金光看到少年发出的光远远超过她的金光,在他光芒的照耀下,自己身体黯淡失色,于是便对他的衣服生起贪心,立即甩掉商主之子,下车想用美色勾引少年。

这时,文殊菩萨加持多闻天子(息意天王)劝她:“你不要对他生贪心,他是诸佛智慧的总集文殊菩萨,可以满足一切所愿,你需要什么?”妙金光说:“我不需要别的,最想要他漂亮的衣服。”

文殊菩萨回答:“你若能趋入菩提,我可以把衣服送给你。”她不懂什么叫菩提,文殊菩萨就为她一一讲解。

讲解的过程中,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发出“善哉”的赞叹词,三千大千世界都在震动。众眷属问佛为何如此,佛说:“文殊菩萨为度化某妓女,正以慈悲和智慧在宣说佛法。你们想听的话,可以到那里去。”

于是佛身边的好多弟子都跑到文殊菩萨那里去了。(就像现在这个上师传法时,那个上师举行灌顶,好多弟子都跑到那边去了,结果这个上师身边没剩几个人了。)

他们听了文殊菩萨的讲法,有些获得法眼净,有些获得无生法忍,有些获得不退转果位,成千上万的众生都得到相应的利益。

妙金光也对诸法无自性的道理生起定解,很想随文殊菩萨出家。但文殊菩萨说,菩萨的出家不一定要剃光头,而应为了利益众生精勤修持佛法,尤其要舍弃自己,这就是菩萨的出家。并劝她上车跟商主之子一起去。

妙金光跟商主之子到乐园时,无常现前了,她死在他的怀里。商主之子最初很伤心,但看到美女的身体慢慢腐烂,七窍开始流出脓血,一股恶臭直扑鼻孔,觉得特别可怕,拔腿跑到灵鹫山,向释迦牟尼佛寻求庇护。

释迦牟尼佛给他传授佛法,他获得了无生法忍。佛陀授记:“妙金光以文殊菩萨劝她发心之力,将来在某某刹土成佛,号为宝光如来(宝光明如来)。而商主之子,会成为他手下的菩萨(德光曜菩萨)……”

商主之子听后,不解地问道:“为什么文殊菩萨的弟子——妙金光将来会成佛,而佛陀您的弟子——我只是变成菩萨?”他有点想不通。佛陀说:“文殊菩萨的功德不可思议。我最初也是在文殊菩萨面前发心的。

过去无量佛也是如此,现在无量佛仍是如此,未来无量佛还是如此,他的功德如何如何……”

所以法王如意宝经常强调,我们平时应该多念文殊心咒,多祈祷文殊菩萨,因为文殊菩萨的加持和力量跟诸佛菩萨不相同,这是有关经典中讲的。凭我们的分别念,根本不知道释迦牟尼佛的加持大,还是文殊菩萨的加持大,

但有了经典为依据,完全可以作出判断。如果经常祈祷文殊菩萨,生生世世可以开启智慧,同时,可将诸佛加持合为一体融入自相续。表面上文殊菩萨只是菩萨,但实际上,诚如有些经典所言,他早已成佛,故加持力不可思议。

法王如意宝从小就与文殊菩萨有缘,传记中说,他老人家降生的时候,刚落地就朗朗念诵“嗡阿RA巴匝纳德”文殊心咒。到了6岁时,有一次在石堆中发现《文殊语狮子修法》,

见此法结尾有一个偈颂说:“印度圣境一老人,高龄已至九十九,不识文字勤修持,一日得见文殊尊。”意思是印度圣地有一个老年人,年龄已高达99岁,

他遇到《文殊语狮子修法》后,原本是连字都不识的文盲,但以诚挚的信心祈祷修持,一日中就现见文殊菩萨而速得成就。

上师当时想:“这么老的人只修一天就见到文殊菩萨,像我这么小的孩童,很快修成应该没问题。”他高兴极了,专心致志地修了几天,结果出现许多验相,对一切显密经论自然通达。

因此,只要祈祷文殊菩萨,智慧无形之中即可开启。有些人经常抱怨:“我很笨啊!上师,您给我吹一吹,给我打一打,给我摸一摸!”当然,如果上师是成就者,倒是可以,但若上师只是一般人,这样做不一定起作用。

可如果你以信心来祈祷,定能得到文殊菩萨的加持。我以前去五台山时,整天想着见到文殊菩萨,以这样一种不共的信心,虽然没有真正见到菩萨,但还是得过一些加持——原来背不下来的《大圆满愿词》、《文殊赞》等,到了那里,念几遍就背下来了。

每个人的信心不同,感觉可能也不相同,但只要有了文殊菩萨加持,显密经论随时可在心中现出来。不一定像有些道友那样,冥思苦想、劳心费神地记记记,记了以后又忘光了,自己特别伤心。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推荐】贫不等于苦,富也不等于乐

【推荐】贫不等于苦,富也不等于乐

如果我们缺乏生命的意志,并且对生命价值没有正确的认识,那我们就会生活在烦恼中,常常觉得不知该何去何从。也许今天向东,明天又变成朝西,没有一定的目标方向,没有一定的立足点。 养儿育女、传宗接代,或是日...

短时间的修行就能把无量劫的轮回解决

短时间的修行就能把无量劫的轮回解决

净土法门下手的方法又极为容易,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但是念六字洪名一定要用信愿来庄严。你为什么要念佛?念佛是由于相信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存在,念佛是为了求往生,往生是为了求作佛,作佛是为了度众...

圣严法师《守心》

圣严法师《守心》

守心的本身是一种方法,是从制心、守一而产生的。五祖弘忍讲到守心时,提到《遗教经》中的两句话: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是将散乱心变成统一心,再由统一心变成不动心,这是从制心开始而后达到不动心的历程。不...

重修东关桥观音灵感记

重修东关桥观音灵感记

福建省永春县,山川秀丽,民风淳朴,自古被称为世外桃源。永春县东十里,有个地方叫东关,与泉州市南安县相邻,这里溪水奔流,横贯山路,宽约千丈,宋代就建有石桥方便过往的行人。然而水流湍急,遭遇大风雨,石桥...

净土行人不可忽视的熏习力量

净土行人不可忽视的熏习力量

《大智度论》里谈到这么一位国王,是虔诚的优婆塞,也有修行。他问佛陀:我常常在处理政务、与他国的战事问题时心很散乱。若我在临命终时,如果心散乱,没有在念佛上,能不能到好的地方去?是不是要到不好的地方去...

幼时就应当教育少儿因果报应之事

幼时就应当教育少儿因果报应之事

汝侄之不知努力做人,乃从小失教所致。小时失教,大了便难成器。汝际遇如是,但当仰念汝父母,汝兄之故,勿生烦恼,认真念佛,求佛加被于彼,俾开知识,自可做好人矣。若自己生烦恼,则于彼无益,于汝之身,并教养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