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28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普贤行愿品》偈颂(28)

第三讲  ④

果平法师 讲授  
 
回向支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第二个,可以积聚资粮,修七支供养可以积聚福报资粮。我们通过礼敬支、供养支、请转*轮支、请佛住世支、回向支等等的修学,可以让自己积聚无量的福报。作为修行人,是需要有福报的,如果没有福报,那连今天晚上,有空闲坐在这里听经的机会也不会有;如果没有福报的话,也难以拥有一颗清净的心,来安静听这样清净的教法;如果没有福报的话,也不可能有机会踏入这样庄严殊胜的地方。

也许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当我们劝他去一个清净的地方修行时,他就会很反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可能在善业方面比较欠缺,没有福报享受清净,他喜好的是颠倒的世间五欲。所以说作为修道人,如果有机会听法,有闲暇修行,能够到清净庄严的地方,遇到清净向道的人,这些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是因为过去积有这样的善业福报所招感。

其实在世间上,我们很多事情,看起来非常的偶然,但是如果相信因果的话,就会知道中间肯定会有他的必然性。为什么我会遇到这样的人?为什么我会有机会听闻这样的教法?其实都不是偶然,应该是过去生中有这样的善根,所以今生能在修法上诸事圆满,自己要庆幸啊!

但如果今生不努力,有可能下一世就不会像我们今生这样轻松了,下一世还有这样具足的人生吗?还有这样殊胜的学法条件吗?还有这样虔诚的信心吗?还有……都说不清楚啊!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今生的善因缘。

再说,如果没有福报,如果往昔生中种种业障现前,自己怎样去对治它?怎么战胜这些违缘障碍?如果有修法的福报,在遇到这些违缘的时候,就有善知识来帮助你,有善友来支持你。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很不幸,在他这一生,总是遇到不好的人,总是遇到恶友。这些也不是偶然,也是他因果的必然,因为在他的福报上总有欠缺,所以总是跟善友、好人失之交臂。

所以作为修行人,自己要经常反省自己,检查三业,若是有过失一定要忏悔。并且要发愿,希望自己有足够的福报,来承载殊胜教法。佛曾比喻,如果是一块很贫瘠的土地,是没有办法播种更优良的种子的。同理,一个修法人如果福报不够,善根不深,也没有办法听闻、受持殊胜教法。

就像说菩提心是非常殊胜的,但说这个话的时候,很多人也不相信啊!怎么可能,什么菩提心啊?我凭什么为众生服务?作为凡夫,很多时候都只是在为自己,如果叫他去利益他人,甚至是与自己完全不相干的众生,这种事真是天方夜谭了。

为什么很多人发不起菩提心,因为他善根薄弱啊!菩提心如此希有的种子是不会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的。所以在发菩提心之前,经书里就教导我们,说有两件事情必须要做:一个就是要清除自己的罪障。佛经里有一个比喻,说清除罪障像什么呢?就好像除杂草的工作。作过农耕的人都知道,农夫在播种之前,一定要先除去地里的杂草。那我们在播种菩提心种子前,也要除去自己内心的杂草,这种清除杂草的工作就是忏悔自己的罪障,消除自己的违缘业障,使它们不要成为菩提种子发芽的障碍。

当我们播下了菩提种子,如果希望它快快成长的话,我们还要施肥。这里的施肥就是培植福报。所以说忏悔罪障、积聚资粮是一个发菩提心的人,必须要做的两件事。佛陀教会我们,为了让自己的菩提种子最终能够开花结果,自己最终能够开悟成佛的话,在这条菩提之道上,这两件事情,是必须要完成的铁定功课,这是修一切法门都需要的。

对于忏罪积资两种功课的受持,应该按照《普贤行愿品》里面说的,就是自己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每念每刻都要意念到,我有这两件事情需要去做,生生世世不要有厌离心,不要有疲倦想哦!

修行七支供养,第三个功德,就是增长善根,令无穷尽。就是说我们修学普贤七支供养,能够让我们的善根增长,并且受用不尽。所以说对这七个方面的修学,如果我们认真地去做的话,可以作为自己正修菩提心的一个前加行,一个准备工作。也就是说,下面要正发菩提心了,之前要做一些准备,这个准备就由以上这七个方面来完成。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莲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莲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在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因为它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层涵义。而莲花除了莲瓣,还有莲蓬、莲子,莲瓣、莲蓬...

海涛法师《放生的仪轨》

海涛法师《放生的仪轨》

(一)杨枝净水赞 杨枝净水 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 福寿广增延 灭罪消愆 火焰化红莲 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三称) (二)大悲咒 (一或三遍)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把布施放在首位呢?因为布施是修福的第一大科目。 我们凡夫众生与生俱来有两种烦恼,就是悭、贪。悭就是悭吝,自己有的东西不愿意给别人;贪就是不属于自己的...

李炳南居士《佛七开示系列》

李炳南居士《佛七开示系列》

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第一次开示 念佛结七迄今二十有三年矣,莲友逝者计有一千六百多位,其中有往生、有不往生者,往生者占少数,且多属于前十年,后十年则甚荒唐,退堕如此,可不寒心!往者已矣,来者可追,请从...

慧律法师《三千佛圆满开示》

慧律法师《三千佛圆满开示》

(上) 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   大家阿弥陀佛!   首先恭祝大家新年快乐、发大财、消灾延寿!刚开始都要这样子,讲几句过年新气象的话。但是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是修行。《楞严经》讲:要用真心来修行,速度...

圣严法师:日新又新

圣严法师:日新又新

曾有人问我说:「习禅已经十多年,总觉得没有什么进步,究竟如何才能进步?」 我说:「我禅修已经五十多年,也觉得没有进步。但我不问有没有进步,永远把自己当『初发心』者,天天是新出发,念念是新。时时保持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