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28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第三讲 ④ 果平法师 讲授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第二个,可以积聚资粮,修七支供养可以积聚福报资粮。我们通过礼敬支、供养支、请转*轮支、请佛住世支、回向支等等的修学,可以让自己积聚无量的福报。作为修行人,是需要有福报的,如果没有福报,那连今天晚上,有空闲坐在这里听经的机会也不会有;如果没有福报的话,也难以拥有一颗清净的心,来安静听这样清净的教法;如果没有福报的话,也不可能有机会踏入这样庄严殊胜的地方。 也许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当我们劝他去一个清净的地方修行时,他就会很反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可能在善业方面比较欠缺,没有福报享受清净,他喜好的是颠倒的世间五欲。所以说作为修道人,如果有机会听法,有闲暇修行,能够到清净庄严的地方,遇到清净向道的人,这些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是因为过去积有这样的善业福报所招感。 其实在世间上,我们很多事情,看起来非常的偶然,但是如果相信因果的话,就会知道中间肯定会有他的必然性。为什么我会遇到这样的人?为什么我会有机会听闻这样的教法?其实都不是偶然,应该是过去生中有这样的善根,所以今生能在修法上诸事圆满,自己要庆幸啊! 但如果今生不努力,有可能下一世就不会像我们今生这样轻松了,下一世还有这样具足的人生吗?还有这样殊胜的学法条件吗?还有这样虔诚的信心吗?还有……都说不清楚啊!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今生的善因缘。 再说,如果没有福报,如果往昔生中种种业障现前,自己怎样去对治它?怎么战胜这些违缘障碍?如果有修法的福报,在遇到这些违缘的时候,就有善知识来帮助你,有善友来支持你。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很不幸,在他这一生,总是遇到不好的人,总是遇到恶友。这些也不是偶然,也是他因果的必然,因为在他的福报上总有欠缺,所以总是跟善友、好人失之交臂。 所以作为修行人,自己要经常反省自己,检查三业,若是有过失一定要忏悔。并且要发愿,希望自己有足够的福报,来承载殊胜教法。佛曾比喻,如果是一块很贫瘠的土地,是没有办法播种更优良的种子的。同理,一个修法人如果福报不够,善根不深,也没有办法听闻、受持殊胜教法。 就像说菩提心是非常殊胜的,但说这个话的时候,很多人也不相信啊!怎么可能,什么菩提心啊?我凭什么为众生服务?作为凡夫,很多时候都只是在为自己,如果叫他去利益他人,甚至是与自己完全不相干的众生,这种事真是天方夜谭了。 为什么很多人发不起菩提心,因为他善根薄弱啊!菩提心如此希有的种子是不会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的。所以在发菩提心之前,经书里就教导我们,说有两件事情必须要做:一个就是要清除自己的罪障。佛经里有一个比喻,说清除罪障像什么呢?就好像除杂草的工作。作过农耕的人都知道,农夫在播种之前,一定要先除去地里的杂草。那我们在播种菩提心种子前,也要除去自己内心的杂草,这种清除杂草的工作就是忏悔自己的罪障,消除自己的违缘业障,使它们不要成为菩提种子发芽的障碍。 当我们播下了菩提种子,如果希望它快快成长的话,我们还要施肥。这里的施肥就是培植福报。所以说忏悔罪障、积聚资粮是一个发菩提心的人,必须要做的两件事。佛陀教会我们,为了让自己的菩提种子最终能够开花结果,自己最终能够开悟成佛的话,在这条菩提之道上,这两件事情,是必须要完成的铁定功课,这是修一切法门都需要的。 对于忏罪积资两种功课的受持,应该按照《普贤行愿品》里面说的,就是自己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每念每刻都要意念到,我有这两件事情需要去做,生生世世不要有厌离心,不要有疲倦想哦! 修行七支供养,第三个功德,就是增长善根,令无穷尽。就是说我们修学普贤七支供养,能够让我们的善根增长,并且受用不尽。所以说对这七个方面的修学,如果我们认真地去做的话,可以作为自己正修菩提心的一个前加行,一个准备工作。也就是说,下面要正发菩提心了,之前要做一些准备,这个准备就由以上这七个方面来完成。 大廉不嗛,这个廉就是廉洁了。我们这个文化里,标榜人伦的道德要非常廉洁,要求公务员,做官的一定要是清官,清官就廉洁,廉到什么程度呢?一清到底,连稀饭都吃不起,那是不对的;真正的廉,不是表面的,而是心地... 问:现在很多居士为亡者助念,有时候看见亡者坐莲花升天,或生到极乐国土,怎样确定亡者生到哪里? 慧律法师答:我告诉你,这个是属于证量的问题,这个还是比较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平常要有修行。 就像一个人很... 原文: 然苦乐祸福,本无一定。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以祸为福。不善用心者,固多由乐得苦,由福得祸。 宇青既知世相无常,急欲皈依三宝,以修持净业,而求仗佛慈力了生脱死。则此之所云苦者,乃玉成彼了脱生... 问:法眼文益禅师有一次问弟子:虎头金铃,是谁解得?大家都答不出来。泰钦禅师正好路过,答了一句:系者解得。这个公案不见得大家都听过,但是解铃还需系铃人却人人都知道。请师父从禅的观点来解说。 答:解铃系... 当你碰见一个人无理的咒骂你、毁谤你,也许与你素无瓜葛,可是他无缘无故的就来残害你,你应该怎么办呢?没有学佛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当然会不服气,就想要报复,去跟他比力气、势力、金钱!学佛的人要学会忍!忍他、... 参禅即是静虑,净到极点,什么思虑也没有了,所谓净极光通达,必要净到极点,智慧光才显露,而能开悟。净不到极点,则光不能通达,也不能悟。欲净到极点,必要本着六大宗旨。 一不争 世界为什么一天比一天坏?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