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大智文殊菩萨怎样教导我们

文殊菩萨教我们做什么呢?嘱托我们什么?

教我们第一个是厌离世间。

我们自己应当回顾一下,我们对这个世间相是留恋吗?是厌烦吗?是要脱离吗?是要了却吗?当然我们诸位道友都是想,有出家的,还有没出家在家的,四众弟子都要想离苦得乐。离苦得乐就是解脱,那你就应该照着菩萨教导认识这个世界。

当你认识这个世界之后,生起一种厌离心,要脱离这个世界,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苦,要把这个世界所有一切苦难,乃至咱们认为幸福的,其实也都是苦难都要认识清楚,这样我们就没有贪恋心,就能生起出离心。

光出离心还不够,你还得发大悲心。

自己出离了,把我们所认识的这个世界的苦难给一切众生讲,让一切众生也脱离这些苦难。这就发出离的同时还要大悲,

这两种都要靠智慧,得向大士学习,我们就学习文殊师利菩萨,得有智慧,得有般若。若没有智慧,没有般若的时候,你厌离心是不会强的。有了智慧,认清楚这个世界全是苦的。

但是这个苦怎么来的?是你召感来的。尽管我们每天道友们都在学出离法、都在修行,但是心,我们自己明白,被过去的业,现在所起的惑;因为过去的业果,对你的心,你降伏不了的,知道是苦了,别再召感了。

这苦是现在受的果,这苦果怎么来的呢?你过去造的因所积聚的。我们想离苦,先断因,别再造了!知苦断集,知道苦,但是我们的心我们降伏不了它。

我们虽然闻见法了,由过去的善根,今生得遇着胜法,闻到法了。佛法,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离苦的方法;离苦的方法,就是你别再造因了,没有因就没有果。现在我们就是不能够按照大士教授我们的断集,别再造因了。

由于我们智慧力不够,烦恼断不了。为什么断不了?因为你心里头天天还在起惑,起惑是因,还在造业。

假使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这种乱象,都是过去造的业,那我们现在别造了。业是果,那别再造因了。

但是现在今天在我们这个法堂之内的道友们,都知道断集,不造业了。知道是一回事,真正心里不起念、不造业的功夫还没到。

要能够止心不起念,一切的恶念没有;没有恶念,当然不会感恶果,也能把过去的恶果,集善因,从善因来消灭过去的恶果,就是现在我们的生老病死。

但是你心里一天天的想什么,那就是起的业。我们想尽在三宝当中,念佛念法念僧,每天都这个。

当然这是善念,善念能转变过去的恶果。如果不能转变,我们要修行什么呢?但是你转的力量够不够。

例如我们现在大家念“嗡阿惹巴扎那谛谛谛谛谛……”,“嗡阿惹巴扎那谛谛谛谛谛……”是什么呢?

消灭我们过去一切的恶果,用文殊师利菩萨智慧转变我们的惑,转变我们的业,都把它转成善业。

“嗡阿惹巴扎那谛”就是成佛的因,以这个因得到成佛的佛果。但是这是个转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假使大家功夫用得深的话,从早到晚,你自己观照你的心在想什么?

如果你把你的心念束缚到一定程度上,过去我们有的道友用

过这样的方法,我小时候也用过,当你预备一张清净的纸,起个恶念你点个黑点,起个善念点个红点,那你就这么记吧!

一天点下来,看是红点多、黑点多。假使如果你的善念多,恶念没有了,你的因已经成熟了,容易开智慧,这是一种检验自己的方法。

如果你能记得到我一天除了给三宝诵经念佛念法念僧之外,其他的念头没有,一切贪爱的心都没有,渐近道矣!这时候你的心跟道相结合了。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观世音菩萨感应系列

观世音菩萨感应系列

01.前些日子发布相关观世音菩萨感应系列的事迹后,师兄们纷纷留言,希望自己也可以精进持诵《普门品》、大悲咒和观世音菩萨圣号,供养礼拜观世音菩萨,迅速满足所求愿望!...

印光大师:挽回天灾人祸的第一妙法

印光大师:挽回天灾人祸的第一妙法

念佛免灾减灾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业所牵,及转地狱重报,作现生轻报,偶罹此殃。但于平日有真切信愿,定于此时蒙佛接引。若夫现证三昧,固...

遇到事要往快乐慈悲的方向想

遇到事要往快乐慈悲的方向想

自己快乐,就放光,照亮世界 遇事往最快乐慈悲的方向想 我认识一位大家尊称她欢喜菩萨的农妇,有一天她丢掉了五千块,她发现的第一句话就是说:这样捡到的人也能用,这样真欢喜!她的心真的是愿往生极乐,所以遇...

给亡者做佛事为何要做七七四十九天

给亡者做佛事为何要做七七四十九天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

慧律法师《感受错误就会增添烦恼》

慧律法师《感受错误就会增添烦恼》

信徒问:师父!什么是开悟? 开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命。 透视人生悟得真理,而能不迷惑,这就是个开悟的人。 开悟的人有什么好呢?一个开悟的人,任何事情他都放得下,再大的灾难他不会动摇他的心,在滚滚红尘中...

海涛法师《忏悔的心态》

海涛法师《忏悔的心态》

以佛教而言,最近几天,从农历四月初一到十五日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如果在这几天当中做任何善行,功德增加一千倍,为什么?因为四月八日是佛诞日,释迦牟尼佛的生日。所以在前七天,后七天,这十五天之内,佛教处处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