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丹居士:效法地藏菩萨,发广大心愿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 ——忘失了利益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获得佛果的广大慈悲心,纵使很精进的修种种善法,也只是造作魔鬼的事业、为魔鬼服务。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释迦牟尼佛那时在叨利天宫说法,他对听法的菩萨和天龙鬼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地藏菩萨屡发广大誓愿,广设方便,宁可自己不成佛道,而专心普度众生,尽令解脱,真正作到先人后己,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 地藏菩萨由自己的母亲堕入地狱的痛苦,推想到一切众生堕入三恶道的痛苦,所以誓愿救拔:“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感人! 反观当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行其道,很多人心里装着的无非就是那么几个人:父母、妻子(丈夫)、儿女,最多再加上兄弟姐妹叔伯婶母等亲戚,还有几个要好朋友。至于与自己有“裙带关系”之外的芸芸众生,他们的生死荣辱、忧悲苦恼,则和自己扯不上关系,属于漠不关心的行列。甚而至于幸灾乐祸,以谈论别人不幸事为饭后茶话。 自私者自认为富有理想,为名利奋斗不息,为创造幸福生活而拼搏。随着时光的推移,有一些人确实硕果累累,让一般社会大众投去了羡慕的目光,认为他们事业有成,十分了不起。其实,细观这些人的心态,则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尊敬仰慕的地方。 首先,是他们心量狭窄,眼光短浅。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名利,为的是自己及自己的亲戚等几个人的快乐幸福,并把此作为人生理想,他们的眼光就盯在这么狭窄的空间之内。 其次,这些人缺乏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当他们经过辛苦拼搏,功成名就之后,则无非是为自己几个人营造“安乐窝”,花天酒地,纵情享受,再没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和作为。 第三,这些人唯求功利,丧失了人世间美好的人情味。他们待人处事的出发点是对自己的事业有利。有大利用价值的人放在自己交往的重要位置,千方百计笼络接近;有小利用价值的人则稍加联系则可;而毫无利用价值,对自己名利没有什么帮助的人则冷漠无情,恣意对待。至于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小麻烦、小不便的人,不管是亲戚或朋友,则避之如瘟疫,毅然砍断关系,用他们的话来说则是“提得起,放得下”。 以慈悲为怀的佛陀教导人们要“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要“冤亲平等”,以完全平等的心态对待宇宙间一切众生;要关注、关心一切众生的生死荣辱、忧悲苦恼、生死轮回;要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何谓“无缘大慈”?何谓“同体大悲”? 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中说:“佛具足大慈悲心,虽与众生无缘,但也发大慈心而救度之,此慈心尽虚空遍法界,是名‘无缘大慈’;佛陀之悲心,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乃至圣凡同俱佛性,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无有更广、更大、更上于此悲者,故称‘同体大悲’。” 在我们凡人的人生实践中,就是不单对自己有关系、认识的人要慈爱、要同情,对自己不认识、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也一样要平等地慈爱和同情。更进一步,不单对自己有恩或有价值的人要慈爱关心,就是对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怨敌都要以同样平等的心态去关心爱护他们。佛陀伟大的思想还不只如此,一个真行佛道的佛弟子要立志“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佛弟子关怀的对象范围绝不是那么几个亲朋,而是十方世界无穷无尽的众生;不单要放眼整个地球,而且心胸要扩大于宇宙中无量无边的众生,这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菩萨情怀! 当然,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包括佛教徒)都无法在物质上平等关怀到世界上每一个人,因为再富有的人也无法拥有用不完的财富去布施,但“平等心”、“广大心”是一种待人对事的心态和立足点、出发点,在日常生活的待人应事中是完全可以得到体现的。 在“弘扬佛法,度脱众生”的伟大事业上,平等心和广大心则更能够通彻心灵和行为。弘法利生的伟大事业应是不分对象、不分富贵贫贱、不分国界种族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这与他自身的身份、地位、国界、种族没有关系。“下下人有上上智”是很好的说明,所以在弘扬佛法上,广大心的应用完全是可以挥洒自如,不分对象的。 广大心,一颗无限美好、魅力四射、令人仰慕、令人崇敬的心,如果人人都能发广大心,人人都是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实践者,那么我们的现实世界,就会变为庄严净土! 甲、示真信切愿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娑婆之苦,无量无边。总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此八种苦,贵极一时,贱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种... 一、四烦恼 二、建立正确心态 三、结语 一、四烦恼 1、我见 学佛之前,先学修养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后,就抵死不肯舍弃... 地藏(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俗姓金,号乔觉。生而相貌奇特,顶骨耸出特高。臂力甚大,可敌十人。为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四种口业。要远离粗言,不能去说,因为既害人又害己。在身、口、意三业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口业口无遮拦嘛。因为我们都有这种烦恼:总是会看别人的... 做个快乐念佛人 ──释迦世尊成道佛七 宽运法师 午斋过堂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时间过得非常的快,转眼之间,这几天就过去了,看到大家非常精进的念佛,... 杀业太重的后果,形成天灾人祸的因素。或者地震,或海啸,或者奇寒,或者奇热。乃至风不顺,国不泰民不安的现象也为常见。 人人都有一颗原子弹(烦恼),等待机会爆炸。烦恼的力量,比原子弹还要大。你们看!现在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