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把这个障碍找出来,舍掉这个障碍,功夫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念佛是正修,除正修之外,当然有助修,正助双修。这一品就是教给我们如何来帮助我们修行,这也非常的重要。诸位要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不能往生?为什么不能得一心?为什么功夫不能成片?这里面一定有障碍。如果把这个障碍找出来,我们舍掉这个障碍,那我们的功夫就成就,目的就达到了。而这些障碍,说实在的话,就是你有放不下的地方。我们俗话说,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你放不下,你看不破,所以你念佛功夫不得力。现在要教给你方法,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放下万缘,我们的功夫就成就。牵挂的事情,亲情最严重,最碍事,最麻烦,必须要从这个地方放下。

我跟我母亲三十六年没见面,见面的时候,跟你们大家见面完全一样。她到香港来见我,我在佛堂里面,在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看到她来了,先拜佛,因为大陆上几十年拜佛的机会都没有,先叫她拜佛;拜佛完了的时候,请她旁边坐著,教她念佛。我跟对待普通信徒完全一样。她也很了不起,也能沉得住气,不会说一见面又哭又啼,那就完了,那我几十年工夫整个就完了。她就跟我讲常常想我,我说想我干什么?想我,六道轮回,我说你要想阿弥陀佛才行,你想阿弥陀佛,你才能往生西方。我跟她见面,主要就是教她这个,教她从此以后别想我了,换一个,换成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去,这样才行。「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要把这个牵挂断掉。母亲对待儿女,那个情难断;我们做儿子的容易断,不想。而且我出来太早,我十四岁就离开家,抗战期间念书都住在学校里,过年也不回去,学校住惯了,学校就是家。从前的时候,念书跟现在不一样,老师对於学生照顾超过父母,比父母照顾得还周到。我们那个时候,师生当中,师生如父子,真有这个感情。不像现在,现在学校里,老师跟学生没有这个情。

这个牵挂就是生死大事,很麻烦很麻烦,要把他转过来念佛,劝一家人念佛,这样才成功。你看唐朝时候庞居士,他有语录流行於世间,这几年台湾也印了不少,《庞居士语录》。他一家人都成就,他自己、他的太太,他还有个女儿,他女儿也没有出嫁,功夫都到了家。你看语录传记里头说的,他要走的时候,他跟他太太、女儿说,他说我要走了。他的女儿跟他讲,你等一等,我到外面去看一看,看看太阳,时间有没有到?好了,他真的就在等,结果他女儿在外面站在那里往生了。他这父亲讲我上当了,我还要替她料理后事,把她料理完了我才能走。你看那个生死真是洒脱,太自在、太自在了!女儿顽皮,老人死了,她要替他料理后事,「你等一下,我看看时候到了没有?」她先走了,让这个老头子还要晚几天走。自在,太自在了。一家人成就,人人都是生死自在。

这助缘就重要了。助缘是什么?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有一些人难,放下真难,有一些人说,好,我钱财都放下,我都不要了,那我明天吃饭谁来照顾我?这一放下,生活马上就成问题,所以怎么样?不敢放下。如果真的放下,有没有事情?给诸位说,没有事情。为什么没有事情?你相信命运就不会有事情,「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说钱财,我这一边统统布施,布施光了,明天会想不到不晓得从哪里又来了,就是这个信心。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尽可以慷慨大方。你命中有的财,能不能舍得掉?舍不掉。你命里头没有财,你求不得。你譬如命里头有十万块钱财,你不舍,永远就是十万。你这十万,这个地方舍掉五万,过几天那个五万又进来,确实是如此。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不如乐得慷慨大方。我要活水,不要死水,存在我这儿,是死水;我让它流过去,那边又流过来,活水。你永远是这么多,它不会减少的,只还会多一点,决定会多一点,不会少一点。

世间人参不透这个道理,所以他有财,他吝啬,舍不得;没有,他贪求,患得患失,大病,生死病根,这是饿鬼道的业因。所以一定要晓得舍,肯舍,欢欢喜喜的舍,尽心尽力的去舍,对你自己一定有大利益。真能一切都舍下,身心清净,没有妨碍,这一句佛号才能念得好,才能够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换句话说,西方世界取得了。你要是挂在情上、挂在财物上,你永远不能得一心,不但不能得一心,功夫成片都相当难,损失太大。这里头的利害得失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辨别清楚就是看破,看破之后,真正能放下。所以佛法里面看破是真正的学问,放下是真实功夫。看破放下之后,我们所不舍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统统可以舍掉,以后只留这一个阿弥陀佛,你就决定往生。

地藏经(第二十四集)1985/10美国达拉斯档名:14-009-0024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慧律法师《修行是享受,不是负担》

慧律法师《修行是享受,不是负担》

对这世间的天地万物,要先学放得下,修行不能有如下的想法:(今天要大回向了,终于要结束了,可以轻松了,解脱了。)不可以有这种想法。如果你视这七天的辛苦为畏途,大可不必来。那么,每天都可以过得轻 松愉快。...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

不急不急,安全第一;不急不急,礼让第一;不急不急,威仪第一。 要慢要慢,注意礼貌;要慢要慢,慢工出细活;要慢要慢,欲速则不达。 慢是一个政策,看世间演变才能定策。但是急惊风遇到慢郎中,慢也不全然就好...

念佛与念观音菩萨的关系

念佛与念观音菩萨的关系

观世音菩萨代表阿弥陀佛慈悲的一面,寻声救苦,拯救众生。印祖常常劝勉大家持念观世音菩萨,是有着当时战乱不断的时代背景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念观世音菩萨能够直接感通菩萨的悲愿,解决众生的苦难。 印祖所处...

忏悔有这三种方法

忏悔有这三种方法

忏悔有几种方法,有取相忏,有作法忏,有实相忏。这里谈到的就是在整个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这是取相忏。 大家看《梵网经》菩萨戒,你犯了十重戒,你就在佛菩萨面前忏悔,一日、七日、半年、一...

念佛摄心的方法

念佛摄心的方法

原文: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 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

打坐念佛气一直在头上鼓,应该如何解决

打坐念佛气一直在头上鼓,应该如何解决

问:我打坐念佛好几年了,近三年打坐气一直在头上鼓,就是不往下走。而且气越聚越重,不知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 大安法师答:打坐念佛的时候一定要止观并运。如果气一直往头上走说明你的观力过重,止的功夫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