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吉日殊胜请广行善事

农历正月初一,为大慈弥勒菩萨圣诞日。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佛教大师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弥勒菩萨简介

弥勒佛即未来佛,译曰慈氏。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

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层天,弥勒菩萨现在正于兜率天内院为诸天演说佛法,那里的一天是我们地球上的400年,经四千岁(兜率天的天寿是4000年,即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由兜率天内院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以三会说法化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

弥勒化身垂化

弥勒在兜率天内,不动本际,应现十方,若凡若圣,不可限量。传我国六朝齐梁时傅翁,五代梁唐时布袋和尚是弥勒的化身。

傅 翁

傅翁(497-589),号善慧,浙江义乌林乡人,父名傅宣慈。十六岁纳刘氏女妙光为妻,生二子日普建、普成。

一日,一个印度和尚、嵩头陀访之,与傅翁说:“吾与汝毗婆尸佛所发誓,今兜率宫,衣钵见在,何日当返?”因命命临水影,见圆光宝盖。傅翁笑答曰:“炉鞴之所多钝铁,良医之门足病人,度生为急,何思彼乐乎?”嵩指松山顶曰:“此可栖也。”傅遂于此山躬耕而居之,日常营作,夜则行道,自谓得首楞严三昧,如是苦行七年

时梁武帝称帝,崇尚佛教,傅上书曰:“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欲条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自略以虚怀为本,不着为宗,无相为因,涅盘为名。其中善:略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人间天上,果报安乐。其下善:略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普令百姓,皆禀六斋。”

书进,诏遣迎至。帝问:“从何而来,师事何人?”答曰:“从无所从,来无所来,师事亦乐。”

异日,武帝请讲《金刚经》,傅才升座,以尺挥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傅曰:“陛下会否?”答曰:“不会”。一日,傅讲经次,帝至,众皆起,傅端坐不动。众曰:“圣驾临此,何不起?”傅曰:“此地若动,一切不安。”

太建元年(596),嵩头陀于柯山灵岩寺入灭。 傅曰:嵩公兜率待我,不可留也,四月二十四日趺坐而终。着有《心王铭》传世。临终时对弟子说:“我从第四天来,为度汝等,次补释迦。”

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唐末五代人。长居浙江奉化,其家族姓名不详,人皆称之为长汀子布袋师,他自名“契此”。为人笑口常开,体胖腹大,话出无定,寝卧随处,行为类似疯颠。随身行李只布袋一个,禅杖一根,或以仗荷袋,到处行化。见人进食,伸手便乞,所得食物,无论荤素,均咬一口,便纳袋中。袋满,分给儿童,故每过村庄,儿童喜随其后,互相追逐,分享袋中食物。

布袋和尚行动怪异,不可思议事迹颇多。每到冬天,常卧雪中,雪不沾身,天欲下雨,便穿潮湿草鞋在村庄急行;若遇天旱,则著高齿木履跑到桥上,竖膝高卧。有人请示凶吉,每示必应,灵验非常,世人不识,以为其语言行动,类似疯颠,实则其语言既富诗意,又含禅机。

有一次,走在一个出家人之后,突然伸手一拍其肩,出家人回首看时,他说“给我一文钱”。禅师说:“道得出,给你一文钱。”他立即放下布袋,叉手而立。白鹿和尚问他:“如何是布袋。”他放下布袋,默然不语。又问:“如何是布袋底下事?”他背起布袋离去。保福和尚问他:“如何是佛法大意?”他又放下布袋。又问:“更有向上事否?”他又负起布袋迈步向前。

一日,他站立十字街头,有一禅师问他:“和尚在此何为?”答:“等一个人。”那禅师说:“来也、来也”。他说:“不是你这个人。”禅师问:“如何是这个人?”他突然伸手说:“给我一文钱。”处处是禅机。

又有一次,在途中遇见一宰牛人,即说偈曰: 杀牛之人号罗刹,杀他自杀谁惊怕,刀山斧斫暨鍪前,何劫何时得解脱。

一日接受农夫供养后,说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有一强盗向他打主意,他说:由贪沦堕世波中,舍却贪嗔礼大雄,直截凡情无所得,圆明寂照汝心中。

当他在十字街头看见世人,熙往攘来,行色匆匆时,不禁慨然而说: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疾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皇。

有人问他法号,他说: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恚碍,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有人问他行李,他说: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有人问他如何是佛性,他说: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其随口而出类似诗歌之偈语甚多。其中诫人是非,及劝人忍辱之偈语,读之,得益无穷。兹录于后: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笑口暗消磨。若逢知己须守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其忍辱偈是: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没烦恼。这样波罗密,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梁贞明二年三月三日,布袋和尚笑对众言“明年今天,我取弥勒果供养大众。”翌年三月三日,在岳武寺廊下,跏跌磐石上而逝,其遗偈曰: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俱不识。至此,众人始知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弥勒净土

欲界六天中第四之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其内院常为补处菩萨之生处。今弥勒菩萨生于此。故谓之为弥勒之净土。弥勒上生经说净土之相。以劝愿生。

兜率净土弥勒三尊是弥勒菩萨、法华林菩萨、大妙相菩萨,复有他方诸大菩萨发心而来,古来大德发愿往生者众,其中有阿难尊者、戒贤大师、道安法师、法遇法师、玄奘大师、窥基大师、无着菩萨、世亲菩萨、智者大师、智晞、灌顶、玄朗、道宣律师。近代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慈航法师……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今日正月初一,喜逢弥勒菩萨圣诞。吉日殊胜,请念佛、诵经、持咒、放生、吃素、献花、供灯、广作功德,必蒙佛力加持,消无边业障,积无量福德!祈愿世界和平,灾难永息,回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平安吉祥!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地藏菩萨早就可以成佛,为什么永远示现菩萨相

地藏菩萨早就可以成佛,为什么永远示现菩萨相

【时坚净信菩萨复白佛言。如来世尊。无上大智。何意不说。乃欲令彼地藏菩萨而演说之。佛告坚净信。汝莫生高下想。】 坚净信菩萨一听呀,他就怀疑了,他就起了分别心,跟佛说:您是一切智人,为什么不说呀?还叫我...

星云大师《如何在大众中相处》

星云大师《如何在大众中相处》

常听人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在社会上和大众相处,要不失礼貌,不失风度;在大众面前要能让人欣赏,让人赞美,让人接受,的确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 如何在大众里相处?我有四句偈给各位参考: 一、见面三句...

星云大师《逆境》

星云大师《逆境》

吾人生命的成长,要靠许多的逆境来磨练;当逆境来的时候,正是我们愈挫愈勇的时刻。 植物的生机,是靠著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博斗,透过超越风霜雨雪的侵袭,植物才能成长。虫鱼鸟雀,也都是在生命遭受危险的时刻,展...

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受到什么样的熏习

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受到什么样的熏习

你要想成道,想断烦恼;你想精进,想多念念佛、多拜佛,可是身体不帮你忙你心里头想做,但是身体做不到。 例如说我们念经,这是佛给我们规定的,没有休息时间。中夜的时候,读诵大乘,但是你精力没有那么大,你念...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请转法轮之三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请转法轮之三

当年释迦牟尼佛初成正觉,在多演林中独坐一处,入甚深禅定,观察世间,心中思惟:“我所证悟的微妙之法最极寂静、难见难悟,绝不是用分别思量所能了知、所能了解的、所能明白...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

怎样才能让恶业清净呢?这需要由逐层的净治把杂染业力从相续中遣除出去,也就是从粗到细,依次净除不善业的力量、有漏善业的力量和有漏不动业的力量。经上说:“造了很多罪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