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偈

诸经论中放生集要

以慈心故,行放生业

● 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

‘放诸生命…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 契经

‘戒杀放生,得长寿报,又戒杀放生,

可解怨释结,长养悲心,润菩提种。’

● 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

‘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

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

● 梵网经菩萨戒—杀戒:

‘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婆罗夷罪。’

● 梵网经菩萨戒—不行放救戒: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 正法念经

‘造一所寺,不如救一人命。’

● 分别善恶报应经

‘何业获报长命?有十种业。何等为十?一、离自无杀,二、离劝他杀,三、离庆快杀,四、离随喜杀,五,救刑狱杀,六,放生命,七、施他无畏,八、慈恤病人,九、惠施饮食,十、幡灯供养。如是十种获长命报。’

●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

‘当遵慈仁。普惠恩及群生,

视天下群生身命,若己身命,

慈济悲愍,恕己安彼,道喜开化,

护彼若身,润逮草木,无虚机绝也。’

● 弥勒菩萨偈

‘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

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辑二 放生即慈悲

● 观无量寿经

‘佛心者,大慈悲是也,

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 涅槃经

‘大慈大悲,名为佛性。’

‘慈即如来,如来即慈。’

● 优婆塞戒经

‘慈心即是一切安乐之因缘。’

● 大日经

‘佛法以菩提心为正因,以大慈悲为根本。’

● 梵网经

‘菩萨应生佛性孝顺慈悲,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

● 大智度论

‘大慈与一切众生乐

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历代祖师大德放生开示

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相传为释迦牟尼佛乘愿再来,随陈时代,大师见临海渔民捕鱼杀生,大起慈悲,以衬施买临海渔沪一所作放生池,兼为渔民讲经说法,渔民闻法后率皆改行转业,好生从善,并献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三所,达三四百余里,全部作为放生池,是我国有史以来最早的大规模放生,所救活的物命数以亿万计,现在的西湖,就是大师当年所创的古放生池。

永明大师

永明大师相传为阿弥陀佛慈悲示现,五代时大师为余杭县库吏,常常因救急以库钱买鱼虾等物命放生,后因监守自盗罪被判死刑,行刑前大师态度从容,面不改色,国王很奇怪便询问他缘由,大师回答:‘我因为放生,救活的生命数以千万,趁此功德,正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怎能不欢喜呢?’国王敬重大师德行,便释放了他,大师自此出家为僧,念佛修行,得道证果,后世遵为莲宗六祖。

慧能大师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自得五祖弘忍大师黄梅心印后,为躲避同门兄弟的迫害,逃亡江南,隐姓埋名,乔装平民,隐居于猎户群中。猎人交待大师守网,大师慈悲为怀,见被擒被抓的狼獐鹿兔等等猎物,莫不设法为之放生,这样放生放了十六年,救活的物命不可胜数,并且感动了猎户,放下屠刀,改行向善。后大师坐曹溪道场,大兴禅宗,道播神州!

寒山/拾得大师

寒山问拾得:放生可成佛否?答曰:诸佛无心,惟以爱物为心。人能救物之苦,即能成就诸佛心愿矣。故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观世音也。日日放生则慈悲日日增长,久久不息则念念流入观世音大慈悲海矣。我心即是佛心,焉得不成佛乎!故知放生因缘,非小善之所能比。凡我同愿,宜广行劝勉,善令群生同归悲化。

(寒山大师相传为文殊菩萨示现,拾得大师相传为普贤菩萨示现。)

志公禅师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放生功德如何?’

答曰:‘放生功德,不可限量。经云: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只因迷妄因缘,遂使升沉各别,以渠生死轮回互为六亲眷属,改头换面不复相识。若能发喜舍心,起慈悲念,赎命放生者,现世保病延生,未来当证菩提。’

● 放生颂

放生合天心 放生顺佛令 放生观音慈 放生普贤行

放生无忧恼 放生少病疾 放生嗣胤昌 放生官禄盛

放生免三灾 放生家门庆 杀生与放生 果报明如镜

(志公禅师因果录)

遵氏大师(慈云忏主)

遵氏大师晚年主持杭州昭庆、灵山等寺,讲经弘法,宋真宗赐号‘慈云’,大师曾以天台智者大师放生的故事,告诉州判王钦若,并请他奏准以西湖为放生池,获朝廷准许,下令西湖为放生池,禁止一切渔获捕猎,重现智者大师时代放生风范!

佛印禅师

贪他一脔脔还他 古圣留言终不伪

戒杀念佛兼放生 决到西方上品会

(戒杀文)

真歇禅师

人之生日到来 应当持斋戒杀 或是买命放生 或是诵经念佛

修桥砌路煮茶 随意奉行善事 报答生身父母 乳哺三年大德

(庆生报本戒杀文)

莲池大师

‘疾病之由,多从杀生中来,故偏重放生也。’

(径中径又径 精持门)

‘戒杀之众,善神守护,灾横消除,寿算绵长,子孙贤孝,吉祥种种,难可具陈。若更随力放生,加持念佛,不但增崇福德,必当随愿往生,永脱轮回,入不退地。’

(普劝戒杀放生文)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放生非独佛教,儒中君子无不奉行。’

‘诸放生者,或增福寿,或延寿算,

或免急难,或起沉痾,或生天堂,

或证道果,随施获报,皆有征据。’

‘普劝世人随所见生命发慈悲心,是捐舍世财,作斯方便。’

‘若无财者,只发慈悲心,亦是福德,或劝他人放生,或见人放生,赞叹随喜,增其善念,亦是福德。’

‘放生不杀,与物无冤,非惟安乐今生,以此善根,当来之世,长寿永福,乃至成佛,万类有情,倾心归附。’

‘心大德深,其事何验,盖利他者菩萨之行也,以此行门助修道业,譬如船得顺风,必能速到涅槃彼岸矣。净业三福,慈心不杀实居其一。今能不杀,又放其生,既能放生,又以法济令生净土,如是用心,报满之时,九品莲台高步无疑。普劝世人,幸勿以我德薄人微。而不信其语也。’

(放生文)

‘今更立简易一法,佐使并行,不拘时日,见即买放。于某月下书某日放生若干,巨生以个数计,细生以觔数计,岁终总算,存以自考。’

(巨生如鸦雀龟鳖及大鱼等,

细生如虾螺蛙蛤及小鱼等,

积功累德,当知果报不可思议。)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舍净土一法,则绝无希望矣。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地,颗颗皆圆。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舍身,利用这躯壳来修苦行,磨炼它,不要太顾惜它,以去掉对这个形相的执着。一个苦行修圆满的人,他的心会照出自性的灵光,会照出过去的事情来。...

一天从早到晚,你都起了些什么念头

一天从早到晚,你都起了些什么念头

现在你所能做的,就是要能跟三宝结合起来。还有,大家学的都是大乘究竟了义法,了义法就是要明心见性,晓得一切诸法都是唯心所造的,那么先把你的心修好了。 修心就要注意到你现实的念头,你一天当中,从早到晚,...

星云大师的管理学

星云大师的管理学

我的出身,家父是单传,据说他出生二十八天,我的祖父就去世了。在他十余岁的时候,我的寡祖母也去世,只剩他孤苦零丁一个人。我出家的生活就和他的单传一样,出家人都有同门、同宗,济济多士,但我的师父和我的师...

子女夭折该如何对待

子女夭折该如何对待

少子夭折,人情于此种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须知人生因果复杂,有因故致有果,有果断非无因。知前因后果,则可不生怨尤。知德能感天,则必不至小有逆境,便懈修心。譬如天初热时,或忽大凉。初凉时,或复大热。...

「信」字,德之端也

「信」字,德之端也

信,德之端也。 人言为信,这是一个会意字,即只要是人说的话就能相信,可见古人的淳朴,口说即可为凭。我们现在说假话的那么多,诚信尽失,别说口说无凭,就是白纸黑字,都可以转眼不认账,他都不知道说假话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