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月初一,弥勒菩萨圣诞,礼拜供养弥勒菩萨,

今天是大年初一,2018年狗年第一天,佛教徒新年第一件大事就应称赞礼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以祈愿弥勒菩萨早日下生到此世界,祈求世界早日清净幸福,祈愿众生今生来世皆得解脱。

弥勒菩萨介绍

弥勒全称为弥勒阿逸多,弥勒是梵语,翻译成汉语为慈的意思,因此弥勒菩萨又称这慈氏。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称这慈,所以慈为弥勒菩萨的特质。而释迦牟尼佛主要特质表现为悲,释迦牟尼佛降生于五浊恶世,是悲悯众生的痛苦。

阿,是广大无量的意思,也就是此菩萨有非常广大的心量,菩萨形象为大肚,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菩萨教我们做人时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能原谅他人的过错,宽以待人。

阿逸多,字面意思为无能胜,无能胜就有要非常甚深的智慧,菩萨教我们呢,学佛要开智慧,要以智慧来远离贪嗔痴慢疑的烦恼,要以智慧来自觉、觉他,要以智慧来自利、利他,要以智慧来圆满我们的人生,没有比此更重要的,所以叫无能胜。

我们佛教有竖三佛的说法,也就是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之佛,燃灯古佛属于过去佛,释迦牟尼佛属于现在佛,而弥勒佛属于未来佛,弥勒菩萨将于56亿7600万年后,生于我们阎浮提并证果成佛,弥勒佛由释迦牟尼佛授记成佛。

弥勒净土法门

弥勒菩萨在成佛前为补处菩萨(即候补成佛的菩萨),住在兜率天内院,56亿7600万年后降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我们众生只要能皈依三宝,清净持戒,如法布施,再加发愿往生,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就能往生兜率净土,我们就可以在兜率净土见到弥勒菩萨,随菩萨修学,将来跟菩萨一起下生人间,见闻佛法并且证果。所以很多人认为往生弥勒净土,比起往生到十方世界其他净土更容易,更稳当。历史上,修学弥勒净土和阿弥陀佛净土曾同样受欢迎,如唐朝的玄奘法师就是师从阿难陀大学的戒贤法师修学弥勒净土的。

我们为什么求菩萨早日下生呢?

首先是菩萨下生阎浮提时,阎浮提已是人间净土,如自然条件怡人,地面平整如镜,谷物丰饶,人不缺吃不缺穿,人口众多。那时人寿八万四千岁,人人具足智慧威德,人心善良,说好话,做好事,那时的人没有烦恼、也没有水火刀兵及饥饿、疾病之难。那时候,遍地涌入珍宝,但是那时人不贪。据经典记载,那时人手拿着珍宝嘲笑我们现在的人说:以前的人真是愚昧啊,为了这些东西互相残杀,让自己饱受烦恼,而现在呢这些东西遍地都是,一点用都没有。而且那时的人贪嗔痴都不旺盛,人心平等,所以那时的人也不会生病。那时米不用种植,都是野生的,衣服也是树上自动生长的,只需采摘下来就可以使用。所以这么美好的社会,我们是不是都希望早点实现啊?那时我们的阎浮提,就象现在的北俱卢洲一样,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北俱卢洲没有佛法,我们阎浮提最珍贵的就是拥有佛法。

还有弥勒菩萨成佛后,将开龙华三会。初会将有八万四千人证得阿罗汉果位,二会将有九十四亿人证得阿罗汉果位,而三会时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人不计其数。所以这么美好的事情,我们每位佛子是不是都希望早点实现呢?

弥勒菩萨人间化身:

1) 六朝时梁朝生于浙江东阳的傅大士

2)大家熟知的浙江宁波的布袋和尚,和尚一生只做一件事:笑;和尚行住坐卧只有一件物品:布袋。

与弥勒菩萨有关的经典

《佛说弥勒上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这些经典,大家如有兴趣,百度一下)

弥勒菩萨心咒

Om Budha Maitre Svaha

嗡 布达 美底瑞 梭哈。(嗡 布达 美底美 梭哈。)

此咒功德非常殊胜,如果能听闻此咒音一字者,都不会堕落三恶道。

我喜欢的关于弥勒菩萨的对联

1) 上联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近相亲,怎不笑容可掬      下联: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2) 上联:手中只一金元,你也来,他也来,不知给谁是好     下联: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

3) 上联:盈颜常喜,喜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下联:张口大笑,笑世人不知省悟、不肯回头

4) 上联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下联:停之含笑,动之含笑,开颜含笑,相见有缘

在菩萨圣诞来临之际,我们礼拜供养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学习菩萨的包容和慈爱精神,祈愿我们这个世界和平没有战争,祈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而得幸福快乐,祈愿人间净土早日来临,祈愿所有众生都能证道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见佛方念佛

传喜法师:见佛方念佛

见佛方念佛——法堂开示2013.11.17 今天农历十月十五月圆日,初冬的月光,透射着山中的雾霭,浅篮色的,很美,山色朦胧,非常有意境。我们师父们刚刚在这里...

人之幼时,教养为急

人之幼时,教养为急

子舆氏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自真学失传,儒者皆以破斥因果轮回为志事。纵有知者,亦不敢出诸口。以是之故,老吾老,幼吾幼,均不得究竟之道,况人老人幼乎哉。所谓...

装死的野狐狸

装死的野狐狸

佛经里面有一个比喻,很贴切野狐狸的比喻。说有一只野狐狸夜晚进入一户人家的厨房偷吃。厨房食品很丰厚,它吃得很饱就想睡,就在厨房里面睡着了。这一睡,天亮了,厨房就有人进来,它就逃不出去了。 这只野狐狸也...

当知杀生须还命债

当知杀生须还命债

平时人死了埋在坟墓里,吃荤的人把大鱼大肉吃到肚子里,那肚子不是变成了动物的坟墓了?把动物埋在肚子里,你看脏不脏?卫不卫生呀?现在还有人吃蛇、吃猫真令人不敢想象!动物一吃到肚子里,冤魂就跟到肚子里;有...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第6讲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第6讲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家看经文: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这是第五行愿随喜...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对为人父母者的开示》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对为人父母者的开示》

现代的教育环境流行着两句话,一是孩子,我不要你输在起跑点上!一是孩子,我要你比我强!事实上,这种想法就像两把利剑,插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他们动弹不得。 那样的期待,在以前教育不普及的农业社会里,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