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之弥勒的思想和慈氏由来

汉译大乘佛经,关于弥勒的记载,是不胜枚举,现仅从他的姓名窥知其思想具有两大特色。

弥勒以修慈心观而闻名的。在《华严经·修慈分》里佛告弥勒,应修慈心,以自调伏。于念念中常修六波罗蜜,修慈心时,未离分别,未能不起我我所见。当得六种梵天之福。若离分别,离我我所,此则名为广大之慈。所有先世以来的罪障,皆得除灭,不久当证无上菩提。修慈心观而上求佛道,是弥勒思想一大特色。还表现在弥勒于一切时一切处,不起杀想,不啖众生肉。如《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说:在过去无数劫时,有一世界,名胜华敷,佛号弥勒。有大婆罗门名一切智光明,闻佛说《慈三昧大悲海云经》即便信服,为佛弟子,寻发菩提心,誓愿未来成佛,亦号弥勒。于是舍家入山,勤修梵行,八千岁中,少欲无事,乞食自活,诵持《慈三昧经》,一心不乱。时洪水暴发,不得乞食,一切智光明仙人,已七日不进粒米,生命垂危。时有兔王,母子二兽,为护法久住,投入火中,令己肉熟,供养仙人。兔王母子舍身护法的精神,对仙人教育很大。他看着烧熟的兔肉,即说偈曰:

宁当燃身破眼目,

不忍行杀食众生。

诸佛所说慈悲经,

彼经中说行慈者。

宁破骨髓出头脑,

不忍啖肉食众生。

如佛所说行慈者,

此人行慈不满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

迷没生死不成佛。

更发誓言,愿我世世不起杀想,恒不啖肉,乃至成佛,制断肉戒。语已,即投火中,与兔王母子并命,这是慈氏一姓的由来。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弥勒对一切众生不起杀想的广大慈心观,即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宁破骨髓出头脑,绝不啖肉食众生”的坚定立场是不可动摇的。他还制“断肉戒”,规定其弟子不得食肉。这里清楚昭示人们弥勒是一位素食主义的实践者和倡导者。从印度佛教史上考察,释迦牟尼在世时,还没有做到这点。可见在素食的问题上,弥勒比释迦是略胜一筹。--摘自明旸法师《佛法概要》

南无阿弥陀佛 🙏🙏🙏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碎碑刻碑」的典故

「碎碑刻碑」的典故

碎碑刻碑的典故,是在《感应篇注》里面谈到的。 孙思邈是唐代的一位著名的医药家,他从小就是神童,七岁就能每天背诵千言的这个古文,而且还通晓天文、占相,精于医道。 他在终南山也隐居过,他得到了一个龙宫里...

83岁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83岁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问: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焦虑,总怕自己死掉。我鼓励、提醒她念佛,她也念,但是心力很弱,一会儿就不念了,或者有口无心般地念着。我很无奈,请问我如何能帮助母亲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李炳南居士对邪淫的问答

李炳南居士对邪淫的问答

问:五戒之中邪淫一戒,有佛弟子告诉我,戒邪淫常做亲人观想,自可戒。予是卅几岁未结婚青年人,又在芸芸众生工作,外有淫语邪词之引诱,内有生理上之冲动,何况在这亚热带,没有相当佛学境界的我,虽做亲人之观想,...

放下的感觉真好

放下的感觉真好

有一个师父跟一个徒弟,在路上走,刚好有一棵大树倒下来,横放在路中间,人车很难通行。 出家人心怀慈悲,就想将它移开,让路上的车辆、行人,比较好走。 结果因为树木很重,师徒合力扛着这颗树,累得气喘吁吁的...

唯在真心实行,为出生死之要

唯在真心实行,为出生死之要

佛祖教人,唯在真心实行,为出生死之要。心真则凡所动作言行举措,无一事而不真;行实则凡所云为,无一行而不实。故真实如好种子,其余作为立行种种,皆发生之缘,以是之故,抽芽发干,开花结实,究竟不虗。故佛说...

五僧缘影:达照法师的出家因缘

五僧缘影:达照法师的出家因缘

五僧缘影之信仰的传承 爱因斯坦说时空是我们的错觉,我就在这种错觉中长大。当我发现时空的本质真的不存在的时候,或者说我们目前所感到的时空真的可以说是错觉的时候,我又发现了以前在错觉当中的时空是多么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