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1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1)

 ◎ 印海 著 
 

一九七五年五月,邀请印海法师宣讲弥勒上生经,本经为弘扬弥勒净土要典。佛说净土法门:有西方世界弥陀净土,东方世界药师净土,上方世界众香净土,兜率内院弥勒净土,乃至十方净土。唯弥勒净土,则与吾人同在娑婆,同在欲界;变化净土,同处同在,故对欲界众生因缘特别殊胜,最易得生。他种净土,泛摄十方世界众生,唯有弥勒净土专摄欲界有情,由吾人修持三皈、五戒、八戒等即得上生,亦即由现前当生修习善根福德而庄严成就净土。因人类善业增进,社会进化,人间清净安乐净土,即当早日实现。
印海学长善说法要,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颇多新意,深得听众赞扬。特请撰写本经讲记,广结法缘!

 一九七六年仲秋重月浩霖写于纽约东禅寺

讲经因缘

美国东禅寺为庆祝成立三周年纪念,浩霖法师邀我来美宣讲《弥勒上生经》,宏扬弥勒法门。浩霖法师深感中国佛教数百年来偏重西方弥陀净土之宏扬,最初传入中国之弥勒法门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反被一般外道异端,断章取义,加以曲解,作为广揽信众之工具,如此纯正、易行、三根普收之净土法门久被湮没,能不令人痛心!尤其在科技发达之今日,人民特重于现实货利,精神空虚,人心彷徨,无所依归,急需要信、智兼具之佛教维系社会人心于不坠,更需提倡弥勒净土法门,使人人能了解道德生活之重要,实践五戒、十善,不但创造家庭幸福,社会和乐,进而导致世界和平,天下安宁!故弥勒净土法门正适合此一时代之要求。

略说净土

佛法说国土环境是依报,为众生所居住所依止之处所。依报国土是根据吾人正报而建立。正报是众生各各具有的身心活动。因为各人身心所作的业行有善恶之差别,所感召的依报国土也就有净、秽之分了。(大、小乘佛法,都强调正报影响依报,所谓:“心净众生净,心净国土净”,即是此义),依报国土是大家共业所感,而共业所感的国土中,众生种类,千差万别,单就人类的别业说,有肤色、种族、文化等不同,同一种族中的人群也有贤、愚、不肖、贫贱、富贵之差别。

清净佛土是佛、菩萨、声闻,三乘圣贤清净身口意三业所感召的庄严微妙净土,凡夫所住的五浊恶世是愚昧众生造下烦恼恶业所感召的秽土。因此,要往生净土或实现人间净土,必先庄严身心,净化自我,不造众恶,广集善业,福慧净业成就,才能生逢诸佛净土。

弥勒净土为大(乘)、小(乘)共修的净土法门,以人天乘为阶梯,以五戒、十善为行门。吾人企求人间净土的实现,希能大同世界之早日来临,这必需人类早日觉醒,大家同愿同行,发增上心修弥勒法门来缔造这一人间净土。这是合于现实人类理想之要求。

我国自唐代以后,求生净土者,大都以弥陀净土为目的,不知弥勒净土法门也是殊胜中之殊胜,稳当中之稳当。大、小乘经中有种种超三界脱苦轮的方法:弥陀经中说念佛往生西方安乐国土,亲觐弥陀,得不退转;药师经中说东方琉璃世界,能见药师佛;维摩经中所说生妙喜佛国,得见阿閦佛。如释尊在世,教化声闻弟子,修五停心观乃至三十七道品,皆能证得圣果者。又如华严宗,教人修习历别三观,生实报庄严土,见报身卢舍那佛;住首楞严三昧大定,生常寂光土,见法身毗卢遮那佛。弥勒上生经中,释尊所说教修六事法门上升兜率净土,见弥勒菩萨,得不退转,授记作佛。因众生根性千差万别,释尊为适应群机,法门就有种种差别。

弥勒菩萨继释尊为补处佛位,亲承法衣,凡于释尊法中未得度的,都由弥勒菩萨承担,仅修六事。如本经说:“勤修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华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或多分或少分,都可往生兜率净土,莲华化生。

往生西方净土者,具有厌此欣彼之心。求生兜率净土者,即此三界而不染三界,不见三界之内有丝毫之法可取可舍,所以不必生起欣厌之心。只要“谛观(弥勒)眉间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本经说:“若有比丘及一切大众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勒作弟子者……身心精进,不求断结……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华上,结跏趺坐”。

往生西方净土有九品的差别,或即得见佛,或经数劫,花开闻法,才得见佛。往生内院者,方坐莲华,便见弥勒。如弥勒上生经说:“未来世中,诸众生等,闻是菩萨大悲名称……礼拜、系念,此人命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曼陀罗华来迎此人,此人须臾即得往生,值遇弥勒,头面礼敬,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往生西方净土,执持弥陀,获得一心不乱,以菩提愿心与弥陀愿力相应。求生弥勒净土者,因兜率净土与当来的人间净土是普应群机的三乘法门,故弥勒法门,无论是人天法、声闻法、菩萨法,均获法益,在见佛闻法过程中,向上增进,渐化人天根性为出世根性,再化二乘根性为大乘根性,同归佛道,故弥勒净土是名符其实的三根普被之殊胜法门!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修行法要》

海涛法师《修行法要》

修行法要一      海涛 辑 1.修行:先从打好地基开始,做一个正直与诚实的人;其次,对於恶行具有惭愧心;第三,保持谦卑,少欲知足。 2.放弃恶行后...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知道我们天地万物,都是无常法,都是因缘生因缘灭。 这一句话,会觉悟到很多:不需要困扰,一切都是因缘法,你强求不来。该是你的福报,那逃不掉;不是你的,求不得。 有一些...

服用动物制品,则是不知惭愧

服用动物制品,则是不知惭愧

所言天冷身弱,衣丝绵者,必须非此不能生活方可,若借冷弱为名,以自图华美轻快,则是不知惭愧① 之人,以所杀蚕命,实非小可。 至于服阿胶,更非所宜问者,此与吃肉有何分别。阿胶吃了就会不冷乎,倘日常礼拜,...

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势力所成

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势力所成

菩萨曰: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势力之所成,非由他致。今尔等念佛,昼夜不能如一,乱想犹复间真,皆是用心不得力处。 《西方确指》 念佛三昧,心力所成。这是谈念佛三昧,三昧是正受、正定的意思。能念的心,所念的...

转定业与因果律的悖论

转定业与因果律的悖论

我曾经讲过,定业要是可转,没有因果了;定业不可转,就没有人成佛了。那就是说,佛力是不是能抵得住业力?你是问我这个问题。业力得你自己抵、自己消;自做业,你要自己受。所以过去有这么一个故事,说老虎的脖子...

星云大师《从入世的生活说到佛教出世的生活》

星云大师《从入世的生活说到佛教出世的生活》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讲的是题目是从入世的生活说到佛教出世的生活。 我昨天告诉各位,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要有一个理想的世界,各人有了理想世界以后,我们要怎样的来实现理想的生活呢?如何使空虚飘渺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