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29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29)

◎ 印海 著
 
作是观者,应持五戒,八斋,具足戒,身心精进,不求断结,修十善法,一一思维兜率陀天上,上妙快乐。

五种修持方法:第一是受持五戒。一般信佛弟子,只是受三皈依,皈依佛、法、僧三宝,认为学佛功德已经圆满,殊不知皈依三宝,只是对三宝功德有了信心,而不生疑,此是感情上的信任,但三宝功德属于外在的,与我们本身并无深切的关连,必须进一步,依法修持。法门虽多,做一个正人君子,佛教说此为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此五戒为人天善法根本。希望今生能保持人格完整,不会堕落沉沦,固然以此五戒为基础,希望来生保持人生不失,亦不能缺少此五种善法。明白说,人生的家庭和乐幸福,社会的安宁繁荣,乃至国家强富,世界和平,除了政治清明,法律保障外,此五戒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佛说:“世间一切善法,无非佛法”。

以五戒为根本,再进修第二种在家居士所应受持的八关斋戒。此处简称“八斋”。斋有洗心除垢之意,佛法说斋,不一定是专指吃素而言,如说常年持斋,为吃长素,每月六日为吃花斋。八戒有斋限之意。戒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故又称此八戒本为关戒,“关”是关闭之意,修此八戒能关闭恶趣之门。经中说:“以八戒水,洗浣身心,令得清净。断除无量贪、瞋、痴垢,于人天路作资粮”。此戒是在家二众居士为修身进德之增上戒,由此八戒能接近佛法,进而亦可过出家生活,故又称近住戒。此八戒较易于受持。约时间说:每月有六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可以受持,且每次仅有一日一夜。约戒支说只有八条,以五戒为主(但不邪淫戒改为不淫戒,即正常的夫妇于受戒之一日一夜亦不可行淫)。另加第六不着香花鬘,歌舞观听,第七不坐高广大床,第八不非时食。何以佛陀欲为在家居士制定此八种近住戒?根据智度论卷十三说“何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以是日恶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世,教人语之言:‘汝当一日一夜,如诸佛持八戒,过中不食,是功德将人至涅槃’”。此是为何要于六斋日持八关斋戒来源。此中说到六斋日有“恶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之事。佛法说:帝释天主,住忉利天须弥山顶善见城之善法堂,有太子,有大臣,每月六斋日下伺人间善恶诸事。月逢初八,二十三日派遣使者下凡人间,十四、二十九勒令太子下来人间,十五、三十,帝释本人降人间伺巡善恶,然后集聚善法堂称量世间善恶多少。见作善即以神力拥护之,见造恶者即以神力嫌毁之。因此佛法重视此六斋日的戒行清净。菩萨处胎经说:“八关斋戒是诸佛父母”,要想成佛,亦从此八戒修学开始。

此八戒之前五戒是放逸支,后三戒属于远离支。五戒已如上说。第六不着香、华鬘是离香、触二尘,凡夫的贪欲心向外驰求,不外五尘境界,香有很多种类,此处特指涂香,如香水、香粉、发油、口红等,为了装饰身体,一般人多用化装品抹涂身肢,站在香能迷人乱心副作用说,应当远离。歌舞是跳舞唱歌,自己参加娱乐阵容。观听是看戏听戏,此是欣赏他人表演,无论是自作或看他人作,均能导欲生悲,荒芜正当道业,因此受清净戒行佛徒应该远离它。第七不坐高广大床是远离触尘,高、广,大是说床高不能超高六尺,广阔不超四尺,长度不超过八尺,越过此数,即是高、广、大床。现代人讲究舒适,什么席梦思之类精致柔软,美国副总统洛克菲鲁买一张床,价格要八万美元之高,可说是世界最华丽之床了。文明人之享受无穷,但引发人的贪欲由来尤深。第八不非时食,是离味尘之贪欲。“时食”指每晨明相出至日中为诸天,圣贤所食,若日影过中一发、一线乃至翌晨而食为非时食,此时是鬼、畜食,故“如来欲断六趣因,故制令同三世佛食”。此非时食戒,不但为印度佛教徒所重视,一般印度宗教无不强调此戒重要性。依卫生学说,过午不食有种种利益:午后不食有少淫欲,少睡眠,得一心,无下风,身安少病之裨益。否则多食,大便多,小便多,多睡眠,身体重,内心昏沉,不堪修行,并且多患消化不良症,所以佛制此戒。以上说明在家八戒功德。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一)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一)

  阿弥陀佛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

人到老年尤其要「净念相继」

人到老年尤其要「净念相继」

修行人要把死挂在额颅上。你想到死的时候,一切对世间猛厉的贪欲、追求,都会当下瓦解、融化。然后断爱欲,年老之人要断爱欲。这是保养身体、得到身体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这一点,印光大师曾经在《寿康宝...

海涛法师:佛说父母为子女之等觉菩萨,世间第一良

海涛法师:佛说父母为子女之等觉菩萨,世间第一良

海涛法师:1.佛说父母为子女之等觉菩萨,世间第一良佑福田。有佛住世,礼佛供养佛,无佛,礼拜父母供养父母。「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2.假令有人。...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36

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36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36) ◎ 印海 著  菩萨八十种好中,每一种好,有五百亿宝色,也如前文三十二相中,经过发心修,长时修,无间修,殷重修,无余...

【推荐】忏悔一层又一层的不孝

【推荐】忏悔一层又一层的不孝

有的事情在二十年前,我完全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不对,二十年后愈想愈惭愧,愈忏悔。从前有一天,爸爸看病看得很累时,忽然他很激动的告诉我们说:为什么每一天都没有人告诉我一句欢喜的话?当时我以为爸爸心情不好...

利行──最有号召力的行动方式

利行──最有号召力的行动方式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四摄法」,其中有一项是「利行」,指的是利益别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凡是能给别人方便的行为,就是利行。例如,政府所提倡的「便民政策」,能让一般民众在洽公时感到亲切、便利,这就是一种「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