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权:为什么弥勒菩萨总是笑着,在告诉我们什么

我见很多人相遇都不会笑,不能够和颜悦色。

我们应“愿学弥勒常喜禅”。

对人和颜悦色,笑脸相迎。常常欢喜在脸,那是一种境界。也可以说是一种禅定。

在经书中经常讲到佛祖在说法时的表情都是非常快乐欢喜。“尔时,世尊熙怡微笑,放百千万亿光明。”佛祖教导我们要发自内心的笑声,而对待一切的大众,让这世界充满欢乐。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长得很可爱,充满热情,性格开朗,人见人爱。这都是过去生中见人欢喜笑脸迎人的果报。

弥勒菩萨就是常修欢喜,常修宽容。因为我们若能对任何人都有慈悲之心,自然就不会有恨怨。对于众生也就多多包容。所以,称弥勒菩萨为慈氏菩萨。由于“慈”能济喜,而施济欢喜的最好方式是终日笑脸对人,就是施人与喜。也是对人最尊敬的方式。这样,让对方感受原来自己是受欢迎的,活着是多么有意义。

如果一个富有的人,大家遇到他都不理他,或者对他笑是为了钱,他会感到做人很没意思,钱再多也无用。而一个贫穷的人,大家遇到他都对他很好很热情,他虽是贫穷,而心中常涌暖流,感到很快乐。

所以,我们要学习弥勒菩萨,施人与喜,施人亲善,让大家感受生命的意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太虚大师:佛学的人生道德

太虚大师:佛学的人生道德

佛学的人生道德,即是从佛教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略说人生道德之大概。 一、以佛法为非伦理非人生的错误 在中国,向来有许多学者及一般的人,因为没有了解佛法,就对佛法作种种误会的批评,以为佛法是非伦理的、非人...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一)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一)

  阿弥陀佛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

有文化知识的人特别要做钝功夫

有文化知识的人特别要做钝功夫

印祖教我们修学念佛法门的一个方法,就是一门深入。 有很多人,特别是有文化知识的人,一入佛门,本能地就想博览众经,什么经都想读,宗门、教下、密宗,他都想要了解。 固然这种求法的心、好学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海涛法师: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洗手水都能超

海涛法师: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洗手水都能超

我讲到善知识,我出家应该讲二十一年了,我也收了一些弟子,我发觉,原来,如果一个修行人没有师父,他是最可怜的,你一个人再会读经典,但是你的思想往往有我执或法执。我执...

想做就做,想丢就丢

想做就做,想丢就丢

我有位印度籍的信徒,时常觉得不安全,有次他请我去他家做客,我发现他家窗户全都装了防盗系统,问他:「为什么?」 他说:「不安全。」我说:「装了就安全吗」他说:「至少心里有点安全感。」 他因此对我诉说种...

每部经因缘不同,没缘的就听不到

每部经因缘不同,没缘的就听不到

说到个缘字,这个缘因,就是因缘的缘,缘得有缘。佛对无缘者,无法度脱,无缘者难度。每一部经它含的内容、每一部经的内容,它给到我们的加持力,我们能得到解脱,各个经的因缘都不一样。 例如说我们听《华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