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弥勒净土法门及其现实意义(六)

弥勒净土往生条件的现实性

弥勒上生经中明确提出往生兜率净土的主要条件是持五戒修十善,只有持戒修善者才能决定无疑往生弥勒的兜率净土,不能往生兜率净土者也能在未来世弥勒下生人间时值遇弥勒而得度。五戒十善既是佛法,也是世间的伦理道德准则。根据佛法,修五戒十善只能获得人天小果,是不出三界、不出轮回的世间法。上生经中又明确指出不厌生死、不求断结的众生也能修学弥勒净土法门。因此,相较于弥陀净土法门,弥勒净土法门修学起来更容易、更方便,不像称名念佛的弥陀法门必须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才能往生西方净土。

佛教修行的终极目标是达到无余涅槃,出离三界,脱离生死轮回。一般而言,佛教信仰和修持必须具有出离心,所谓出离心即是厌弃尘世生活,希望彻底解脱生死轮回之苦,到达涅槃彼岸的愿心。佛教教理认为,没有出离心的人,是不可能悟道解脱的。正如属于原始佛教阿含部的《佛般泥洹经卷下》中大迦叶对阿难所说:“其有不厌生死患者,终不得道”。然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尤其是对于热爱生活、留恋人世的乐天派而言,出离心不是那么容易发的,即使佛教徒也并非个个都能发出离心。弥勒法门为那些未发出离心的信众提供了一方净土。据弥勒经典所说,没有出离心的众生只要广修福业、善业,也可以上生兜率天。更为重要的是,往生兜率净土的信众,将来可以跟随弥勒下生人间,在人间得度,修成正果,这对于那些留恋人世和人身的信众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骂出一句阿弥陀佛》

圣严法师《骂出一句阿弥陀佛》

当嗔恨心起时,你可能会气自己怎么回事,为什么老是容易发脾气? 的确,人们通常都会这样自以为是:自己的情绪要自己控制,自己怎么可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呢? 其实这个想法是错的,情绪不是用控制的,情绪是要疏...

大安法师:念佛具足止观

大安法师:念佛具足止观

念佛具足止观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

只要你发愿生极乐世界就一定能生

只要你发愿生极乐世界就一定能生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说到这里,佛就又跟舍利弗说;跟舍利弗说也就是跟我们娑婆世界里的众生说了,说能够听到极乐世界这么大的功德,你们应当发愿求...

【推荐】印光大师对持咒的六点开示

【推荐】印光大师对持咒的六点开示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复张云雷书二) 二、持咒应作为念佛的助行 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

圣严法师:要控制而不是压抑情绪

圣严法师:要控制而不是压抑情绪

有句话说:「泥人还有个土性。」意思是指,连泥塑的娃娃都有自己的脾气,人怎么可能没有呢?所以,人会发脾气、会闹情绪,就被认为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了。 但是闹情绪到底好不好呢?其实,情绪升起的时候,不是你有...

禅的方法和求生的愿力两者并重

禅的方法和求生的愿力两者并重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可舍。一念能够摆下万缘,此一念就在悟中。顿证、顿悟是没有渐次、不假阶梯的,所以也没有必要顾虑到临终时悟与不悟的问题。 禅的修持,切忌将心求悟、以心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