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弥勒净土法门及其现实意义(六)

弥勒净土往生条件的现实性

弥勒上生经中明确提出往生兜率净土的主要条件是持五戒修十善,只有持戒修善者才能决定无疑往生弥勒的兜率净土,不能往生兜率净土者也能在未来世弥勒下生人间时值遇弥勒而得度。五戒十善既是佛法,也是世间的伦理道德准则。根据佛法,修五戒十善只能获得人天小果,是不出三界、不出轮回的世间法。上生经中又明确指出不厌生死、不求断结的众生也能修学弥勒净土法门。因此,相较于弥陀净土法门,弥勒净土法门修学起来更容易、更方便,不像称名念佛的弥陀法门必须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才能往生西方净土。

佛教修行的终极目标是达到无余涅槃,出离三界,脱离生死轮回。一般而言,佛教信仰和修持必须具有出离心,所谓出离心即是厌弃尘世生活,希望彻底解脱生死轮回之苦,到达涅槃彼岸的愿心。佛教教理认为,没有出离心的人,是不可能悟道解脱的。正如属于原始佛教阿含部的《佛般泥洹经卷下》中大迦叶对阿难所说:“其有不厌生死患者,终不得道”。然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尤其是对于热爱生活、留恋人世的乐天派而言,出离心不是那么容易发的,即使佛教徒也并非个个都能发出离心。弥勒法门为那些未发出离心的信众提供了一方净土。据弥勒经典所说,没有出离心的众生只要广修福业、善业,也可以上生兜率天。更为重要的是,往生兜率净土的信众,将来可以跟随弥勒下生人间,在人间得度,修成正果,这对于那些留恋人世和人身的信众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一颗有主的心

一颗有主的心

元朝的时候,连年的战火,局势动荡不安,老百姓有家归不得,为了保全性命,流窜各地。有一个读书人叫做徐衡,他也随着逃难的人潮,来到一处偏僻的村镇。难民们赶了一天的路,个个又饥又渴,看到路边的果树,大家欢...

善于利用零碎时间来学习

善于利用零碎时间来学习

一个人活在世间上,即使七十岁也好,一百岁也好,在一期的生命过程中,为了生活上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把有限的时间再分割成片片断断、零零碎碎。譬如:有时候要吃饭,有时候要睡觉;有时候要处理公务,有时候要办理...

为什么一定要念佛呢

为什么一定要念佛呢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难很难。我们凡夫,根机劣,知识浅,而且五浊恶世,邪师外道甚多,要了脱生死,究竟如何了脱呢?惟有念佛法门,真信切愿,精进念佛,求生净土。 佛法之中,方...

一窝蜂的性格

一窝蜂的性格

动物当中,很多都是过着群体营生的生活,例如,当你发现一个蜂窝,马上就会有一群蜜蜂蜂拥而来;当你发现一块腐肉,很快就会有一大批的苍蝇一窝蜂飞来。 一群麻雀、一堆蛆虫、一窝蚂蚁、一池小鱼。小,就有一窝蜂...

传喜法师:吃素的猫与念佛的鹦鹉

传喜法师:吃素的猫与念佛的鹦鹉

以前我有个师父养了一只猫,这只猫它就吃素,跟着师父一直吃素。一开始也不吃素的,跟着师父住了很久,有一次师父跟它说你可以受五戒了,然后给它受了五戒,它就开始吃素,很奇特的。 我们这只猫还小不懂事,刚刚几...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43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43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343:示现神足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修道树善根,学佛先为人。弘法为他觉,力示现神足。精进无涯依大乘,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