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法师:为何寺院第一尊法像是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应化人间的示现具有慈悲、忍辱、宽容与乐观等象征意义,也展示着大乘佛教的普世情怀。

常去汉地寺院的信众发现,大多寺院在进了山门入天王殿后,正中映入眼帘的第一尊菩萨像都是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菩萨,却并不是正襟危坐说法或禅定的法像。他那笑口常开,大腹便便,和蔼可亲的模样不禁让人心生欢喜。弥勒亦称慈氏,代表慈悲,未来将从兜率天内院下生于人间,将成为贤劫第五尊佛。佛教寺院之所以将弥勒菩萨置于寺院的第一座殿堂中,有其特殊的含义。

我国五代梁唐时有一位布袋和尚,不仅形象奇特,思想更是超脱。在他化缘的过程中,曾遇到很多人的白眼,有的人还往他布袋中投入石块或者小鱼,甚至遭人戏弄,他不作辩解也不以为意,过着“一钵千家饭”般居无定所孤身云游的生活,却胸怀豁达、安贫乐道,常将自己化缘所得的东西分发给那些需要帮助的穷人或孩子。相传这位布袋和尚就是弥勒的化身,以后寺院中的弥勒菩萨,渐渐变成了布袋和尚大肚子的形象,更有配楹联曰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这正是弥勒菩萨的写照。

弥勒菩萨应化人间的示现具有慈悲、忍辱、宽容与乐观等象征意义,也展示着大乘佛教的普世情怀。将大肚弥勒置于寺院第一座殿堂中,是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一方面能让有缘接触佛法之人生欢喜之心,更是为了让我们打开心胸去待人处世之时,能够从弥勒菩萨这些品格中得到启迪,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乐观豁达、荣辱不惊,少计较是非爱憎,多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宽厚之心待人,大度(肚)容人,广结善缘。(觉醒法师)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感动是最美的世界

星云大师:感动是最美的世界

有许多人问我:「是什么力量,使得您在面临这么多的横逆阻难下,还能屡仆屡起,永不灰心?」我想:这与我生来容易感动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很容易被一个人、一件事所深深感动,因此呈现在我心里的世界,永远...

圣严法师《永恒的福德智慧》

圣严法师《永恒的福德智慧》

用虚幻的人生,借假修真, 为大众多谋福祉,为自己创造远景, 这才是真实而永恒的福德智慧。 虽然从佛法的智慧来看,世间的一切,包括妻子舍宅,都是暂时的拥有、虚幻的依靠;但是,作为凡夫,我们还是不得不有所...

星云大师《佛教对因缘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因缘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二千五百余年前,释迦牟尼佛为一大事因缘而降诞于世,这个大事、这个因缘,就是我们现在通称的佛法,也就是佛陀所觉悟的真理。 佛法,和一般的知识学问不同。一般的知识学问,大多注重表...

纯祥法师: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六

纯祥法师: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六

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六 主讲:纯祥法师(讲经录音整理) 成就文对愿往生者至极重要 念佛人要通过“教证”了解念佛的利益及次第,就是去了解阿弥陀佛的誓愿成就...

慧律法师《什么是佛法》

慧律法师《什么是佛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这本《什么是佛法》是张澄基博士在美国佛教会的演讲词,(张澄基博士应该是往生了),由沈家桢居士整理。我在大学刚进入这个佛学社的时候,就是看到这一本。这一本可以说看了以后非常有...

圣严法师《不要以感性来修行》

圣严法师《不要以感性来修行》

害人的感性就是有心欺骗他人,蓄意使人上当,或者自己的性格不稳。性格不稳的人,经常会发脾气,而发了脾气之后又常常后悔。有的人生气时就去拜佛,可是拜完佛,看到人又发脾气,发了脾气再拜佛。我经常遇到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