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法师:为何寺院第一尊法像是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应化人间的示现具有慈悲、忍辱、宽容与乐观等象征意义,也展示着大乘佛教的普世情怀。

常去汉地寺院的信众发现,大多寺院在进了山门入天王殿后,正中映入眼帘的第一尊菩萨像都是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菩萨,却并不是正襟危坐说法或禅定的法像。他那笑口常开,大腹便便,和蔼可亲的模样不禁让人心生欢喜。弥勒亦称慈氏,代表慈悲,未来将从兜率天内院下生于人间,将成为贤劫第五尊佛。佛教寺院之所以将弥勒菩萨置于寺院的第一座殿堂中,有其特殊的含义。

我国五代梁唐时有一位布袋和尚,不仅形象奇特,思想更是超脱。在他化缘的过程中,曾遇到很多人的白眼,有的人还往他布袋中投入石块或者小鱼,甚至遭人戏弄,他不作辩解也不以为意,过着“一钵千家饭”般居无定所孤身云游的生活,却胸怀豁达、安贫乐道,常将自己化缘所得的东西分发给那些需要帮助的穷人或孩子。相传这位布袋和尚就是弥勒的化身,以后寺院中的弥勒菩萨,渐渐变成了布袋和尚大肚子的形象,更有配楹联曰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这正是弥勒菩萨的写照。

弥勒菩萨应化人间的示现具有慈悲、忍辱、宽容与乐观等象征意义,也展示着大乘佛教的普世情怀。将大肚弥勒置于寺院第一座殿堂中,是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一方面能让有缘接触佛法之人生欢喜之心,更是为了让我们打开心胸去待人处世之时,能够从弥勒菩萨这些品格中得到启迪,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乐观豁达、荣辱不惊,少计较是非爱憎,多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宽厚之心待人,大度(肚)容人,广结善缘。(觉醒法师)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念佛人该如何办丧事

念佛人该如何办丧事

接手书知汝母已于初二日念佛往生,不胜伤叹。虽然,汝等既知佛法,当依佛法,令亲神识得益为事,不可徒为哀毁,令存亡两无所益。 至于丧祭,通须用素,勿随俗转。纵不知世务者,谓为不然,亦任彼讥笑而已。丧葬之...

圣严法师《对事不对人》

圣严法师《对事不对人》

不论我们在公司担当何种职务,都要顾及整体,而且要对事不对人;如果老是不喜欢这个人、不喜欢那个人,将会寸步难行。 我们主要目的是处理事情,而事情需要人来做,所以一定要能够尊重、包容、体谅众人的差异性;不...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问: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大安法师答:首先要界定清楚人间佛教的内涵,才能讨论其与净土法门的关系。释尊在人间示现八相成道,五时说法,大小乘经典汗牛充栋,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

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念佛人

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念佛人

平凡却不平凡的念佛人 当我遇到了逆境,生起烦恼时,有些念佛人的典范常能发生安定鼓励的作用。这些念佛人往往是近在周围,很平凡的念佛人,但是却有不平凡的情操,他们很多行为往往是达官显贵、名人学者也望尘莫...

圣严法师:向佛菩萨祈祷有用吗

圣严法师:向佛菩萨祈祷有用吗

是的,佛教深信祈祷的功能。事实上,从灵验的程度及灵验的比例上考察,佛教远比其他神教的祈祷功能,更显著、更有力、更可靠。 祈祷的原理,是以祈祷者的心力:由强烈的信念所产生的一种超自然的精神统一的定力,去...

印光大师法语三则

印光大师法语三则

第一则 世人食肉,已成习惯,但须知无论何肉均有毒,是因生物被杀时,恨心怨气所致。人食之,虽不至实时丧命,但积之既久,则必发而为疮为病。 年轻女人,于生大气后,喂孩子奶,其孩每死,亦因生气而奶成毒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