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行法师:弥勒菩萨成佛后龙华树下三会说法与佛结

弥勒菩萨成佛后龙华树下三会说法 与佛结缘者皆可解脱

据《弥勒菩萨下生经》记载,弥勒菩萨于龙华树下成道的三会说法。又称龙华会、弥勒三会,略称龙华。乃指佛陀入灭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菩萨自兜率天下生人间,出家学道,坐于翅头城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正等觉,前后分三次说法。昔时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未曾得道者,至此会时,以上中下根之别,悉可得道。

末法的众生,凡是在释迦牟尼佛佛法中结缘者,皆与弥勒菩萨结缘,将来龙华三会皆得授记作佛。但是龙华有三会,到底怎样分判呢?其因缘深大而胜者,则赴初会;其次则赴二会;其浅小而劣者则赴三会。

第一会

无论其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倘能于释迦牟尼佛佛法中起大乘正信心,修大乘六度正信行,则此生临终,必得上生兜率内院,亲近弥勒菩萨,依教奉行,将来亦随弥勒菩萨下生,闻法起行,而得初会正果。

第二会

众生在释迦牟尼佛佛法中亦能决定信心,皈依三宝,虽不发大乘心,修六度行,而因信仰决定,乐善好施,守持三皈五戒,由三皈而对佛教三宝起信仰心,而成为三宝弟子,由遵持五戒成为人类中有道德者,故虽不能赴胜妙的龙华初会,而于二会亦得闻法修行,超凡入圣。

第三会

在释迦牟尼佛佛法中,凡是与佛法稍生结缘者,如偶起一念善心、欢喜心,或合十、礼拜,或一称南无佛,乃至于游嬉中无意生关系者,如入寺瞻礼佛像、念一佛、颂半偈,无论其为见闻佛法僧三宝者;甚至或见三宝生不信心,不愿心,轻慢心者,亦由此而和佛法发生关系;若信不信,若敬不敬,凡在释迦佛法中生关系者,皆以为佛所付托与弥勒者,将来皆能赴龙华三会授记作佛。

若是出家佛弟子,即如释迦佛弟子而违背佛法,破坏佛法,毁谤佛法,造种种恶业,只要将来能闻弥勒菩萨名,或见三会说法,生一念欢喜心,往昔罪业皆悉冰消,而得证果解脱;是知龙华三会所度众生无量无数。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走近佛教》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为什么看不破呢?一切都有啊

为什么看不破呢?一切都有啊

心无挂碍,就是得到的。挂碍就是苦果,假如有挂碍了就要受苦。挂的意思,就像我们用网鱼或网鸟的罩子,把鱼或鸟罩到了,飞不出去了。我们被什么罩到了?被烦恼罩到了,被无明烦恼、贪、瞋、痴、慢、疑,被这些东西...

如何能增进人生的幸福呢

如何能增进人生的幸福呢

我们都想过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幸福快乐不是光想就有,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才能享受到幸福快乐。如何增进人生的幸福呢? 一、不比较、不计较的平等观:有些人很喜欢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诸如我有痛苦,...

道证法师:把世间的杂音变佛声

道证法师:把世间的杂音变佛声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作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一切都帮助我们忆佛念佛周围环境越是吵,我心念佛念越好。 各种声音都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nb...

处处谦卑,驾驭傲慢

处处谦卑,驾驭傲慢

卑以自牧是出自《周易》谦卦里的一句话,印祖也常常引用这句话。卑就是谦卑;牧就是驾驭,驾驭什么呢?驾驭傲慢,要把自己的傲慢控制住。 谦的卦象是上面一个 坤,下面一个艮。坤代表地,艮代表山。地下有山,表...

到寺院若生这么一个心,所有功德全没了

到寺院若生这么一个心,所有功德全没了

佛所有的道场,特别是末法道场,末法道场,千万可不要起坏心思,非常注意。咱们说是佛门,进入佛门,不错了,是福田之地,种福田;善根之地,培育善根。 但是造业也很大呀,知道吗?为什么说地狱门前僧道多?和尚...

印光大师论孝道

印光大师论孝道

一、孝圆摄世出世间善法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无不弥纶。 《增广卷四循陔小筑发隐记》 孝之一字,局于事亲。通而论之,凡于理于心,能不违悖,均名为孝。否则,均为不孝。学者必须通局兼修,方可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