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12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12) ◎ 印海 著 乙一 明外果 丙一 启请 尔时、优波离亦从座起,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世尊往昔于毗尼中及诸经藏,说阿逸多次当作佛。 正说分即正宗分,此中有二大段,先说弥勒所上生兜率天宫,清净庄严无比,所谓天国之净化,或称为依报庄严,亦即弥勒所居之严丽校饰世界,令人向往!此处称为外果,因为兜率天宫之善法堂,虽说皆由诸天,诸神发心建筑,但实在是弥勒多生多世所修集出世殊胜善根所感得,是一依报国土,称为外果。初由优波离启请,优波离此云近执,佛作太子时,他是佛之大臣,亲近太子左右,处理事务,后随佛出家,精研戒律,因此佛灭后,结集律藏,由他发起主持。出家众每当诵律时,均先称念他的圣号,以示尊重!优波离在本经中代表大众请佛解答弥勒上生因缘,以及正报,依报庄严等事。彼见弥勒已经住立佛前,故亦从座而起,表示愿闻弥勒当来成佛之事。头面作礼者,以自己最尊贵之头,礼佛最卑下之足,一心顶戴,为表虔敬,是佛教最高致敬之礼。而启禀佛陀:先举过去世尊曾在毗尼广律中如五分律第五中,虽非授弥勒记而显龙王事说弥勒出时年数,以及阿含等诸经典中,常常说及阿逸多次当作佛之事,阿逸多为弥勒之字,此云无能胜。弥勒是菩萨名,从果为号。如佛在灵山时说到:‘次我后当成佛者名曰弥勒,时有菩萨名曰慈氏,从座而起,白言:世尊,愿我未来作彼弥勒,佛言可尔’。由此往昔种种史实,使令优波离引起了此下启问。 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命终当生何处? 启请文中,已举昔生今问,此处显今征后问。后问中先问生处,后问生处之净秽,此初征问生处。由于优波离本属声闻,以小乘所知,无法推测大深行。依小乘教义说:菩萨于三大阿僧劫中修行,均属凡夫之行,需至菩提树下,证得三十四心,断尽俱生我执方为圣者。因弥勒现今还未断欲、色、无色三界诸烦恼,未出三界生死流转,将来一旦命终,究竟托生欲、色、无色三界中,那一界?五趣中生那一趣?胎、卵、湿、化四生中那一生?乃至九有中那一有?从因验果,有疑未决,故请示佛陀,说明弥勒未来生处! 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记此人,成佛无疑,此人命终生何国土?” 此问国土净秽。优波离说弥勒虽已剃除须发,而披法服,随佛出家,现比丘相。但是不修四禅八定,未获灭尽定,未得无漏慧,断诸烦恼。有一次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供养佛陀一袭金叠衣,佛陀未收下,展转供奉迦叶、阿难等人,大家皆不敢接受此一名贵衣,当送到弥勒前,弥勒欣然接收,优波离看到,证明弥勒身虽出家,未除贪欲。殊不知菩萨能以不起灭尽定而显现威仪,自知将绍法王之位,于是欣然接收金叠之衣。此一深行,优波离不知,以为弥勒不修禅定,烦恼十足,同时佛却为此人授记成佛在先,上生兜率,为一生补处大士,怎能不生疑虑? 丙二 解说 丁一 总答 佛告优波离:“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应正遍知,今于此众说弥勒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以下解说分为三大科,初总答,次别说,后结成正观,此为总答。佛允许弟子说法以前,多有“谛听!善思念之!”之语,主要是大乘深义若不谛审察理,无法解了。同时听后,还需极善作意思惟其意,否则听后又忘记!此处约佛之十号中仅取三种德号,不说十号或一号,表示不广亦不略。如来的梵语是多陀阿伽多,因佛已能证得诸法如如妙理,以大悲心来三界救济众生,不同二乘圣者虽已证悟诸法毕竟空性,但缺乏悲愿,视生死如冤家,三界如牢狱,不来世间,故二乘“如而不来”。又不同凡夫颠倒,随业轮转,虽来三界受生,不能证得妙理,故凡夫是“来而不如”。 劝进行者,念佛消灾 原 文又须劝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乡党、亲友,同皆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属,并...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之后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结合起来?若我们能把所学到的佛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这样学佛才有意义。现在跟大家讲怎样能够使佛法和你的生活、工作结合在一...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偈颂(8) 第一讲 ⑧ 果平法师 讲授 时间:2007年8月26日——29日地点:新加坡居士林 &... 除了少数的人,恐怕连环保这个名词与观念,都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外,多半的人都知道环保这个名词,并且知道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有了问题。透过各种各类的讯息,我们知道台湾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生活环境的质量也愈来... 总是以一颗有所得的心,去求无所得的法,怎么可能相应呢?无所得的心,便是无所得的法,根本就不用求。这是佛法里面最高深的法,也是生命当中最高深的心。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心,准确地明白高深的法,这便是正知正见。... 有的人犯法坐牢,狱中的铁窗关闭了他们的行动自由;有的人虽自由地在社会各个阶层中活动,但是内心充满烦恼的束缚、压力的痛苦,犹如住在内心无形的牢狱里。铁窗只是禁止身体活动的自由,总有刑期年满的时候,反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