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18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18)

◎ 印海 著
 
一一垣墙,高六十二由旬,厚十四由旬。

第四广说前文第二垣墙高厚。垣是围墙,有防护,庄饰二种作用。一一重垣高度均有六十二由旬,若以一小由旬二十华里计算,有一千二百四十华里之高。此一天然高大重垣,非人间科技工程所能建筑,实由菩萨慧业所感。因菩萨已能超越凡夫、外道之六十二见。同时显示凡能生于兜率内院的同愿同行者,都能破除六十二见。六十二见为印度凡夫、外道所固执的错误妄计。此中以身、边二见为根本。身见是从五阴(色、受、想、行、识)之法而来。凡、外执有实我,但我在何处?从五阴法有,因此执着“阴大我小,我在阴中”。但是五阴之法,经过数十年之生老病死,终归消灭,所谓四大分离,各归一处,但我人死后能上升天堂,下堕地狱,不受此有限五阴法所囿限,故又生起“我大阴小,阴在我中”之错觉。因此另执离开五阴外有一实我为“离阴之我”。但死后又要再来受生,只是换了一个五阴身而已,不可说离开五阴外有一实我,事实上,离开五阴之法就根本没有我之存在,故又妄计有一“即阴之我”。以上四种妄执再以五阴相乘:即每一阴中皆有此四种错见,则共为二十见执。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相乘,则成六十见。再加上断见(人死如灯灭)、常见(人永为人,畜永为畜)共成六十二见。

墙垣厚度有十四由旬,以一中由旬四十华里计算,则有五百六十华里之厚度。约法说,喻外道有种种戏论,如中国人说宇宙来源,如鸡与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若说先有蛋,则此蛋从何处来?因此计执先有鸡,但鸡是从蛋而来。所以最后无法解决这一困难问题。佛在世时,外道亦有如此戏论,如说:此世界是有边?是无边?亦有亦无边等?人死后是有是无?佛陀出世是以解脱生死苦患为究竟,对世间戏论,无济于解脱人生烦恼之事,一概默然,不去答复,以免节外生枝,增加见执,共有十四种,不可记事故称十四不可记,此是对外道而说。以上共有四种庄严引申说明:第一,第二是说明弥勒佛下生之世,众生在龙华树下三会闻法。发心,证果虽有差别,但最后皆归于一佛乘。第三说弥勒以慈悲济度众生为本,内心无瞋无痴,智慧光明永远随行。第四是菩萨永断凡、外之邪执,故能超越生死圈套。

五百亿龙王围绕此垣。

五百亿天子造宝宫,而又现起重重庄严校饰,最后又于墙垣上得有天龙王之保护,由五百亿天子每人得一天龙之守护。龙有海龙、天龙之别,此五百亿龙王是属空间龙王一类,龙类有龙王、龙民之分,龙王是有大福报者,有些是十地菩萨大权示现,今有法王应世,不但获得诸天子供养宝宫,龙王亦随处示现守护宝垣,不使非人得以乘隙逼害。因菩萨久远劫来,内持五戒善行,不作诸恶,故能外感五百亿龙王卫护,一切灾厄自然消灭。

一一龙王雨五百亿七宝行树,庄严垣上。

龙王有大神通,除了兴大云,降甘霖外,亦能雨七宝行树,每一龙王各各雨一七宝所成行树,庄严墙垣。由于菩萨内具五力——信、进、念、定、慧。出生七种财宝——信、戒、闻、舍、慧、惭、愧。感召龙王雨七宝所成之行树,庄严净土,成熟有情。

自然有风,吹动此树,树相振触,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七宝行树,不只是庄严宝垣,并且经过微风吹动,彼此树叶互相碰触,演说佛法之妙音。此宝树亦能说法,显示净土之依报殊胜,花香树动,皆能演微妙声,令人行道,警策精进不使懈怠,早获不退转地。此处说自然有风,喻菩萨能任运兴起大悲之风,激起真、俗二种智树,演扬厌离生死,欣往涅槃之法音。诸佛出世,欲度众生,无非使人先需了解世间真实相。世间有器世间,有情世间,落于时间三际之内为“世”,落于空间十方之中为“间”,生存于此时,空中之一切存在现象,无论是有情、无情,皆不出苦、空、无常、无我之理性法则。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快乐的妙方,不外凡事心甘情愿

快乐的妙方,不外凡事心甘情愿

人生如何快乐?快乐的妙方,不外凡事心甘情愿。 读书、工作、交友、上班、做事,能抱着心甘情愿的心全力以赴,一定能快乐。 在我一生中,是心甘情愿让我在严苛封闭的丛林中安住身心十年;是心甘情愿使我心平气和...

净空法师: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净宗不

净空法师: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净宗不

我们在香港,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那个时候东莲觉苑的老太太,何东夫人已经往生了,这桩事情我没有看到,我只听说,畅怀法师知道,像何丽香居士她们应该知道。...

不要轻慢愚人

不要轻慢愚人

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器生的学僧持律法师,人都喊他的外号--晒蜡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常住照例要晒藏经,...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如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 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圣境界现,及得种种神通。只期心佛相...

星云大师《怎样做一个佛教徒》

星云大师《怎样做一个佛教徒》

第一篇 皈依三宝 壹前言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皈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它宗教。所以皈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

圣严法师:不要让「重话」变成「恶口」

圣严法师:不要让「重话」变成「恶口」

「恶口」是用恶劣的、恶毒的、不堪入耳的言语侮辱人、伤害人,这种话最好不要说,因为说出来一定会伤人。 一般说来,当父母、老师在管教孩子时,适时说一些重话,的确能对孩子有所助益。说重话时用比较严厉的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