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法师:《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 18

《佛说弥勒上生经》讲记(18)

◎ 印海 著
 
一一垣墙,高六十二由旬,厚十四由旬。

第四广说前文第二垣墙高厚。垣是围墙,有防护,庄饰二种作用。一一重垣高度均有六十二由旬,若以一小由旬二十华里计算,有一千二百四十华里之高。此一天然高大重垣,非人间科技工程所能建筑,实由菩萨慧业所感。因菩萨已能超越凡夫、外道之六十二见。同时显示凡能生于兜率内院的同愿同行者,都能破除六十二见。六十二见为印度凡夫、外道所固执的错误妄计。此中以身、边二见为根本。身见是从五阴(色、受、想、行、识)之法而来。凡、外执有实我,但我在何处?从五阴法有,因此执着“阴大我小,我在阴中”。但是五阴之法,经过数十年之生老病死,终归消灭,所谓四大分离,各归一处,但我人死后能上升天堂,下堕地狱,不受此有限五阴法所囿限,故又生起“我大阴小,阴在我中”之错觉。因此另执离开五阴外有一实我为“离阴之我”。但死后又要再来受生,只是换了一个五阴身而已,不可说离开五阴外有一实我,事实上,离开五阴之法就根本没有我之存在,故又妄计有一“即阴之我”。以上四种妄执再以五阴相乘:即每一阴中皆有此四种错见,则共为二十见执。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相乘,则成六十见。再加上断见(人死如灯灭)、常见(人永为人,畜永为畜)共成六十二见。

墙垣厚度有十四由旬,以一中由旬四十华里计算,则有五百六十华里之厚度。约法说,喻外道有种种戏论,如中国人说宇宙来源,如鸡与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若说先有蛋,则此蛋从何处来?因此计执先有鸡,但鸡是从蛋而来。所以最后无法解决这一困难问题。佛在世时,外道亦有如此戏论,如说:此世界是有边?是无边?亦有亦无边等?人死后是有是无?佛陀出世是以解脱生死苦患为究竟,对世间戏论,无济于解脱人生烦恼之事,一概默然,不去答复,以免节外生枝,增加见执,共有十四种,不可记事故称十四不可记,此是对外道而说。以上共有四种庄严引申说明:第一,第二是说明弥勒佛下生之世,众生在龙华树下三会闻法。发心,证果虽有差别,但最后皆归于一佛乘。第三说弥勒以慈悲济度众生为本,内心无瞋无痴,智慧光明永远随行。第四是菩萨永断凡、外之邪执,故能超越生死圈套。

五百亿龙王围绕此垣。

五百亿天子造宝宫,而又现起重重庄严校饰,最后又于墙垣上得有天龙王之保护,由五百亿天子每人得一天龙之守护。龙有海龙、天龙之别,此五百亿龙王是属空间龙王一类,龙类有龙王、龙民之分,龙王是有大福报者,有些是十地菩萨大权示现,今有法王应世,不但获得诸天子供养宝宫,龙王亦随处示现守护宝垣,不使非人得以乘隙逼害。因菩萨久远劫来,内持五戒善行,不作诸恶,故能外感五百亿龙王卫护,一切灾厄自然消灭。

一一龙王雨五百亿七宝行树,庄严垣上。

龙王有大神通,除了兴大云,降甘霖外,亦能雨七宝行树,每一龙王各各雨一七宝所成行树,庄严墙垣。由于菩萨内具五力——信、进、念、定、慧。出生七种财宝——信、戒、闻、舍、慧、惭、愧。感召龙王雨七宝所成之行树,庄严净土,成熟有情。

自然有风,吹动此树,树相振触,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七宝行树,不只是庄严宝垣,并且经过微风吹动,彼此树叶互相碰触,演说佛法之妙音。此宝树亦能说法,显示净土之依报殊胜,花香树动,皆能演微妙声,令人行道,警策精进不使懈怠,早获不退转地。此处说自然有风,喻菩萨能任运兴起大悲之风,激起真、俗二种智树,演扬厌离生死,欣往涅槃之法音。诸佛出世,欲度众生,无非使人先需了解世间真实相。世间有器世间,有情世间,落于时间三际之内为“世”,落于空间十方之中为“间”,生存于此时,空中之一切存在现象,无论是有情、无情,皆不出苦、空、无常、无我之理性法则。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印光大师对恐惧症患者的开示

印光大师对恐惧症患者的开示

原文: 九月接汝兄书,言汝有病,心志不定。或急于求医若不暇待者,或医来开方不肯服药,或并请二医等,直同小孩子性情一样。如此求医治病,适足添病,何可愈病?以心念烦燥,是自己添病。杂药乱投,是令医生添病...

印光大师:欲家之兴、国之治,当从教养子女起

印光大师:欲家之兴、国之治,当从教养子女起

光常谓之丧乱由于家庭失教所致。教子固要紧,而教女更甚。以女若得其善教,则成就四德,相夫教子,俾有天资者成就圣贤学问品格,即无天资者亦必为一循分良民。女若失教,不但...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尽了一辈子的力,说已经跋涉了千山万水,其实他没有离开过他的脚跟一步。所以说历劫妄想变化流转生死轮转,实际上没有离开过当下一念。如果能在平时的见闻觉知...

弘一大师《人生之最后》

弘一大师《人生之最后》

第一章 绪言 古诗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人生最后一段大事,岂可须臾忘耶!令为讲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 第二章 病重时 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悉皆放下。专意念佛...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第一》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第一》

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的智慧有深有浅;人的才华有智有愚;人的动作有快有慢,这些不同的人来做相同的事,虽然不能表现出同样的成绩,但是只要尽心尽力,就可以成就同样的功德。我常说:聪明和身体...

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因果的观念。事实上,种瓜未必会得瓜,种豆未必一定得豆,为什么?因为如果那颗瓜子本身都没有成熟,种下去以后,不施肥,不浇水,不给它阳光,那么这颗瓜子即使种下去,也不会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