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你若不发这个愿力,那是总在魔的窟窿里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哀告现前大众”:我啊!泣不成声的,很哀痛的,告诉现前大众。大众就包括出家人、在家人,和一切的众生;不单人,乃至于其他的众生都包括在内了。大就是广大;众就是众生:这不是单单说的人了。

“及当世净信男女等”:和当时的,这可以说是就是现在的。这个“当世”也就是在当时的,也和“现前”是一样的,不过这个文法他这么样说。净就是清净的;信就是善男信女。善男信女,这就是包括一切在家人都在内了。

“惟愿慈悲”:我现在愿意你们每一个人,都很慈悲的,“少加听察”。你们拿出一点点的时间来,听一听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少加听察,你也想一想。这个“察”就是想一想,对不对?英文叫 Think over. You think over. It's right?

“尝闻”:我常常听见你这么说,说什么呢?说“入道要门”:你想要修道,这个要紧的门径是什么呢?“发心为首”:你一定要先发菩提心。你要先发菩提心,这才是最要紧的。“修行急务”:你修行,这个最要紧的你应该懂得的,就是什么呢?“立愿居先”:一定要发愿。你若不发愿,你就不能修行;你修行,那都是假的。因为愿你也不敢发,你还修什么道?你所谓修道,那都是在骗人呢!你若真正想要修行,为什么不敢发愿呢?所以说立愿居先,你要先立一个愿。

“愿立则众生可度”:你有了愿在那儿来支持着你;你若没有愿,你就是这么样子,说:“我修行,我修行。”啊!到时候就忘了,到时候就不记得了,所以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你若能自己有了愿力,就像你有个船了,你才能度人;你若没有船,你怎么能度人?那个愿就像一个船似的。

“心发则佛道堪成”:你要发菩提心了,你才够成佛的资格;你若不发菩提心,你就没有机会成佛。所以这说得都非常地恳切,非常地要紧。

“茍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茍,是假如、假设。你如果不发广大心,就那小小气气的,一点点亏也不能吃,也不能舍得。你不立最坚固的这个愿,“假如我说了,一定要这样做,不能改变的。”这叫坚固愿。

“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你就经过有尘刹那么多的劫数,你不能脱出这个轮回。轮回就是六道轮回--天道、人道、阿修罗这三善道;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你还在这里头转来转去。你就是做什么善事,或者升天,或者做人,享福报,这没有什么大意思的,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虽然说你也吃斋啊,也念经啊,也念佛啊,“总是徒劳辛苦”。你就是用多少功,都是自己在那儿徒劳无益,很辛苦的;你就修什么法,也是不究竟的。

“故华严经云”:所以在《华严经》上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你要是忘失这个菩提心了,你修一切的善法;虽然是善法,也是修六欲诸天那个天魔的业。因为你无明不断,淫欲心不断,修这些个法,都是在那个地方造天魔的业。忘失菩提心,就是你念不清净。你若念清净,那就是菩提心;念不清净,那就是魔业,所以是名魔业。“忘失尚尔”:你把这个菩提心忘了,你所修的善法,还都只是魔业,“况未发乎”:况且你没有发呢?你若不发菩提心,那你能修什么?修什么也都是魔业。

“故知欲学如来乘”:因为这个,所以你要学佛法,要学佛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你一定要先具足了发菩萨的愿力;你若不发这个愿力,那是总在魔的窟窿里转,在魔的洞里,在那儿来回来回跑。

“不可缓也”:所以这个菩提心,你不可以等,不可以说:“我等等再发菩提心吧!”不可以的!说:“我等等再立菩萨愿。”这不可以;你一定要发这个菩提心,行菩萨道,这才能脱出轮回,了生脱死呢!

恭录自《劝发菩提心文》浅释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真正皈依三宝的人就像弥勒一样

净空法师:真正皈依三宝的人就像弥勒一样

修行在哪里修?在待人接物上修。从早到晚,睁开眼睛,你所看到的一切人事物,就是你修行的大道场。修什么?修觉而不迷,这就是皈依佛;修正而不邪,这就是皈依法;修净而不染...

宣化上人:八德是做人的基础

宣化上人:八德是做人的基础

(一)孝:就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就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二)悌:就是悌敬,悌敬兄长。这是作弟弟的本份,悌敬是报兄长的恩。 (三)忠:就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尽忠是...

欢喜与忧悲

欢喜与忧悲

人的生活,不是喜就是忧;得则喜,失则忧。然而,得,不一定就是喜;失,不一定就是忧。甚至,喜不一定就是好,忧不一定就是坏,例如:年轻的儿女在外偷盗、抢劫,看似有所得,但大祸就将临头;现代人所谓忧患意识...

《观无量寿佛经》大意

《观无量寿佛经》大意

净土三经的高下 一提到声震东方佛土的净土宗,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名扬几千年来的阿弥陀佛,以及佛教徒们爱念的《阿弥陀经》。至于净土三经的其余二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的光彩却似乎被《阿弥陀经》所掩盖...

你福报大,智慧不大,有什么用

你福报大,智慧不大,有什么用

希望我们的道友你读哪部经的时候,哪部经都告诉你修行的方法,也告诉你修行的次第。都有修行次第的,哪部经里都有。那你若不注意、你若不去分析,你光学学文字,那什么作用都不起。 说种善根,种善根有什么用处?...

净土一法,胜异方便,速疾解脱

净土一法,胜异方便,速疾解脱

释尊一代时教,应机随缘宣说权实渐顿种种法门,众生随修一法,皆可入道,法法平等,无有高下。然就浊世众生根机而论,八万四千通途法门,或崎岖难行,或迂回曲折,或高玄难入。而持名念佛,无论根机利钝皆可持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