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依照《华严经》的义理去修行,一定会成

我们每天讲解《华严经》,研究《华严经》,主要是要依照经典的道理去修行,要用经典来对治我们自身的毛病。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这部《华严经》,也就是法界经,也就是虚空经。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华严经》的所在处。《华严经》的所在处,就是佛的所在处,也就是法的所在处,也就是贤圣僧的所在处。所以在佛始成正觉的时候,就说这部《华严经》,教化所有的法身大士。

这一部经,因为它是不可思议的妙经,于是把它保存在龙宫里边,由龙王护持它。以后由龙树菩萨到龙宫,把这一部经以记忆的方式带出来。

《华严经》也就等于虚空里边的祥云,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如甘露般的法雨,润泽一切一切的众生;《华严经》也等于太阳,普照大千世界,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温暖;《华严经》也就等于大地,能生长一切万物。所以有《华严经》存在,可以说是“正法久住”的时候。

我们每天讲解《华严经》,研究《华严经》,主要是要依照经典的道理去修行,要用经典来对治我们自身的毛病。我们自身有贪心的,听到《华严经》,应该把贪心去了;有瞋心的,听到《华严经》,应该把瞋心除去;有愚痴心的,听到《华严经》,应该把愚痴心消灭。

这部经典所讲的道理,就是对治我们的习气毛病。不要以为经典所说的,只是为菩萨而说,对我没有关系;或者是给罗汉所说的法,对我也没有关系;我们凡夫听这部经,只是听听而已,自认做不到圣人的境界──你要是这样的想,那就是自暴自弃,自绝于圣人。

《华严经》从一开始到最后,每一句经文,都是无上法宝。我们若能躬行实践,依照经的义理去修行,一定会成佛的。所以《华严经》也可以说是诸佛的母亲,《华严经》就是诸佛的法身。

佛赞叹《金刚经》:“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这部《华严经》所在之处,即为是佛──就是佛在这里;不过你自己的业障深重,对面也见不到佛。

所谓“对面不识观世音”,你们看这位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常常放出无碍的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有缘的众生;可是我们天天在这里拜佛、念佛、拜观世音、念观音,也不见观音,而成为一个循例──就是人家拜,我也跟着拜;人家念,我也跟着念──这是随着他人的境界转,而没有真正归纳到自己的身心上。

我天天拜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我应该怎样呢?我是不是应该有很大的脾气?我是不是那老毛病不改?这样,你就是拜到尽未来际,你也见不到观世音菩萨。你能改恶向善,能真正去了自己的习气毛病,尽量地改过自新,那么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加被你的。

有人修了很多年,一点智慧也没有开;有的人修行,不知不觉就开了智慧,得到辩才无碍。所以我们沙门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一举一动,都要回光返照,这样的修行,才会有进步。

我们讲《华严经》、听《华严经》、拜《华严经》、念《华严经》,可是不依照《华严经》的道理去修行,经是经,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一点也没有合而为一。

我们要把经典和我们自己合而为一。依照经典的道理去做,就合而为一;你没有依照经典去实行,慈悲心也不够,喜舍心也不多,只有无明、烦烦恼恼跟着自己,这是没有明白经,也是不会听经。

会听经的,听了一句,就要想一想我怎样去做?我是不是跟着自己的习气毛病跑?还是依照经典的道理去修行呢?常常这样问自己,一定会得到大利益。

为什么没有得到大利益呢?

就因你把经看成是经,我和这经没有关系。其实,佛当初说《华严经》,也就是为着你、我、他、现在这法会所有的众生说的,这是佛面对我们金口说的。我们听这经文,等于亲耳听闻到佛对我们,耳提面命说的这个道理,教导我们如何依照这个法门去修行。

无论什么法,都没有超出我们每个人的自性;我们的自性,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你若能把你的心量放大,你就和《华严经》合而为一,所谓“二而不二”。

人人都能依《华严经》的境界,做为自己的境界,来收摄为自己的智慧。你看!这有多么的广大!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真是妙不可言!

恭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发隐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发隐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慈悲广大,虽已成等正觉,而复示作菩萨。虽则示作菩萨,而复于十方法界,普现色身,寻声救苦,度脱众生。十法界身,无身不现,令彼一切称名致敬之众生,现在离所受之幻苦,将来得成佛之真乐...

待人处世的「三好四给五和」

待人处世的「三好四给五和」

三好: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 四给: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五和:自心和乐、人我和敬、家庭和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推荐】愿生极乐的人,不会在乎娑婆的名利

【推荐】愿生极乐的人,不会在乎娑婆的名利

有一天有一位婆婆很生气地去向老和尚告状,说自己的媳妇是多坏,多不听她的话。老和尚只问她说:你如果肚子痛有没有办法叫自己不痛啊?你如果拉肚子能不能教自己不拉呢? 那一位婆婆回答说:不能。老和尚说:你教...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的两个原则》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的两个原则》

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开,都在看别人的错误,一张嘴巴,都在讲别人的过错。人永远是烦恼的动物,从早到...

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

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

佛法利益,非凡情所能测度。彼愚人唯知以医药治病,及祷神祈鬼求愈者,皆所谓担麻弃金背道而驰之流类也。汝以一病,得知工夫非泛泛悠悠能得实益,又知佛法实有点石成金(此系喻,勿错会),以凡作圣之功勋,亦属宿...

圣严法师《把孩子「过继」给观音菩萨?》

圣严法师《把孩子「过继」给观音菩萨?》

一位居士曾经问到:一些父母生下孩子后,为了使孩子平安幸福,一辈子无灾无厄,即过继给观世音菩萨,让孩子成为观音菩萨的契子这样做,究竟有没有用?是不是一种依赖的心理? 又提到,自己怀儿子、女儿的时候,恒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