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无论研究哪部经典,知道这一点,这是最

研究佛法,要相信义理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我们研究佛法,要相信义理。义理圆满,就是佛说;义理不圆满,就是魔说。这是最好的选择法,不要研究哪句经文是佛说的,哪句经文是弟子说的。

孟子曾经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在《书经》上的记载:“武王伐纣,血流漂杵。”武王伐纣,是智人伐不智人,哪有血流漂杵这种事!所以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可以这样说:“尽信经,则不如无经。”

每部经典中,最重要的义理,只有一点点。能把重要的义理记在脑海里,就够用了。无论哪部经典,都有它的价值,它的重要性,只要知道重要性,那是最要紧的,不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俗语说:“贪多嚼不烂”,食古不化,无有用处。

佛将入涅槃的时候,有弟子问佛:“世尊,你说那些经典,怎么办呢?”佛说:“我连一个字也没有说过,从什么地方来的经典?”

佛说法四十九年,有三百余会,怎能说没有说一个字呢?那么,佛是不是在打妄语?不是的!这个意思,就是教人不要执著在经典上,告诉人要扫一切法,要离一切相,不着一切相。

恭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品 浅释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我求的太多,地藏菩萨不会烦吗

我求的太多,地藏菩萨不会烦吗

要想成佛,就像商人到海采宝一样,你得请一个入海采宝的导师,要想趣向涅槃,你也得有位导师。谁是导师呢?地藏菩萨就是导师,引导你趣向涅槃。就像如意宝珠,雨诸财宝一样的,随所希求皆令满足,他是不会厌烦的。...

「十不求行」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十不求行」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宝王三昧论》的十不求行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第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参禅学道的人,不要要求身体一定要健康,永远不生病,因为身体没有病,有时候容易生起贪欲、执着。有病方知身是...

破斋酬业的故事

破斋酬业的故事

破斋酬业,这是《现果随录》里面记载的,也是安士居士他的家乡发生的一件事情。昆山有个叫魏应之的,他是子韶同族兄弟的一个儿子。他是怎么回事呢?魏应之,就是子韶族子;子韶,就是他的叔父了。 在崇祯年间,这...

圣严法师《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圣严法师《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佛教有一句古训: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若以我的解释是这样的:将相是豪杰的型范,大丈夫是圣贤的型范,豪杰是凭气势而成,圣贤则禀气质而成,圣贤的气质能涵容豪杰的气势,豪杰的气势中则未必就有圣贤的...

净空法师:初学要拨念珠念佛

净空法师:初学要拨念珠念佛

1 念佛,有时他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为什么?他不计数。2 这一句佛号像唱歌一样唱熟了,反而罩不住妄想。因此,念佛要计数就是这个道理。3 用念珠,一声阿弥陀佛拨一...

如何超度过去所造的杀业

如何超度过去所造的杀业

如果以前有过杀业的话,拜八十八佛,或者持《大悲咒》十万八千遍,然后念《往生咒》三十万遍,就可以把以前不小心造的杀业慢慢的超度。我们今天用眼睛看不到业障,但是这个业还是存在。 三个情形: 一,拜八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