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永法师:经典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五

经典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这里的【和尚教】比前一条【阇黎教】其意更广泛些。【和尚】之义也是亲教师的意思。他有:上秉师之智、下引徒之慧的义务,所以和尚又称作【老师】。菩萨说:当我们受和尚师父教诲之时,要发心念及众生,希望众生都能悟入到阿罗汉一样的智慧,甚至菩萨一样的无生智慧,至到证悟佛的境界,就是到【无依处】!

【受具足戒,当愿众生,具诸方便,得最胜法。】

朋友们,此一偈其义很深,只能就文就字浅释之。【受具足戒】,譬如具受比丘、比丘尼戒,受菩萨戒等。菩萨说:我们在受戒之际一样要念及一切众生,一要严持戒侓,诸恶莫作,又要具足方便众善奉行。世出世间一切法要圆融无碍,【得最胜法】!

【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若入】作走入讲;【堂】对在家菩萨来讲就是普指住居的正堂;【宇】亦可泛指寺院和在家弟子工作与学习的地方。【无上堂】本是指大雄宝殿,菩萨教诲我们说:当我们入家进堂、或工作学习进入堂宇时,都要念及於众生,树立佛之知见,如进圣地,慈悲、平等,永不动摇——

【若敷床座,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床座】也是两个概念,【床】是指入睡时,【座】是指静坐时。菩萨教诲说:真发大悲心修行的人,每当入睡、静坐时都希望众生能自省、自检,灭诸恶念,开敷善法。【开敷善法】就是诸善奉行之意。当认知世间生灭无常之理,从中获见真实之相。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着。】

【正身端坐】在此间亦有两义可解:一指修行禅坐时要正身端坐;二指【行住坐卧】之坐,有曰:【坐如钟、行如风】就是说我们修行人无论在何处行住坐卧都要有威仪。菩萨教诲我们更严格,说:当坐时,还要念及众生如坐菩提金刚之坐,心住善法、空寂——【无所着】

【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

此一【坐】就是专指【禅坐】。【跏趺】又称双盘,就是把两只脚一上一下都放在自己的腿上,如是便为【结跏趺坐】。菩萨说,如是修行打坐之时要发心於众生,希望众生的善根如同诸佛菩萨的金刚座一样坚固,【得不动地】。【不动地】又称是:八地菩萨以上所证果位!

【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

这个【定】当作禅定、当作智慧讲。菩萨告诉我们:当我们在修行中得到了智慧,要发心,愿一切众生都能脱离轮回大海,希望他们修行禅定,以禅定智慧伏心,直至成就佛道!

【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

【观】就是【谛观】,谛,就是指佛法的智慧知见。【如是理】就是无常之理,【无乖诤】就是见空性之理后,安住於空性之中而与物相永无诤执。菩萨说:假如我们运用佛法智慧常修於谛观,要发心希望众生都能运用佛法智慧,谛观彻见世间无常之理,知一切法苦空无我而安住在空性中,与一切物相无诤。

【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跏趺坐】在前一偈语讲过啦:就是双脚掌放于腿上的一种禅坐。【诸行法】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悉归散灭】就是诸法无有坚固,是法皆仗缘而起,缘起而聚缘尽而灭。菩萨告诉我们:当我们打坐放腿之时,也要发心念於一切众生,希望众生谛观:诸法无常,一切法因缘而生,缘尽而灭之理!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仁俊法师:忏昔培今创未来‧握三见三

仁俊法师:忏昔培今创未来‧握三见三

忏昔培今创未来‧握三见三廓清三   ——于洛杉矶观音寺讲 仁俊   今天适逢贵寺举行忏悔法会,承住持法师邀约本人和诸位结缘,...

随时随地防护心念

随时随地防护心念

怎么样防护呢?佛告诉我们防护的方法很多,就是在我们受三皈的时候,受五戒的时候,八关斋戒的时候,沙弥、沙弥尼十戒的时候,乃至出家修清净行的,那戒条戒的明文更多了。菩萨戒属于条文制的,如果是在家受的,有...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舍净土一法,则绝无希望矣。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地,颗颗皆圆。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

海涛法师《生命的智慧》

海涛法师《生命的智慧》

1.当人处于嗔恨心境时,就连看到密友都会觉得「不顺眼」,觉得人家冷淡而陌生,或是「相当讨厌」。 2.一个人能否获得喜悦和快乐,取决于个人的心境如何。越能保持心灵宁静的人,就 越能享受快乐和喜悦的生命。...

以扶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根本已错

以扶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根本已错

扶乩,乃灵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萨,某仙,皆假冒其名。真仙,或偶尔应机,恐千百不得其一,况佛菩萨乎。以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根本已错,真学佛者,决不仗此以提倡佛法。何以故,以是鬼神作用。或有通明之灵...

极乐世界的四种国土

极乐世界的四种国土

(一)凡圣同居土: 娑婆世界虽属秽土,亦有佛菩萨二乘圣人同生其间。然凡圣所见之境,与所受用,天渊悬殊。西方约带业往生之人论,则生凡圣同居土。然此土清净微妙,如弥陀经,无量寿经所说。此土虽属带业往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