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永法师:经典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经典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九)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注:红色字 原经文,余色字浅释

【若见陂泽,当愿众生,疾悟诸佛,一味之法。】

陂泽】一词,菩萨在此之喻是向上和润泽。当然,法有无量义,就字义本身而言最起码内中含此一义。文殊菩萨教诲我们说:当我们见到青青的高处草地,就迅疾悟知诸佛无上的慈悲妙法,愿诸众生,深入经藏,须知三乘同归彼岸。得【一味之法】智慧如海!

【若见池沼,当愿众生,语业满足,巧能演说。】

此言【池沼】泛指泉井河流。【语业】是指我们的言辞水平。文殊菩萨在此一偈语中教诲我们说:修行人当善用、正用六根,当我们见到泉井河流之时,希望一切众生的言辞要像满溢的泉井河流之水,具足方便,巧能演说一切正法!

【若见汲井,当愿众生,具足辩才,演一切法。】

【若见涌泉,当愿众生,方便增长,善根无尽。】

朋友们,此说【汲井·涌泉】都归属于是泉、井一类的,而且这一类储水地大多清净,水质甘甜明净。故,菩萨方便作喻,教诲我们说:见到这些清泉净水,要发愿心,希望众生具足词汇辩才,增长善根,演说一切三乘正法!

【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桥道】就是水上、山间铺设的桥梁。平时,我们见到桥梁能想到什么?您看菩萨见到桥梁他们想到的是什么?菩萨说:出门眼见桥道,就要发心广度一切众生,菩萨在世就希望自己是一道桥梁,愿众生从苦海的此岸能踏上这道桥梁而顺利地到达极乐的彼岸!啊——南无伟大的菩萨耶!

【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这【见流水】是最常见不过的一桩事了,可是,在菩萨的眼里就给我们俗子的眼根大相径庭!我们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难得去思维它的法义。菩萨不然,菩萨看见流水就想到善法欲,而且希望众生都能在善法欲中洗涤身心中的秽垢,得正法乐,消除邪法惑念!哎呀呀——五体投地恭敬顶礼一切菩萨摩诃萨!

【见修园圃,当愿众生,五欲圃中,耘除爱草。】

园圃】就是种花草的苗圃,里面有花工和苗圃工人,专门管理内种花草。文殊菩萨说:当我们在见到苗圃工人修剪花草、锄地耕作时,都希望众生能在自己的五欲圃中耘除贪欲爱草,使之长养善法!

【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

无忧】就是暂无烦恼,一林字是泛表所在地。【无忧林】此表清静之地、如寂静幽幽的山林,也指世间快乐场所,如现代的歌厅、影院等。菩萨说:我们见此清幽的山林、或进入世间快乐的歌厅影院,千万不要被这些无常的假象所迷,希望众生远离贪爱,永无忧怖!

【若见园苑,当愿众生,勤修诸行,趣佛菩提。】

这里【园苑】的范畴比之前偈【园圃】要广。一个风景区里面若还有独特的风景,那个独特的风景就叫园苑,现代城乡的小区住宅也大多取名为园苑。菩萨告诉我们说:见到这些景区就要想到勤修诸善行,精尽努力,直趣无上菩提!南无大智妙音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

】是庄严,【】在此表人的服饰穿戴。菩萨教导我们说:若是见到衣着庄严之人,但愿众生能舍诸世间无常表相,以十方诸佛三十二相为自严饰;南无大智妙音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传喜法师谈大众关心的佛法问题

海涛法师、传喜法师谈大众关心的佛法问题

台湾生命电视台台长海涛法师及浙江省宁波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就大众所关心的佛法问题接受了媒体专访,希望藉此提高众等对佛教的认知,为社会注入清流,净化人心。 记者:一个人铸下大错后内心责备,执著而不自在,...

持戒摄身心惟念功德事

持戒摄身心惟念功德事

戒是佛给我们的一种方便,这种方便只要守持都可以得解脱,所以叫三根普备。上根利智要了达佛的密意,像我们诵经,愿解如来真实意,你不解真实意,受用不得现前。但是戒,不偷盗你能做到,佛的不偷盗的功德你一天能...

信佛都还要还债,不要退善心

信佛都还要还债,不要退善心

我们修道建立信心之后,学佛有种种困扰,使你丧失信心。有些初信佛的人好像很不顺。天天求地藏菩萨、求观音菩萨,乃至于大菩萨都求到了,还是不顺当。 一定要建立信心。我有个小弟子,信仰皈依之后,很不顺利。没...

宣化上人:有这口气在,就要弘扬佛法

宣化上人:有这口气在,就要弘扬佛法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也是暑假班毕业纪念日。光阴过得非常快,一眨眼时间,六个礼拜已过去了,想拿回这六个礼拜,或再重过这六个礼拜,是不可能了。要等到明年,才再有暑假,虽然时间是相同,但年份却不相同。而在...

人生的境界,有四个观点

人生的境界,有四个观点

现在这个社会,寿终正寝也办不到了;当然,最好是无疾而终。有几个朋友的长辈,晚上吃饭,跟儿女还在谈笑,自己一边讲,我累了,就这么一靠,走了!我的母亲一百岁走的,素美、传洪都去了的。过年晚上吃饭,子孙满...

蕅益大师的六信

蕅益大师的六信

如果说善导二种深信简洁明快、直溯根源的话,那么蕅益六信则缜密详确、理事圆融,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总不失为亲见庐山真境。是故讨论蕅益六信,有助于加深对净宗信藏的理解,了达净宗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