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永法师:经典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经典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九)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注:红色字 原经文,余色字浅释

【若见陂泽,当愿众生,疾悟诸佛,一味之法。】

陂泽】一词,菩萨在此之喻是向上和润泽。当然,法有无量义,就字义本身而言最起码内中含此一义。文殊菩萨教诲我们说:当我们见到青青的高处草地,就迅疾悟知诸佛无上的慈悲妙法,愿诸众生,深入经藏,须知三乘同归彼岸。得【一味之法】智慧如海!

【若见池沼,当愿众生,语业满足,巧能演说。】

此言【池沼】泛指泉井河流。【语业】是指我们的言辞水平。文殊菩萨在此一偈语中教诲我们说:修行人当善用、正用六根,当我们见到泉井河流之时,希望一切众生的言辞要像满溢的泉井河流之水,具足方便,巧能演说一切正法!

【若见汲井,当愿众生,具足辩才,演一切法。】

【若见涌泉,当愿众生,方便增长,善根无尽。】

朋友们,此说【汲井·涌泉】都归属于是泉、井一类的,而且这一类储水地大多清净,水质甘甜明净。故,菩萨方便作喻,教诲我们说:见到这些清泉净水,要发愿心,希望众生具足词汇辩才,增长善根,演说一切三乘正法!

【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桥道】就是水上、山间铺设的桥梁。平时,我们见到桥梁能想到什么?您看菩萨见到桥梁他们想到的是什么?菩萨说:出门眼见桥道,就要发心广度一切众生,菩萨在世就希望自己是一道桥梁,愿众生从苦海的此岸能踏上这道桥梁而顺利地到达极乐的彼岸!啊——南无伟大的菩萨耶!

【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这【见流水】是最常见不过的一桩事了,可是,在菩萨的眼里就给我们俗子的眼根大相径庭!我们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难得去思维它的法义。菩萨不然,菩萨看见流水就想到善法欲,而且希望众生都能在善法欲中洗涤身心中的秽垢,得正法乐,消除邪法惑念!哎呀呀——五体投地恭敬顶礼一切菩萨摩诃萨!

【见修园圃,当愿众生,五欲圃中,耘除爱草。】

园圃】就是种花草的苗圃,里面有花工和苗圃工人,专门管理内种花草。文殊菩萨说:当我们在见到苗圃工人修剪花草、锄地耕作时,都希望众生能在自己的五欲圃中耘除贪欲爱草,使之长养善法!

【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

无忧】就是暂无烦恼,一林字是泛表所在地。【无忧林】此表清静之地、如寂静幽幽的山林,也指世间快乐场所,如现代的歌厅、影院等。菩萨说:我们见此清幽的山林、或进入世间快乐的歌厅影院,千万不要被这些无常的假象所迷,希望众生远离贪爱,永无忧怖!

【若见园苑,当愿众生,勤修诸行,趣佛菩提。】

这里【园苑】的范畴比之前偈【园圃】要广。一个风景区里面若还有独特的风景,那个独特的风景就叫园苑,现代城乡的小区住宅也大多取名为园苑。菩萨告诉我们说:见到这些景区就要想到勤修诸善行,精尽努力,直趣无上菩提!南无大智妙音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

】是庄严,【】在此表人的服饰穿戴。菩萨教导我们说:若是见到衣着庄严之人,但愿众生能舍诸世间无常表相,以十方诸佛三十二相为自严饰;南无大智妙音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心病还须心药医》

星云大师《心病还须心药医》

各位护法居士: 刚才承蒙莲社住持煮云法师介绍,实在很不敢当。 今天能有缘和诸位聚在一处,谈论佛法,内心感到非常兴奋! 我现在要讲的题目是:如何医治人生的大病? 当诸位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会想到人生...

净业行人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净业行人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观经》中佛为何提出净业行人要读诵大乘经典?因为念佛往生法门是大乘圆顿之法。有人觉得念佛求往生是小乘自了汉的心态,不是大乘菩萨所为,一位大乘菩萨应该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这个苦难的地方度众生,哪能离开这...

梦参老和尚:关于嫉妒瞋恚与发财的问答

梦参老和尚:关于嫉妒瞋恚与发财的问答

问:如何消灭嫉妒瞋恚? 答:最好就是行慈悲法。慈悲是不瞋的,跟瞋恚相对的。你自己见这个小动物,一个蚂蚁、一个畜生,你可怜它,它为什么堕到畜生道去,你在那儿给它念经念佛,替它忏悔。这是一般的。 在任何...

如何解决堕胎所带来的困扰

如何解决堕胎所带来的困扰

问:如何解决堕胎所带来的困扰? 慧律法师答:堕胎如果已经产生事实,要好好求忏悔,佛教还是有解决之道的,比如通过做功德,多拜八十八佛,多念往生咒,多诵《地藏经》等回向给无缘的子女。不要一辈子生活在堕胎的...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4》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4》

请坐!跟着师父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各位尊敬的大法师、慈悲的居士们,还有发大心来护持正法的义工,大家新年快乐! 今天是2011(年)2月3日,大年初一。每年...

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法句经》 人常有一种凡事都要争胜负的性格,与人一较长短的好斗个性。自以为我比你大、比你好、比你高、比你富有、比你能干,总想要处处胜过别人。在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