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华严经》每一句经文,都是无上法宝

这部《华严经》,也就是法界经,也就是虚空经。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华严经》的所在处。《华严经》的所在处,就是佛的所在处,也就是法的所在处,也就是贤圣僧的所在处。所以在佛始成正觉的时候,就说这部《华严经》,教化所有的法身大士。这一部经,因为它是不可思议的妙经,于是把它保存在龙宫里边,由龙王护持它。以后由龙树菩萨到龙宫,把这一部经以记忆的方式带出来。

《华严经》也就等于虚空里边的祥云,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如甘露般的法雨,润泽一切一切的众生;《华严经》也等于太阳,普照大千世界,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温暖;《华严经》也就等于大地,能生长一切万物。所以有《华严经》存在,可以说是“正法久住”的时候。

我们每天讲解《华严经》,研究《华严经》,主要是要依照经典的道理去修行,要用经典来对治我们自身的毛病。我们自身有贪心的,听到《华严经》,应该把贪心去了;有瞋心的,听到《华严经》,应该把瞋心除去;有愚痴心的,听到《华严经》,应该把愚痴心消灭。

这部经典所讲的道理,就是对治我们的习气毛病。不要以为经典所说的,只是为菩萨而说,对我没有关系;或者是给罗汉所说的法,对我也没有关系;我们凡夫听这部经,只是听听而已,自认做不到圣人的境界──你要是这样的想,那就是自暴自弃,自绝于圣人。

《华严经》从一开始到最后,每一句经文,都是无上法宝。我们若能躬行实践,依照经的义理去修行,一定会成佛的。所以《华严经》也可以说是诸佛的母亲,《华严经》就是诸佛的法身。佛赞叹《金刚经》:“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这部《华严经》所在之处,即为是佛──就是佛在这里;不过你自己的业障深重,对面也见不到佛。

所谓“对面不识观世音”,你们看这位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常常放出无碍的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有缘的众生;可是我们天天在这里拜佛、念佛、拜观世音、念观音,也不见观音,而成为一个循例──就是人家拜,我也跟着拜;人家念,我也跟着念──这是随着他人的境界转,而没有真正归纳到自己的身心上。

我天天拜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我应该怎样呢?我是不是应该有很大的脾气?我是不是那老毛病不改?这样,你就是拜到尽未来际,你也见不到观世音菩萨。你能改恶向善,能真正去了自己的习气毛病,尽量地改过自新,那么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加被你的。有人修了很多年,一点智慧也没有开;有的人修行,不知不觉就开了智慧,得到辩才无碍。所以我们沙门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一举一动,都要回光返照,这样的修行,才会有进步。

我们讲《华严经》、听《华严经》、拜《华严经》、念《华严经》,可是不依照《华严经》的道理去修行,经是经,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一点也没有合而为一。我们要把经典和我们自己合而为一。依照经典的道理去做,就合而为一;你没有依照经典去实行,慈悲心也不够,喜舍心也不多,只有无明、烦烦恼恼跟着自己,这是没有明白经,也是不会听经。

会听经的,听了一句,就要想一想我怎样去做?我是不是跟着自己的习气毛病跑?还是依照经典的道理去修行呢?常常这样问自己,一定会得到大利益。为什么没有得到大利益呢?就因你把经看成是经,我和这经没有关系。其实,佛当初说《华严经》,也就是为着你、我、他、现在这法会所有的众生说的,这是佛面对我们金口说的。我们听这经文,等于亲耳听闻到佛对我们,耳提面命说的这个道理,教导我们如何依照这个法门去修行。

无论什么法,都没有超出我们每个人的自性;我们的自性,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你若能把你的心量放大,你就和《华严经》合而为一,所谓“二而不二”。人人都能依《华严经》的境界,做为自己的境界,来收摄为自己的智慧。你看!这有多么的广大!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真是妙不可言!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印光大师:不可赤体睡觉

印光大师:不可赤体睡觉

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裤。以心常如在佛前也。 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吃十几程,脏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饭一吃多,心昏身疲。行消不动,必至放屁。放屁一...

阴鬼变佛光—念佛不怕阴鬼

阴鬼变佛光—念佛不怕阴鬼

一句「鬼话」,人心惶惶,花草变色 有一天,一个念佛会里来了一位客人,她自称懂得风水、阴阳,又说她能看见鬼。这个人看见佛堂中有一些供佛的盆景,她就用很权威的口气向大家说:「你们这儿住众少,这种植物是属...

慧律法师《顿悟本心》

慧律法师《顿悟本心》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诸位大德、在家居士,大家阿弥陀佛。看到佛学院蒸蒸日上,真是非常欢喜。 太虚大师说:佛教的僧伽教育犹如树木的根,是最重要的。有一次,老和尚病得很重,要我到他房间,牵著我的手,交代道...

星云大师《随缘不变是最好的性格》

星云大师《随缘不变是最好的性格》

《大乘起信论》是我最喜爱的佛教经论之一,我曾经五次研读,三次讲说,深感论中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是为人处世的最好性格。 年幼时,我曾立志将来开设农场、学校,服务乡梓。从佛学院结业出来以后,如愿以偿,在国民...

宣化上人:效法地藏菩萨的精神

宣化上人:效法地藏菩萨的精神

何谓地藏菩萨?这位菩萨,犹如大地,含藏万物。一切万物,得地而生,依地而长。无论那种有情和无情的众生,都不能离开大地而生存。由此可知,我们一呼一吸、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地藏菩萨法身中生存着。...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问∶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慧律法师答∶看破,有两个角度∶第一,观不净、苦、空∶你想想看,这个色身从小到大,大、小便不净;有这个色身就会生病、开刀,吃得不干净就会中毒,晚上睡不着苦闷,有色身就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