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华严经》每一句经文,都是无上法宝

这部《华严经》,也就是法界经,也就是虚空经。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华严经》的所在处。《华严经》的所在处,就是佛的所在处,也就是法的所在处,也就是贤圣僧的所在处。所以在佛始成正觉的时候,就说这部《华严经》,教化所有的法身大士。这一部经,因为它是不可思议的妙经,于是把它保存在龙宫里边,由龙王护持它。以后由龙树菩萨到龙宫,把这一部经以记忆的方式带出来。

《华严经》也就等于虚空里边的祥云,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如甘露般的法雨,润泽一切一切的众生;《华严经》也等于太阳,普照大千世界,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温暖;《华严经》也就等于大地,能生长一切万物。所以有《华严经》存在,可以说是“正法久住”的时候。

我们每天讲解《华严经》,研究《华严经》,主要是要依照经典的道理去修行,要用经典来对治我们自身的毛病。我们自身有贪心的,听到《华严经》,应该把贪心去了;有瞋心的,听到《华严经》,应该把瞋心除去;有愚痴心的,听到《华严经》,应该把愚痴心消灭。

这部经典所讲的道理,就是对治我们的习气毛病。不要以为经典所说的,只是为菩萨而说,对我没有关系;或者是给罗汉所说的法,对我也没有关系;我们凡夫听这部经,只是听听而已,自认做不到圣人的境界──你要是这样的想,那就是自暴自弃,自绝于圣人。

《华严经》从一开始到最后,每一句经文,都是无上法宝。我们若能躬行实践,依照经的义理去修行,一定会成佛的。所以《华严经》也可以说是诸佛的母亲,《华严经》就是诸佛的法身。佛赞叹《金刚经》:“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这部《华严经》所在之处,即为是佛──就是佛在这里;不过你自己的业障深重,对面也见不到佛。

所谓“对面不识观世音”,你们看这位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常常放出无碍的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有缘的众生;可是我们天天在这里拜佛、念佛、拜观世音、念观音,也不见观音,而成为一个循例──就是人家拜,我也跟着拜;人家念,我也跟着念──这是随着他人的境界转,而没有真正归纳到自己的身心上。

我天天拜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我应该怎样呢?我是不是应该有很大的脾气?我是不是那老毛病不改?这样,你就是拜到尽未来际,你也见不到观世音菩萨。你能改恶向善,能真正去了自己的习气毛病,尽量地改过自新,那么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加被你的。有人修了很多年,一点智慧也没有开;有的人修行,不知不觉就开了智慧,得到辩才无碍。所以我们沙门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一举一动,都要回光返照,这样的修行,才会有进步。

我们讲《华严经》、听《华严经》、拜《华严经》、念《华严经》,可是不依照《华严经》的道理去修行,经是经,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一点也没有合而为一。我们要把经典和我们自己合而为一。依照经典的道理去做,就合而为一;你没有依照经典去实行,慈悲心也不够,喜舍心也不多,只有无明、烦烦恼恼跟着自己,这是没有明白经,也是不会听经。

会听经的,听了一句,就要想一想我怎样去做?我是不是跟着自己的习气毛病跑?还是依照经典的道理去修行呢?常常这样问自己,一定会得到大利益。为什么没有得到大利益呢?就因你把经看成是经,我和这经没有关系。其实,佛当初说《华严经》,也就是为着你、我、他、现在这法会所有的众生说的,这是佛面对我们金口说的。我们听这经文,等于亲耳听闻到佛对我们,耳提面命说的这个道理,教导我们如何依照这个法门去修行。

无论什么法,都没有超出我们每个人的自性;我们的自性,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你若能把你的心量放大,你就和《华严经》合而为一,所谓“二而不二”。人人都能依《华严经》的境界,做为自己的境界,来收摄为自己的智慧。你看!这有多么的广大!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真是妙不可言!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赐大悲水保驾护航,危难中观音菩萨送宝宝到我家

赐大悲水保驾护航,危难中观音菩萨送宝宝到我家

末学体冉,河北石家庄人。2012年浴佛节皈依与定心禅寺上心下传法师座下。世外家园订阅号我已经关注很长时间了,里边好多师兄们的学佛日常经历感动和激励着我!今天在小编...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有四类: 第一类现象是痛、麻、酸、痒,其中除了心痛和头痛是有病以外,其他如腿痛、腰痛、肚子痛都是正常现象;麻的情况通常都在腿部,并没有危险,有两种麻法:一种是站起来时,觉得两...

心力跟地藏菩萨妙定相合,所求之愿都能满足

心力跟地藏菩萨妙定相合,所求之愿都能满足

你得至心念地藏菩萨,把自己的心跟地藏菩萨的心转成一致,你就是地藏菩萨,才能达到这种殊妙的境界。 为名闻、为利养、为要作功德,你也可以。 或为仆使。略说一下。家里要想请几个佣人,或者你要开公司,得雇用...

药师山·紫虚居士: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药师山·紫虚居士: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药师山紫虚居士 从前花莲乡下住着两个人,一个名叫罗汉,另一个叫菩萨,他们都很贫困,且债务缠身。 也许运气好,有一天有个人给他们看一张照片,告...

我是信佛的人,怎么会这样

我是信佛的人,怎么会这样

我有一位道友他才四十几岁,是我闽南佛学院的第一批学生。他学的时候很笨,总是学不进去,但他就会放生。他所有的钱,乃至借钱都拿去放生。 有一次放生的时候,在厦门往海边上走,突然间他什么都不知道了,就像昏...

诫心外求法

诫心外求法

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心虔念,杂念即灭。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缘法,得名誉,想兴寺庙。若有此种念头,久久必至着魔。若不与汝说破,恐汝以此为好念头,妄想日日增长,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