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请佛住世之二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这里不是劝请一尊佛两尊佛住世,也不是劝请现在佛住世,而是劝请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佛刹微尘数佛,都要请求住世。

将欲示现般涅槃者,涅槃译为灭度,般译为入。依《唯识论》所说,涅槃分为四种,第一是自性清净涅槃,指真如自性,无始以来本自清净;有余涅槃,第二种,指诸圣人断尽烦恼,但是还有众苦所依的色身存在,所以称为有余涅槃;第三无余涅槃,指诸圣人厌苦欣寂,灰身泯智,余依也灭,所以称为无余涅槃;第四是无住涅槃,这是指诸佛以及摩诃萨,大菩萨们,虽然惑尽智圆,证真如自性,但是由于大悲不住涅槃,由于般若不住生死,尽未来际利乐有情,用而常寂,所以称为无住涅槃。由于大悲,所以要利益众生,不住涅槃;由于般若、由于大智,又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生死,这就是无住涅槃。我们刚才说的第一种自性涅槃,通于凡夫和一切圣人;第二种有余涅槃和第三种无余涅槃,是通于三乘圣人;最后一种无住涅槃,只限于大乘,是诸佛菩萨的境界。这里所说的涅槃,是指第四种无住涅槃,般涅槃就是入无住涅槃。

那么佛出现世间度化众生,无量的众生也渴望得度,为什么佛不久住世间,而要示现涅槃呢?佛在经中,曾经为我们说明佛示现涅槃的两个原因,一是佛度众生的因缘已经尽了,再久住于世,对于众生没有任何的利益。比如佛在《遗教经》中,佛在即将入灭的时候,对悲恸不已的弟子们说:“即使我再住世一劫,我们相聚的因缘也是有缘散的时候,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如果我久住世,对于众生来说并无益处,何况一切有缘得度的众生,无论是天上的人间的都已经得度,那些还没有得度的,还没有度化的众生,也已经为他们种下了得度的因缘。”佛教有一句话,“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众生要想遇佛得度,必须要与佛有缘,否则的话,别说遇不到佛,就是遇到佛也会当面错过。

我们看当时佛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三分之一的人随佛修行;三分之一的人听说过佛的名字,但是没有因缘随佛修行,没有因缘嘛;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听说过佛的名字,就在一个舍卫城。就是能够遇到,没有因缘听过佛的名字也会当面错过的。就像东城老母,阿难见这个老母非常的可怜,就恭请佛去度化她,没想到佛来到她的身边时,这个老母始终是回避佛的。佛从东面来,她把脸转到西面;佛从上面给她示现,她把头低下;佛从地下涌出的时候,她把脸遮住,她始终不肯见佛。由于这位老母与佛无缘,佛来到她的身边她也得不到利益。那么佛既然度化众生的因缘尽了,即使久住世间,众生也像这位东城老母一样难以得度。所谓缘熟而来缘尽而去,度众生的因缘尽了,留住世间也是徒劳无益的,这就是佛示现涅槃的第一个原因。

摘自 宏圆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吃素跟忍辱关系很大

吃素跟忍辱关系很大

【若诸有情,心多懈怠,劝修精进。】 若诸有情,心多懈怠,精进不起来,给他讲精进度。 【若诸有情,心多散乱,劝修静虑。】 若诸有情,心多散乱,就是咱们现在讲的静虑,劝他多修静虑。 因为《大乘大集地藏十...

世间并没有不好的东西

世间并没有不好的东西

新近因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叔同)聚居了好几日。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内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见人也但劝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

海涛法师《传佛心灯》

海涛法师《传佛心灯》

为什么要出家?出家到底有什么好处? 这是对佛法不了解的人常会有的疑问,即使已经接触佛法,也未必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 我的回答是:「我们每个人生在这世上,都逃不开生、老、病、死的无常之苦。我们都知道佛陀...

星云大师《从古德行谊说到今日吾人修持的态度》

星云大师《从古德行谊说到今日吾人修持的态度》

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护法居士们: 今天是我们在这里讲演佛学的第三天,也就是这次佛学演讲会的最后一天。第一天所讲的是:从现实的世界说到佛教理想的世界,第二天讲的是:从入世的生活说到佛教出世的生活。我...

梦参老和尚:华严经有的十种佛

梦参老和尚:华严经有的十种佛

《华严经》都讲十,以十种佛来摄持。什么叫十种佛?我们经常说「佛陀耶」,我们翻华言是「觉」。觉有三种,有自觉,自己成就了,觉他,让他让一切众生都觉悟,觉行圆满,自觉...

佛诞节的纪念意义

佛诞节的纪念意义

今天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诞期的纪念日,并且是他的二九五〇年的诞期纪念日,我今天所讲的就是这个题目。我们必须先晓得了什么是佛,他是如何来的,然后我们方可以晓得今天的纪念是什么一回事。 什么叫做佛?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