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请佛住世之二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这里不是劝请一尊佛两尊佛住世,也不是劝请现在佛住世,而是劝请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佛刹微尘数佛,都要请求住世。

将欲示现般涅槃者,涅槃译为灭度,般译为入。依《唯识论》所说,涅槃分为四种,第一是自性清净涅槃,指真如自性,无始以来本自清净;有余涅槃,第二种,指诸圣人断尽烦恼,但是还有众苦所依的色身存在,所以称为有余涅槃;第三无余涅槃,指诸圣人厌苦欣寂,灰身泯智,余依也灭,所以称为无余涅槃;第四是无住涅槃,这是指诸佛以及摩诃萨,大菩萨们,虽然惑尽智圆,证真如自性,但是由于大悲不住涅槃,由于般若不住生死,尽未来际利乐有情,用而常寂,所以称为无住涅槃。由于大悲,所以要利益众生,不住涅槃;由于般若、由于大智,又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生死,这就是无住涅槃。我们刚才说的第一种自性涅槃,通于凡夫和一切圣人;第二种有余涅槃和第三种无余涅槃,是通于三乘圣人;最后一种无住涅槃,只限于大乘,是诸佛菩萨的境界。这里所说的涅槃,是指第四种无住涅槃,般涅槃就是入无住涅槃。

那么佛出现世间度化众生,无量的众生也渴望得度,为什么佛不久住世间,而要示现涅槃呢?佛在经中,曾经为我们说明佛示现涅槃的两个原因,一是佛度众生的因缘已经尽了,再久住于世,对于众生没有任何的利益。比如佛在《遗教经》中,佛在即将入灭的时候,对悲恸不已的弟子们说:“即使我再住世一劫,我们相聚的因缘也是有缘散的时候,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如果我久住世,对于众生来说并无益处,何况一切有缘得度的众生,无论是天上的人间的都已经得度,那些还没有得度的,还没有度化的众生,也已经为他们种下了得度的因缘。”佛教有一句话,“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众生要想遇佛得度,必须要与佛有缘,否则的话,别说遇不到佛,就是遇到佛也会当面错过。

我们看当时佛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三分之一的人随佛修行;三分之一的人听说过佛的名字,但是没有因缘随佛修行,没有因缘嘛;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听说过佛的名字,就在一个舍卫城。就是能够遇到,没有因缘听过佛的名字也会当面错过的。就像东城老母,阿难见这个老母非常的可怜,就恭请佛去度化她,没想到佛来到她的身边时,这个老母始终是回避佛的。佛从东面来,她把脸转到西面;佛从上面给她示现,她把头低下;佛从地下涌出的时候,她把脸遮住,她始终不肯见佛。由于这位老母与佛无缘,佛来到她的身边她也得不到利益。那么佛既然度化众生的因缘尽了,即使久住世间,众生也像这位东城老母一样难以得度。所谓缘熟而来缘尽而去,度众生的因缘尽了,留住世间也是徒劳无益的,这就是佛示现涅槃的第一个原因。

摘自 宏圆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性尽人己参天地,心同日月耀阳春

性尽人己参天地,心同日月耀阳春

你若能会得,就是百草头上祖师意。 末法时代,就是人心不古,道德沦亡,互相唯利是事。 为什么这么争呢?人就是把利益看得太重,把钱、权力看得太重,把道义都忘了,把互相尊重的德行都忘了。这是现在佛教很可悲...

工作最伟大,服务最神圣

工作最伟大,服务最神圣

英国格拉斯哥市的一家书店门口总放着一箱旧书,有一个靠奖学金生活的穷学生在箱内看到一本学校指定要看的书,就每天花些时间读一章。后来他攒够了买那本书的钱,没想到那本书已不在纸箱里了。他走到柜台询问,只见...

化缘并非募捐那么简单

化缘并非募捐那么简单

化缘一词,本极庄严,比如释迦世尊,是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因缘,即为化缘,即为化度众生的因缘;教化众生,度过生死大海,便是化缘。如来入灭之时,还说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

圣严法师《工作与心安》

圣严法师《工作与心安》

有些人在平常时候,心还可以比较安定,但是只要到了工作场所,心就开始不安了。在工作环境里之所以心不安,可能是你根本不喜欢那份工作,也可能工作太繁重,或同事带给你困扰、你那天心情不好,也可能早上起来有点感...

为自己开运最好的方式

为自己开运最好的方式

在所有开运的方法中,祈求观世音菩萨,可说是一个最有用的方法!观世音菩萨既是诸佛悲心的化现,也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本源。相信菩萨、真心祈求菩萨,菩萨就会给我们一些感应。 或许有人会问:参加祈福法会的人,是...

印光大师:寺庙中的天王殿为何不称弥勒殿?

印光大师:寺庙中的天王殿为何不称弥勒殿?

弥勒者,当来下生娑婆世界之教主也。楼阁者,善财南参时,弥勒所住之屋宇也。重屋名楼,岑楼名阁。此之楼阁,胜妙无比,凡夫,二乘,权位菩萨,皆不能见。乃弥勒无量劫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