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孝法师:被奉为“经王”,《华严经》&#820

《华严经》是佛陀的本怀,是佛陀从法性当中自述法乐用“华严”成就生命的庄严、毫无保留的叙述。

佛陀的心犹如一个磁场、一个程序、一股清流,弥漫在法界,对于有因缘的众生给予他们所希望的指导。

——如孝法师

佛心光明中流露出的《华严经》

在佛陀成道后的四十九天里,由于对十方宇宙世界法则的了知,佛陀的心犹如一个磁场、一个程序、一股清流,弥漫在法界,对于有因缘的众生给予他们所希望的指导。这些都是任运自然的,就好像一种生生不已的宇宙意识一直在川流不息一样。这四十九天,佛陀自住于法乐,并在这种心的光明当中法尔如是地说出来一部经,它就是《华严经》。

佛、法、僧的诞生

佛陀对最开始追随他的五个人讲“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在这个当下,他们所有的自我完全融解,当下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为了人世间最尊贵的僧宝;

佛陀第一次对他们说的法“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就成为法宝;

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证生命的真相,就是佛宝。

在这个因缘之下,三宝就完整地出现了。

《华严经》重回人间

《大方广佛华严经》开始在龙宫结集保留,后来大概是在公元两百年前后,印度有一位伟大的圣者——龙树菩萨,用他的神通,在为龙宫说法的时候,看到龙宫的这部典藏,他用神通默记,回到人间。

《华严经》有广、中、略,传到人间的是略本,但是它的精神是一致的。这个就好像照片放大和缩小的差距一样,根本的宗旨、根本的因缘是一样的。龙树菩萨把《华严经》带到人间,在僧团当中,从印度传遍了世界。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可以说是佛陀不请自说他自己所证悟的法的一个境界,是非常不可思议、生生不息的。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看人家都没有德,其实是你自己没德

看人家都没有德,其实是你自己没德

如果皈依三宝的弟子连坚定的信心都没有,对佛、对法没有信心,他又抱怨了,说:我没遇着个好师父啊!有些弟子问我,说:老法师啊,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个好师父?我说:你要什么样的好师父呢?他说:像弘一法师那样...

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大悲愿心

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大悲愿心

今天我们讲第二讲,翻到第一编净土宗的成立。我们主要讲第一章,莲宗之教起所因,就是净土法门教法的缘起。这个问题我们做一些深入了解,真的会感觉到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那种无尽的悲心。 我们每天读诵《佛说阿...

生死的体验及观察

生死的体验及观察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及立场。这个主题,在近三十年来,渐渐受到东、西方人士的重视,有许多的学者,从哲学、宗教、医学等多角度的立场来探讨;我则是从佛法的观点与对佛...

「一心不乱」应该怎么解释

「一心不乱」应该怎么解释

那么这里我们来看看一心不乱这四个字,这个众多的解释非常多,一心不乱,怎么谈?一心和不乱它的表述的是是样的一种情况,一心是从正面表述;不乱是从反而来表述。那一般又分为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

为什么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却没走

为什么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却没走

问: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叫来佛友助念,但几次都没走,是不是这里面有偏差呢? 大安法师答:有些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正信正见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动不动就向大家宣布,我什么时候往...

海涛法师《素食主义》

海涛法师《素食主义》

一.前言 长久以来,许多人都以为要吃肉才能得到营养,或是认为动物都是生来给人吃的,因此何许多人听到吃素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吃肉有什么不好?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吃,我为什么不吃?其实素食绝对是比肉食更具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