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孝法师:被奉为“经王”,《华严经》&#820

《华严经》是佛陀的本怀,是佛陀从法性当中自述法乐用“华严”成就生命的庄严、毫无保留的叙述。

佛陀的心犹如一个磁场、一个程序、一股清流,弥漫在法界,对于有因缘的众生给予他们所希望的指导。

——如孝法师

佛心光明中流露出的《华严经》

在佛陀成道后的四十九天里,由于对十方宇宙世界法则的了知,佛陀的心犹如一个磁场、一个程序、一股清流,弥漫在法界,对于有因缘的众生给予他们所希望的指导。这些都是任运自然的,就好像一种生生不已的宇宙意识一直在川流不息一样。这四十九天,佛陀自住于法乐,并在这种心的光明当中法尔如是地说出来一部经,它就是《华严经》。

佛、法、僧的诞生

佛陀对最开始追随他的五个人讲“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在这个当下,他们所有的自我完全融解,当下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为了人世间最尊贵的僧宝;

佛陀第一次对他们说的法“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就成为法宝;

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证生命的真相,就是佛宝。

在这个因缘之下,三宝就完整地出现了。

《华严经》重回人间

《大方广佛华严经》开始在龙宫结集保留,后来大概是在公元两百年前后,印度有一位伟大的圣者——龙树菩萨,用他的神通,在为龙宫说法的时候,看到龙宫的这部典藏,他用神通默记,回到人间。

《华严经》有广、中、略,传到人间的是略本,但是它的精神是一致的。这个就好像照片放大和缩小的差距一样,根本的宗旨、根本的因缘是一样的。龙树菩萨把《华严经》带到人间,在僧团当中,从印度传遍了世界。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可以说是佛陀不请自说他自己所证悟的法的一个境界,是非常不可思议、生生不息的。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如何发大愿》

圣严法师《如何发大愿》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满怀理想壮志,期待自己的人生要有大格局、大视野,还要发大愿,实践人生的价值。但是到了中年、到了老年,却发现自己一个愿望也没有达成。究竟人的一生该如何发愿才能落实,而怎样的愿才能是大...

您知不知道地藏王菩萨多厉害

您知不知道地藏王菩萨多厉害

我们分析分析地藏菩萨:佛到天上去是去看望母亲,核心就是请地藏菩萨来, 讲了讲他的故事。地藏菩萨实际上非常的贴近生活,非常落地。咱们知道地藏法门就是三本经:一个是《...

调伏妄想的方法

调伏妄想的方法

原文: 若夫妄念满腔,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由未真提正念故也。倘正念真切,则朋从于专注一境之正念矣。所谓调御得法,即寇贼皆为赤子。调御失道,虽手足亦作怨家。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堤防,自然遇...

星云大师《如何处贫居富》

星云大师《如何处贫居富》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贫穷?我们又如何来认定什么是贫穷?什么是富有呢?有的人高楼大厦,汽车冷气,锦衣玉食,福禄双全;有的人一生劳碌奔波,工作所得极为菲薄,仅能供给一家数口勉强温饱而已。...

略谈弥勒净土法门及其现实意义(二)

略谈弥勒净土法门及其现实意义(二)

弥勒净土法门的特征弥勒净土分为弥勒上生的兜率净土和弥勒下生的人间净土两个净土,换句话说,弥勒净土是大乘佛教的天乘行果的兜率净土与人乘行果的人间净土的有机结合。弥勒...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欢喜菩萨真人真事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遇到一个真正欢喜快乐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好像心事重重,彷佛有很大的压力,忙得不太能够享受内心的宁静、欢喜。还有人一闲下来就感觉很无聊,或者是常常觉得自己很倒楣,周围的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