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世界成就品第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世界成就品第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世”,就是所说的这个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叫三世。“界”,就是方界,又叫方分。因为有一个界限,有一个方向这个分别,所以它叫方分。

这一个世界的成就,怎么样成就的?世界有所成就,就有所毁坏。那么,总括起来讲这个世界,“成”二十个小劫;“住”二十个小劫;“空”又有二十个小劫;“坏”也有二十个小劫。二十个小劫就是一个中劫,这四个中劫合起来谓之一个大劫。这个每一个小劫就是一千个劫合到一起,这叫一个小劫。

那么,怎么样一千个劫呢?就是一增一减这叫一个劫。由人寿八万四千岁,那么一百年的生命减去一岁,身量的高度减去一寸,那么减到人寿到十岁上再增。增也是一百年,身量的高度增加一寸,寿命增加一岁,这增到八万四千岁。这一减一增这叫一个劫。有一千个这一个劫,叫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叫一个中劫。四个中劫合起来这叫一个大劫。这是这个世界的成就,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品”,那么这一品它是在本经上文当第四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以佛神力,遍观察一切世界海,一切众生海,一切诸佛海,一切法界海,一切众生业海,一切众生根欲海,一切诸佛法轮海,一切三世海,一切如来愿力海,一切如来神变海。

“尔时”:就是这个世界成就品开始说的时候。在这个时候这个“普贤菩萨摩诃萨”,他是菩萨之中的一个大菩萨。“以佛神力”:普贤菩萨他以法界为身,成就诸佛的功德,成就诸佛的神通变化,一切一切都和佛是无二无别了。可是他还是很自谦地,一切他都说藉着佛的力量,所以说“以佛神力”,藉着佛的神力,凭仗着佛的大威神力,“遍观察一切世界海”:他普遍来观察,来研究这一切世界海。这个世界怎么样它成就的?怎么样它又住?怎么样又坏?怎么样能空?这一切的问题,一切的道理,他把它研究得清清楚楚的。

“一切众生海”:这个世界是怎么样成就?他明白了。那么有世界有什么用呢?这个世界是给众生预备的,众生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那么这个众生不是一类的众生,有种种众生。这个众生多得是数不尽那么多,所以叫众生海。这个众生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果报,所以这众生海里边,也有很多的道理应该要知道的。

“一切诸佛海”:那么这个世界有众生了,众生就有有智慧的;有智慧就要修行,要修行就会成佛。所以一切诸佛是从众生所成就的。“一切法界海”:那么这个世界不是单单就这一个世界,有十方的世界,也有十方的法界;尽虚空遍法界,所以叫“一切法界海。”那么这一切法界海,普贤菩萨他也是普遍观察;一切诸佛海,普贤菩萨也是普遍观察;一切众生海,他也是普遍观察。

“一切众生业海”:有了世界,又有了众生,又有了诸佛,又生出这十方法界。那么在这十方法界里边,众生更多了。这一切众生的“业海”∶“业”就是所造的业。每一个众生他所造的业也不同。这一业力,有善业有恶业。善业就是向上升的;恶业就是向下堕落的。

你造善,修五戒十善,就升到天上去。“十善”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身的这个三恶不犯了;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是口的四恶没有了。你再不贪、不瞋、不痴,这意的三恶业也没有了;三恶业没有了,就变成三善业。意也变成三善业,是身也变成三善业,口变成四善业,那么合起来这十善。十善就会升天;你要造十恶,就会下地狱。

这个十恶就是十善的一个反面;反过来就是十善,反过去就是十恶。众生所造的业,就因为它没有形相;如果这个业要有形相的话,把这个虚空早都给塞满了。甚至于把这虚空都可以涨得破碎了,虚空都没有。就因为它没有形相,所以这还不需要预备一个地方来装它。那么众生这个业海,是无量无边的,所以叫“海”。

“一切众生根欲海”:所有这一切众生这个根,有的善根深的,有的恶根深的。善根深的人就愿意学习佛法,孝顺父母、师长、三宝;这恶根深的就不孝顺父母,不恭敬师长、三宝。“欲”,欲就是五欲。这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第一愿意要发财;第二愿意要美色;第三愿意有一个好的名;第四愿意吃好的;第五就愿意睡觉∶这五种欲就是地狱的五条根。那么这个根和这个欲,这是众生的一种障碍。那么你要把它变成善根,那么就修道就有帮助。所以这根也是不同的,根欲。

“一切诸佛法轮海”:众生有这多的根欲,这么多的毛病。一切诸佛就有这么多的法门,来辗转教化这一切众生,转大法轮,演说八万四千种的法门。“一切三世海”:那么前边所说这个世界海,只说这一个世界。那么三世海,一切过去的世,一切现在的世,一切未来的世;在过去世有无量诸佛,现在世又有无量诸佛,未来世还是有无量诸佛,那么即成这三世海。“一切如来愿力海”:一切的佛,为什么成佛呢?就因为他们都发过愿,以这个愿力来成就的,才成佛了。“一切如来神变海”:那么佛成佛了,他就遂心如意,有一种神通变化,这种分别也是也多得不得了,所以叫“神变海”。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大安法师:“善男子善女人”和“男子女人”有何差

大安法师:“善男子善女人”和“男子女人”有何差

问:“善男子善女人”和“男子女人” 有何差别?大安法师答:二者称谓有本质的差别。男子、女人是从性别上的分类,善男子、善女人却有着价值评判。从通途佛法的角...

老是碰到跟你过不去的人

老是碰到跟你过不去的人

一般人对家亲眷属都是很亲爱的喽,没有问题。对冤家对头呢,对冤家对头他就有瞋恨心了。这个冤家对头就不想见面呐,甚至恨不得他一辈子不想见面。如果瞋恨心大的话,恨不得他就死掉算了。人一般都是爱之欲之生,恨...

圣严法师《净土在人间》

圣严法师《净土在人间》

大家一向认为,净土一定是指佛的世界或是佛国,例如,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以及许多佛陀所介绍的他方无量无数的诸佛世界。其实,也有经典说到,净土就在人间。在信仰中,须弥山的北方,有一个郁单越;以及当...

星云大师《佛教的慈悲主义》

星云大师《佛教的慈悲主义》

谈到佛教,大家总是说:「佛教以慈悲为怀」,慈悲是妇孺皆晓的名词,慈悲为怀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但是许多人不了解慈悲的真正意义。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虽然有无量的法门、教义,但是皆以慈悲为根本,尤其是大...

弥勒佛圣诞 大年初一,收获美好、圆满、幸福的新

弥勒佛圣诞 大年初一,收获美好、圆满、幸福的新

大年初一弥勒佛圣诞纪念日在中国老百姓中,弥勒与观音,是人们最喜闻乐见、最虔诚信仰的佛菩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为,在佛教大菩萨之中,弥勒菩萨代表大慈——...

理净法师:佛教如何看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缘分关系

理净法师:佛教如何看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缘分关系

善士问:佛教如何看待子女?理净法师答:从佛法上讲,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或者是父欠子债,或者是子欠父债。当然,这种业缘有善也有恶,如果是吃斋修善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