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学佛过程中的挫折都是考试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的是幸福、美满、快乐!挫折有没有呢?挫折非常多。挫折都是考试,我们学佛对人、对事、对物永远要保持感恩。诽谤、障碍、甚至于陷害你都会遇到,对这些人都要感恩。为什么呢?他来考我,我都能通过,没有怨恨,只有感恩。

他为什么会这样障碍我呢?大概总是两个原因。一个就是过去生中也许我障碍了他。这冤冤相报,我们现在明白了,觉悟了,接受这个果报,把这个冤孽化解,我不报复他了,我也再不怨恨他了。另外一种那就是古往今来都不能避免的嫉妒障碍。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小心,姿态不够低,引起他的嫉妒心,是我的错,不是他的错,我们也要感恩他。

佛法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缘有叫做时节因缘。中国古人常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香。人与人相处能相处个三年你就厌烦了,就会出问题,我们要知道,小心谨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以佛菩萨,要以圣贤人教导我们的标准去做,严格遵守决定有好处。对于伤害我们的人我们用报恩的心情来对待,时间久了,他知道了,他知道他也悔改了,可是不好意思说出来,面子问题,这我们知道,内心里不再有怨恨了,就化解了,你说这多快乐,这多么好的一桩事情。

现在这个世间冤冤相报的太多太多了。为什么?你对待人,你不是布施恩德了,那就免不了跟人结怨,所以现在为什么孝子贤孙少了,你想想你对待人有没有布施恩德,布施恩德才有报恩的人来,布施财务才有还债的人来。处处想占人便宜,那是什么?那你的儿孙就是讨债来的。处处是以高姿态去压人,那就有报怨来的,麻烦在此地。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都是自作自受、人都是好人。

老祖宗教给我们人性本善,大乘佛法教给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怎样看人?我们要看人一切众生都是菩萨、都是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善财为什么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我早年讲《华严经》,讲《四十华严》,也用了不少时间,可惜那个时候连录音的设备都没有,我讲了一半明白了,知道他成就的秘诀,他的心目当中众生全是善知识、全是佛菩萨,所以他成就了。我细心去观察,在经典里面查这些信息,他的老师是文殊菩萨,在文殊菩萨那里得根本智,也就是得清净心,大彻大悟,悟后起修,起修是什么?起修就是生活,文殊菩萨叫他出去参学,五十三参。参学是什么?接触社会各个层面。你从早到晚所接触的一切人全是佛、全是菩萨。凡夫?自己一个是凡夫。他是这样的心态,把他在老师那里所学的,全部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

方老师介绍《华严经》的时候告诉我,《华严经》有圆满的理论、有善巧的方法、后面还带表演,五十三参是表演。你看把它的道理方法在生活、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做出来给你看,这种教科书!

——摘自:老法师主讲《净土大经解演义》001集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正净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六)

正净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六)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六) 【又问,隋僧灵干作华藏观。临终见大水弥满,华如车轮而作其上,但得直趣华藏。何须更观弥陀。答。华严世界。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

圣严法师《花开花谢,不执著》

圣严法师《花开花谢,不执著》

世间的万事万物,不论是山川大地、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与现象、我们的身体、思想、心理反应、等,都是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甚至包括所谓的原则、真理,也会随着时空的不同,而阶段性的有差异。到了...

流通佛法,须具内护外护

流通佛法,须具内护外护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十法界之根本。不明此法,非但无由亲证本有真如佛性,即世间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亦不能究竟圆满。何以故。以未得根本,唯事所发之迹象故。是以古今来凡立大功,建大业,辉煌宇宙...

生死大事办好后再作福事

生死大事办好后再作福事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有专执前之二句者,终日营营,唯勤募化,曰:吾造佛也,吾建殿也,吾斋僧也。此虽是万行之门,而有二说:一则因果不可不分明;二则己事不可不先...

信愿法师:弥陀放光悲悯劝信

信愿法师:弥陀放光悲悯劝信

【念佛感应录】弥陀放光 悲悯劝信我的先生名叫张建安,52岁,是一名货运司机,几乎每天都必须要长时间的开车送货,因此不论精神上或体力上都必须得维持高度紧绷的状态,因...

把一切事物看成假的,你就得到真实了

把一切事物看成假的,你就得到真实了

我们若学菩萨,想离苦得乐,在你供养三宝的时候,下施给众生的时候,都要具足大慈悲心,这是根本。 所以在《地藏经》上,地藏王菩萨问佛,为什么同是一样的布施,有种种的差别,怎么样差别法呢?说他施个财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