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为什么要学习​《华严经》

所有一切的万法都从法界流出来,即所谓「一能化为无量」。「无不还归此法界」,所谓「无量还归于一」,还归于法界。

法界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你往大了说,也没有再比它大的了;往小了说,也没有再比它小的了。究竟是大是小呢?也不大也不小,这叫法界。

法界是什么呢?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法界。所以,一切法没有不是从《华严经》流出来;一切法也没有不是归回来到《华严经》这个法里边来。

所以这是法界之法。法界之法--包罗在法界里边的一切法。学《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法,也就是学我们自性里边的法。《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法界之法,它没有离开我们的自性。

我们自性和法界是一个的。所以,我们人学佛法,必须要学《大方广佛华严经》,因为它是法界之法。

老人也可以学这个法,因为老人在世间上时间很少了,应该学这个法界法。为什么呢?无不还归此法界,你要找着这个法界的法。年轻的人也应该学这个法。

为什么呢?无不从此法界流,你应该学这个法,从这个法界流出来。流出来,你学会这个法了,不孝顺父母的人,就会知道孝顺父母了;不会利益人的人,也会利益人了。

为什么?行菩萨道就要自利利他,所以这好处太多了。你想要父母寿命长一点吗?说我想尽孝道,但是我怕父亲很快就死了。那没有关系,你就来学《华严经》,华严菩萨是满一切愿的。你愿意你父母寿命长,就会遂心满愿,那么你就多孝顺几年。

你愿意父母无灾无病,那你就学《华严经》,听华严法。听华严法,你明白华严的法了,你给父母亲也说一点法,令他少生一点烦恼,就少生一点毛病。

病就是从烦恼来的,没有烦恼就没有病了。所以你想孝顺父母,就赶快学《华严经》。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人和人相处,需要多一点幽默

人和人相处,需要多一点幽默

人和人相处,需要多一点幽默感。幽默不是能言善道,幽默是风趣、机智。其实,古来的禅师没有一个不是幽默大师。禅,就是幽默;幽默,才有禅味。幽默是人际相处的润滑剂,是人间智慧的花朵,一句幽默的话语,妙用无...

办公室里的春秋

办公室里的春秋

办公室里的春秋 芳兰只为因香折, 良木多从被直摧。 独坐常思自己过, 闲谈莫论别人非。 请示的窍门 松下幸之助的领导风格以骂人出名,也以最会栽培人才而出名。有次,松下幸之助对一位部门经理说:我每天要...

纵使业障太重,普贤菩萨都会暗中摩顶

纵使业障太重,普贤菩萨都会暗中摩顶

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楞严经》卷五普贤...

神通跟生死毫不相干

神通跟生死毫不相干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时代呢?叫末法。末法是什么情况呢?魔胜法弱,邪说横行。明明是正法,他给你说成邪的,添加很多,不标奇立异,显不出来他的道德。他总要说得跟别人不同,我不同,你要信我吧!这就是标奇立异。所...

虚云老和尚拒绝女色诱惑的故事

虚云老和尚拒绝女色诱惑的故事

一个人想了生死,想把功夫用上,第一,先培福,先做苦行,那福报培起来。第二,要用恶劣的境界来磨练自己。 虚老说:实际上那三年,我就是有意识地磨练自己。他老人家有那个大决心,他几次都准备死了,到五十六岁...

病是众生之良药

病是众生之良药

【原文】 世人以病为苦,而先德云:病者众生之良药。夫药与病反,奈何以病为药?盖有形之身,不能无病,此理势所必然。而无病之时,嬉怡放逸,谁觉之者?唯病苦逼身,始知四大非实,人命无常,则悔悟之一机,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