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持名念佛,叫无上深妙禅,禅就是止观

那个时候我刚刚入门,对佛法是一无所知。所以章嘉大师不讲止观,讲止观把我迷惑住,什么叫止?什么叫观?他讲什么?讲看破放下。这就真正的学问,真正善知识,看破就是观,放下就是止。

标准的老实人,他对经典相信、对老师相信,这种人从行门下手,不用求解,你教他怎么做他就老老实实做。可是行中有解,解中有行。你做到了,自然明白,解明白了,自然就肯做,就真肯放下。无论是从解入、是从行入,第一步进去之后,以后决定是解行相应,相辅相成。

从解门进去的,就是观进去,就有止,他自然就放下,放下又帮助看破,看破又帮助放下,互相帮助,相辅相成。章嘉大师告诉我,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个办法。老师当年看到我初学,尽量不说佛学名词,他讲看破放下我好懂,如果他讲的是「即观之止,即止之观」,我就糊涂了,我就完全不懂,巧妙,这叫智慧。深入浅出,让我们初学,没有接触过佛法,没有读太多的书,也能听得懂他的话。所以止观是一体的两面。

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就明了,六大菩萨帮助佛陀接引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总的原则不外乎止观。

念佛是止观,一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观;放下万缘,那是止,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让心里只存一句六字洪名,除这句佛号之外,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有止、有观。

这个止观,在所有止观方法里面达到登峰造极。所以世尊在《大集经》里面赞叹这个法门,持名念佛,叫无上深妙禅,禅就是止观。我们自己修学不能不知道,不知道会动摇

——《妄尽还源观讲记》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推荐】为何平时就要常念佛

【推荐】为何平时就要常念佛

自性坚定、清净,是西方义 自性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极乐义 在这个宇宙中有很多的佛,他们本来和我们是一样的众生,但是他们觉悟了、修行成就了,开发出本有的佛性就叫做佛。比如说: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都是佛...

在名号中化解我们凡夫的心

在名号中化解我们凡夫的心

因果轮回是正知正见,如果拨无因果就是大邪见。所以我们要反过来,要修十善业,于是我们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来反省一下自己,我一天到晚是些什么念头?在这十法界里面,刚才一步一步讲哪个法界是什么内容,这都...

圣严法师《怎样修持解脱道》

圣严法师《怎样修持解脱道》

一、什么叫作解脱? 解脱的意义,可以很广,也可以很狭;可以高,也可以低。从基本的定义上说,所谓解脱,就是解放了束缚和脱离了束缚。有了束缚,便不自由;解脱了束缚,便是自由。因此,解脱的定义,也可以说就是...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蒙光触身获益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蒙光触身获益愿

第三十三 蒙光触身获益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三十三蒙光触身获益愿。这一愿意谓:设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

义在大孝的盂兰盆经

义在大孝的盂兰盆经

在西晋初期,中国佛教到了七月半一定要诵念的《盂兰盆经》,也经由竺法护的手中译成中文,流传开来。盂兰盆的盂兰两字,原义叫解倒悬,即是解救倒悬的痛苦。这部经同孝道的牵连,那更大更深了。 我的家乡就在台湾...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九讲:三辈章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九讲:三辈章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九讲:三辈章 讲解:纯祥法师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里依止哪个善知识特别重要,《选择本愿念佛集》根本的依止,除了净土经典之外,专依善导大师,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