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初学要拨念珠念佛

1 念佛,有时他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为什么?他不计数。

2 这一句佛号像唱歌一样唱熟了,反而罩不住妄想。因此,念佛要计数就是这个道理。

3 用念珠,一声阿弥陀佛拨一个念珠,不容易克服妄想。你要念三声阿弥陀佛拨一个珠子就比较容易了,为什么?专心。

4 不专心的时候,三声都会忘掉!三声,不能说“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阿弥陀佛三”,那不行!

5 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得很正常,念得很熟,自自然然地,这个数字记住一点都不错,这样能够降伏你的妄念。

6 从三再增到四、增到五,慢慢地再增加。如果能够念十声阿弥陀佛拨一个珠子,那是相当高明的功夫了。这是初学的人两三年当中做不到的。

7 这个方式,就是一种以毒攻毒的办法。毒是什么?毒是“执着”。以这个方法,去破数息的“执着”。

8 “数息”就是数呼吸,是禅宗里面所用的方法。我曾经教同学们,我们“数息”,不要去数呼吸,我们用念佛。用“念珠”来计数,比“数息”殊胜,因为念佛有佛力加持,“数息”没有佛力加持。

9 由此可知,佛法自始至终它的大原则就是破执着,先破人我执,再破法我执。

10 因为真如自性里头没有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是凡夫,没有分别执着就是佛菩萨。这也是佛法修学最高的原理原则。

11 要知道,净宗修的就是“清净平等觉”。我们一天到晚会起心动念、会打妄想,怎么办?所以这个法门奇妙,用一句佛号,帮助你恢复到清净,恢复到平等。

12 十方世界的人都念阿弥陀佛,这平等法!用这个法门把我们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都打掉,恢复到清净。一切分别执着都打掉了,那就身心安乐,这才叫“持名念佛”!

13 如果每天拿着念珠数着名号,句句都是迷而不觉,这个不叫“持名”,不叫做“念佛”。

14 佛是觉的意思,念佛就是念觉,念念觉而不迷,这叫念佛。你是念念迷而不觉,那哪里能叫念佛?这就说明念“阿弥陀佛”这四个字不容易,无怪乎现在人所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15 你那个念佛是念名字佛,不是念观行佛。只念名字,连名字什么意思都不晓得,迷惑颠倒,这种念佛怎么能成功?

16 名字佛,有名无实,在名字位中。名字位中是给谁讲的?是给我们一般修行人讲的。换句话说,有名无实,在名字位中,依旧要搞六道轮回。

17 诸位要知道,我们在名字位中,这个时间可长了,无量劫来一直到今天都在名字位中。怎么知道?如果不是在名字位中,你就往生了。

18 虽然修行,你烦恼一品都没断,不管你怎么样用功,你不过是名字佛而已;也就是说,你修行的功夫都不得力。

19 功夫要怎样才得力?功夫能够伏烦恼才得力。能够把烦恼伏住,心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一天比一天少,妄想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叫功夫得力。

20 如果你有这种境界,那就不是名字佛,那叫“观行佛”。观行是你功夫得力了,行是修行,观就是禅家讲的观照。观照在修行里面讲是功夫得力,相当于我们念佛人所讲的功夫成片。

21 我们净土宗讲功夫成片,禅宗里面讲观照,这功夫得力,这叫观行佛。念观行佛,就是念念自己提高警觉。

22 我们在境界里面才起一念分别执着,那就叫迷,那就叫做无明。

23 无明继续不断往下发展,那就变成见思烦恼,那就得造业受报。

24 念观行佛能提高警觉,所以这一句佛号,是把你从迷里面给拉回来。

25 佛传授念佛法门,是教我们用这一句佛号,取代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以成就我们的清净心。

26 在一切人事方面,无论是善人,无论是恶人,我们一定要用平等心;用平等心才能成就清净心。

27 违背自己意思,你就起了怨恨;顺自己意思,就会起贪爱。贪爱、怨恨都叫妄想。

28 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我们清净平等就成就了。

29 这个清净平等,必定是觉而不迷。《无量寿经》经题里面给我们提的大总持法门是“清净平等觉”,这是我们念佛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

30 尤其是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学习时要格外谨慎。对于佛在经典的教训,要善解,要细心去领会,不能把意思解错了。

31 如果我们把佛的意思解错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必然会做错,会造成障碍。

32 如果你善解佛意,你的智慧增长。在一切境缘之中,换句话说,你在一切人事环境当中、一切物质条件当中,都不执着,都能得清净平等,能够自利利他,这个功德就殊胜了。

33 我们每个人都在顺逆境界里接受考验。顺境里面,考验自己动不动心;动心则贪心。贪爱之心有没有?如果没有,自己功夫得力了。

34 恶境里面,看看自己有没有讨厌的心;如果这个厌恶的心没有,自己功夫得力了。

35 自己功夫得力与否,不要问人。当然,高明的人知道,他从你的言语、态度就能看得出来。

36 功夫得力是心清净,无论在哪个环境里面,环境障碍不了他,这是功夫得力。

37 所谓“八风吹不动”,你赞叹他,他也不会生欢喜;你毁谤他,他也不生烦恼,这是功夫得力。

38 功夫不得力的,环境一现前,马上就被境界转,顺心的就贪恋,不顺心的立刻就厌恶,这是功夫不得力。

39 学佛之人,在这个世间有愿无求。我愿生净土,我有强烈的愿望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能天天在佛菩萨面前求赶快去,这个不行。为什么?求是贪心,不是清净心。

40 愿是真心,真心里面发的是愿。妄心里面是求,求是属于识心,就是第六意识心,也是感情的;愿是理智的。

41 我们念佛,当然求一心不乱。可是有一个“求一心不乱”的念头在,你永远不能得一心。为什么?“求一心不乱”就是障碍。

42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里面还夹杂着一个“求一心不乱”,这就糟糕了!

43 我愿意得一心不乱,我这个“求一心不乱”的念头没有,就是一句佛号一直念到底。念到功夫纯熟,一心不乱现前,自然得到。

44 功夫到了,境界就现前;功夫没有到,求是障碍。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

45 一切事相当中,无不如是,世法佛法都一样。不要求,但是不能没有愿;没有愿,我们修学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一定要有愿,愿是方向,愿是努力的目标。

46 立下大愿之后,努力往这个方向走就对了。只要你努力,自然一步一步接近,一天一天接近,一定有满愿的一天。不能着急,要有耐心,要有毅力,这才会成就。

47 所以修行不是一天到晚捧着经本念经,数着念珠念佛,敲着木鱼,天天在那儿磕响头,不是在这形式上,那都是做表面功夫。

48 真正的修行是要在心地上做功夫,起心动念处做功夫,念头才起就转成佛号,这就叫做“从根本修”,我们现在要从这个地方做!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富贵人家子弟多不成器

富贵人家子弟多不成器

富贵人家子弟,多不成器,其源由于爱之不得其道,或偏与钱财,或偏令穿好衣服,钱随彼用,则必至妄吃致病。若为彼存以生息,余不得者,于父母生嫌心,于所偏得兄弟姊妹生忌心,皆非所以教孝教悌之道。 若女有钱,...

梦参老和尚:生病的时如何发菩提心

梦参老和尚:生病的时如何发菩提心

吃饭是佛法,上厕所是佛法,在菩提心的观照下,干什么都是佛法。那么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呢? 你说你没看见地狱,实际上人间随时都有地狱。你身上生病,解脱不了,很痛苦,发高烧,烧得糊里糊涂的,那就是地狱苦...

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世间众生同父母,我如男女行孝养; 被他打骂不瞋嫌,勤修忍辱无怨嫉。 ---《心地观经》 这首偈语旨在说明佛教的报恩主义,特别是报众生恩。佛教常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四重恩是指父母恩、国家恩、...

九想观的具体观法

九想观的具体观法

不净观主要是为了对治贪心。人生的痛苦都是来源于贪欲,贪欲若除断,痛苦自消亡。为了达到消除贪欲的这个目标,可以因人而异地采取两种不净观的方式:一种是如实观的不净观,即五不净观,指的是观察人生真正的实相...

娑婆世界是钱上之蛇,极乐世界是蛇上之钱

娑婆世界是钱上之蛇,极乐世界是蛇上之钱

念佛行人最难的就是厌离和欣求,为什么最难呢?娑婆世界尽管很污浊,很苦难,但我们无量劫以来在这儿呆久了,呆久了就习惯成自然了,所以就觉得这是本来的状态,就很难产生厌离之心,所以就叫忍土啊。 那么极乐世...

太虚大师:我的宗教体验

太虚大师:我的宗教体验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名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