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当惭于意,然后耻身口

  佛住止在阿耨(nou第四声)大泉时,有五百位六神通具足的大罗汉比丘随行。有一日,佛告诉舍利弗,过去久远劫前,当时有佛名尽胜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尽胜如来弘化于波罗奈国时,随行的有六万八千大罗汉比丘。

  舍利弗!那时,尽胜如来座下有两位比丘:一是已具足六神通的无胜比丘,一是尚未断除烦恼的常欢比丘。

  波罗奈国有一位大富长者名大爱,家中象、马、七宝具足。大爱长者的妻子名善幻,容颜端正无比。无胜、常欢比丘常到大富长者家,接受供养。

  善幻供养无胜比丘衣被、饮食、床卧、医药皆丰厚无缺,但供养常欢比丘的物品极为微薄,因为无胜比丘已漏尽烦恼得解脱,具足六神通;常欢比丘则烦恼未尽,未成道果。常欢比丘对于善幻的差别供养产生嫉妒,于是诽谤:“无胜比丘与善幻夫人私通,不以法布施檀越居士,却以恩爱接受供养。”

  舍利弗!当时尽胜如来的弟子常欢比丘即是我的过去身,善幻夫人即是诬陷我的婆罗门女栴(zhan第一声)沙。我因为诽谤无胜比丘的口业罪过,无数千岁在地狱中受各种苦。虽然我已成就佛果,无碍智慧能为六师、比丘众、已漏尽烦恼者、未漏尽烦恼者及诸王、臣民、清信士、清信女说,但因为过去诽谤罗汉比丘的口业余殃,才有多舌童女栴沙,将小木盆藏在腹部,假装怀孕,对我诽谤指责道:“沙门!你独自快乐,却不知道我所受的苦,你使我怀孕,现在即将临产,你应该为我准备生产及扶养小孩所需要的一切事物!”

  那时,与会大众皆低头默然,天帝释以神力化作一只鼠,钻入栴沙的衣服里,咬断缚绑木盆的带子,木盆落地。大众见木盆坠地,真相大白,异口同声的责骂栴沙:“你这个罪人,怎么能起这种极恶的念头,当众诽谤清净无上的世尊?大地若是有知,岂能容你这般极恶之人立足!”众人正在斥责时,地面忽然裂开,火焰从裂开处窜出,栴沙直接堕入其中至阿鼻地狱。

  大众见栴沙堕入阿鼻地狱,阿阇(she第二声)世王也亲眼目睹,惊恐得汗毛直竖,立即起身,合掌长跪问佛:“世尊!此女现在堕入何处?”

  佛回答:“此女所堕,名阿鼻地狱。”

  阿阇世王又问:“此女不杀人亦不偷盗,只是妄语诽谤,为何便堕入阿鼻地狱?”

  佛告诉大王:“我所说的因缘法,有重、中、下,身、口、意三业。”

  阿阇世王又问:“何者为重?何者为中?何者为下?”

  佛告诉阿阇世王:“意业最重,口业处中,身业居下。身业,人皆可见;口业,人皆可闻;意业,人在起心动念时,他人看不见,也听不到,这是内心的活动。所有的言语、行为,都是由意念所发动。”

  王又问:“意念是看不见的,怎么说身、口都是由意念所发动?”

  佛回答王:“若男子、女人想要身行杀、盗、淫,会先思惟对象是谁?何时、何处可行?所以人行动时,心会先盘算、计画,然后实行,这些都源自于意念;而不在身、口。说话也是如此,欲出口时,必然意念先思惟,譬如说在讨论议题的场合,如果有人想一争高下,心里会先盘算:‘要是问到我的意见时,我一定要驳倒对方的论点,为了一争高下,即使他是对的,我也一定要反对到底。’如果自己的论点输给对方,意念又会再思惟,设计挑拨是非:‘有人要杀你、破坏你、毁谤你,你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相信他人。’这是两舌的恶行,是虚伪的妄语,此造业之人命终之后,一定会堕入地狱。所以,言语是由意念发动,而不在身、口。”

  王又问:“为什么?”

  佛回答王:“因为身行杀、盗、淫,口行两舌、恶口、妄语、绮语,皆受意念指使,意念不动,身、口就不会作为,所以意念发动一切言语、行为。”

  世尊随即说一偈语:

  意中熟思惟,然后行二事。佯惭于身口,未曾愧心意。

  先当惭于意,然后耻身口,此二不离意,亦不能独行。

  阿阇世王听后,涕泪悲泣。

  佛问王:“王为何哭泣?”

  王回答:“我因为众生无智,不了解身、口、意三事,以致一直造作恶业而悲伤。众生以为身、口为重,却不知意才是最重要的。世尊!我本来也以为身、口较重,意为轻;今天听了世尊的开示,才知意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有人身行杀生、偷盗、邪淫,众人是看得到的;如果有人口行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众人也都会听得到;唯独意念所起的贪、瞋、痴,他人的耳朵听不到、眼睛也看不到。所以,众生以身、口为大。今日闻佛所说,才知道意念为大,身、口为小。因为身、口皆受意念指使。”

  佛再次问王:“你如何知道意念为大,身、口皆受意念指使?”

  王回答:“譬如婆罗门女栴沙,当她要谤毁世尊时,必定是意念先思惟:‘我用小盆绑缚在腹部,假装怀孕,在大众中诽谤佛陀,佛陀将无法辩白。’然后栴沙才付诸言行。所以是意大,身、口小。”

  佛说:“善哉!善哉!大王真正明了了意大,身、口小的道理。”

  佛开示佛法大义后,大众中有八十位比丘证阿罗汉果;二百位比丘得阿那含果;四百位比丘得斯陀含果;八百位比丘得须陀洹果;八万天人与人皆得法眼净;十万人及非人发心受持五戒;二十万鬼神受三皈依。

  于是,世尊说宿缘偈:

  尽胜如来时,我比丘多欢,毁谤于无胜,堕于地狱久。

  以是残因缘,多舌童女来,在于大众中,前立谤毁我。

  宿对终不灭,亦不着虚空。当护三因缘,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佛道,得为三界将,阿耨大泉中,自说先世缘。

  佛告诉舍利弗:“你们见如来众恶已尽、诸善普具,诸天、龙、鬼神、帝王、臣民、一切众生,皆受如来教化而得度,尚且不能免除宿缘果报,何况是愚冥、未得道的众生?舍利弗!你要教导大众,善护身、口、意。”

  佛说完之后,舍利弗、五百罗汉比丘、阿耨大龙王、八部鬼神,听闻佛所教示,皆欢喜地受持奉行。

  典故摘自:《佛说兴起行经·卷二·佛说婆罗门女栴沙谤佛缘经》

  省思:

  经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所以要时时刻刻照顾好自己的起心动念,因为一切言行是善?是恶?都是由意念发动。因此修行必须从起心动念处下手,“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以善护身、口、意三业。

 

点我:

相关文章

打坐中发现了业力是如何牵引我们投胎的奥秘

打坐中发现了业力是如何牵引我们投胎的奥秘

一天中午苏东坡有点发困,就在书房中想睡一会儿。睡着后,做起梦来。感觉自己在马路上,前面见一辆马车飞跑过来,经过苏东坡身边的时候,似乎一阵风把帘子掀了起来。苏东坡往...

贤崇·贤宗法师:“空”的生活——《心经》给人之

贤崇·贤宗法师:“空”的生活——《心经》给人之

“空”的生活——《心经》给人之启示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心经》,整片经文只有短短260多字,大部分看过的人都可以一字不漏地背出来,也有很多人以已经可以运用它的思...

心定法师:智慧的内容——《中论》四句偈

心定法师:智慧的内容——《中论》四句偈

智慧的内容——《中论》四句偈 心定和尚 各位同参,专心谛听!今天要讲的般若内容,主要是引用大乘佛教龙树菩萨的《中论颂》里面一句很着名的话来解释:“因缘所生法...

这三位净土祖师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这三位净土祖师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玄中寺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小寺院,黄瓦明廊,红柱隔扇,布局精巧,结构对称。西院正殿是祖师殿,内无雕塑,只有三幅色调淡雅的人物肖像。他们分别是玄中寺的创建者、中国佛教净土宗奠基人昙鸾大...

地球上第一抗癌长寿果,常吃多活十年远离癌症

地球上第一抗癌长寿果,常吃多活十年远离癌症

番茄,名符其实的长寿果。它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远胜于维生素E,其淬灭单线态氧的速率是维生素E的100倍,是自然界中已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之一,名副其实的植物黄金长寿果,...

揭开向佛菩萨求因缘和求婚姻的诀窍奥秘

揭开向佛菩萨求因缘和求婚姻的诀窍奥秘

  一、愿力、因缘、业力对婚姻的影响1.愿力对婚姻的影响很多人对于愿力在婚姻方面造成的影响,没有足够的估计。比如,年轻时你看见人家丁克族很潇洒,你就发愿说,我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