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当惭于意,然后耻身口

  佛住止在阿耨(nou第四声)大泉时,有五百位六神通具足的大罗汉比丘随行。有一日,佛告诉舍利弗,过去久远劫前,当时有佛名尽胜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尽胜如来弘化于波罗奈国时,随行的有六万八千大罗汉比丘。

  舍利弗!那时,尽胜如来座下有两位比丘:一是已具足六神通的无胜比丘,一是尚未断除烦恼的常欢比丘。

  波罗奈国有一位大富长者名大爱,家中象、马、七宝具足。大爱长者的妻子名善幻,容颜端正无比。无胜、常欢比丘常到大富长者家,接受供养。

  善幻供养无胜比丘衣被、饮食、床卧、医药皆丰厚无缺,但供养常欢比丘的物品极为微薄,因为无胜比丘已漏尽烦恼得解脱,具足六神通;常欢比丘则烦恼未尽,未成道果。常欢比丘对于善幻的差别供养产生嫉妒,于是诽谤:“无胜比丘与善幻夫人私通,不以法布施檀越居士,却以恩爱接受供养。”

  舍利弗!当时尽胜如来的弟子常欢比丘即是我的过去身,善幻夫人即是诬陷我的婆罗门女栴(zhan第一声)沙。我因为诽谤无胜比丘的口业罪过,无数千岁在地狱中受各种苦。虽然我已成就佛果,无碍智慧能为六师、比丘众、已漏尽烦恼者、未漏尽烦恼者及诸王、臣民、清信士、清信女说,但因为过去诽谤罗汉比丘的口业余殃,才有多舌童女栴沙,将小木盆藏在腹部,假装怀孕,对我诽谤指责道:“沙门!你独自快乐,却不知道我所受的苦,你使我怀孕,现在即将临产,你应该为我准备生产及扶养小孩所需要的一切事物!”

  那时,与会大众皆低头默然,天帝释以神力化作一只鼠,钻入栴沙的衣服里,咬断缚绑木盆的带子,木盆落地。大众见木盆坠地,真相大白,异口同声的责骂栴沙:“你这个罪人,怎么能起这种极恶的念头,当众诽谤清净无上的世尊?大地若是有知,岂能容你这般极恶之人立足!”众人正在斥责时,地面忽然裂开,火焰从裂开处窜出,栴沙直接堕入其中至阿鼻地狱。

  大众见栴沙堕入阿鼻地狱,阿阇(she第二声)世王也亲眼目睹,惊恐得汗毛直竖,立即起身,合掌长跪问佛:“世尊!此女现在堕入何处?”

  佛回答:“此女所堕,名阿鼻地狱。”

  阿阇世王又问:“此女不杀人亦不偷盗,只是妄语诽谤,为何便堕入阿鼻地狱?”

  佛告诉大王:“我所说的因缘法,有重、中、下,身、口、意三业。”

  阿阇世王又问:“何者为重?何者为中?何者为下?”

  佛告诉阿阇世王:“意业最重,口业处中,身业居下。身业,人皆可见;口业,人皆可闻;意业,人在起心动念时,他人看不见,也听不到,这是内心的活动。所有的言语、行为,都是由意念所发动。”

  王又问:“意念是看不见的,怎么说身、口都是由意念所发动?”

  佛回答王:“若男子、女人想要身行杀、盗、淫,会先思惟对象是谁?何时、何处可行?所以人行动时,心会先盘算、计画,然后实行,这些都源自于意念;而不在身、口。说话也是如此,欲出口时,必然意念先思惟,譬如说在讨论议题的场合,如果有人想一争高下,心里会先盘算:‘要是问到我的意见时,我一定要驳倒对方的论点,为了一争高下,即使他是对的,我也一定要反对到底。’如果自己的论点输给对方,意念又会再思惟,设计挑拨是非:‘有人要杀你、破坏你、毁谤你,你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相信他人。’这是两舌的恶行,是虚伪的妄语,此造业之人命终之后,一定会堕入地狱。所以,言语是由意念发动,而不在身、口。”

  王又问:“为什么?”

  佛回答王:“因为身行杀、盗、淫,口行两舌、恶口、妄语、绮语,皆受意念指使,意念不动,身、口就不会作为,所以意念发动一切言语、行为。”

  世尊随即说一偈语:

  意中熟思惟,然后行二事。佯惭于身口,未曾愧心意。

  先当惭于意,然后耻身口,此二不离意,亦不能独行。

  阿阇世王听后,涕泪悲泣。

  佛问王:“王为何哭泣?”

  王回答:“我因为众生无智,不了解身、口、意三事,以致一直造作恶业而悲伤。众生以为身、口为重,却不知意才是最重要的。世尊!我本来也以为身、口较重,意为轻;今天听了世尊的开示,才知意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有人身行杀生、偷盗、邪淫,众人是看得到的;如果有人口行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众人也都会听得到;唯独意念所起的贪、瞋、痴,他人的耳朵听不到、眼睛也看不到。所以,众生以身、口为大。今日闻佛所说,才知道意念为大,身、口为小。因为身、口皆受意念指使。”

  佛再次问王:“你如何知道意念为大,身、口皆受意念指使?”

  王回答:“譬如婆罗门女栴沙,当她要谤毁世尊时,必定是意念先思惟:‘我用小盆绑缚在腹部,假装怀孕,在大众中诽谤佛陀,佛陀将无法辩白。’然后栴沙才付诸言行。所以是意大,身、口小。”

  佛说:“善哉!善哉!大王真正明了了意大,身、口小的道理。”

  佛开示佛法大义后,大众中有八十位比丘证阿罗汉果;二百位比丘得阿那含果;四百位比丘得斯陀含果;八百位比丘得须陀洹果;八万天人与人皆得法眼净;十万人及非人发心受持五戒;二十万鬼神受三皈依。

  于是,世尊说宿缘偈:

  尽胜如来时,我比丘多欢,毁谤于无胜,堕于地狱久。

  以是残因缘,多舌童女来,在于大众中,前立谤毁我。

  宿对终不灭,亦不着虚空。当护三因缘,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佛道,得为三界将,阿耨大泉中,自说先世缘。

  佛告诉舍利弗:“你们见如来众恶已尽、诸善普具,诸天、龙、鬼神、帝王、臣民、一切众生,皆受如来教化而得度,尚且不能免除宿缘果报,何况是愚冥、未得道的众生?舍利弗!你要教导大众,善护身、口、意。”

  佛说完之后,舍利弗、五百罗汉比丘、阿耨大龙王、八部鬼神,听闻佛所教示,皆欢喜地受持奉行。

  典故摘自:《佛说兴起行经·卷二·佛说婆罗门女栴沙谤佛缘经》

  省思:

  经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所以要时时刻刻照顾好自己的起心动念,因为一切言行是善?是恶?都是由意念发动。因此修行必须从起心动念处下手,“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以善护身、口、意三业。

 

点我: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为什么一打坐了就困一看书就困

传喜法师:为什么一打坐了就困一看书就困

问:师父好,请问功德要什么时候回向,怎么回向?传喜法师开示:平时多想到他们,念大乘经典回向他们,就是把你个体的生命,要和这些苦难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所以上求佛道的时...

宣化上人:想要出家的,一定要受具足戒,这才是真

宣化上人:想要出家的,一定要受具足戒,这才是真

你受了具足戒之后,要吃人所不能吃的,受人所不能受的,忍人所不能忍的,让人所不能让的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这一年是很紧急的一年,我们所有的出家人天天都很没有时间休息的,...

比丘讨论幸福是什么佛陀教导听闻奥妙佛法

比丘讨论幸福是什么佛陀教导听闻奥妙佛法

    原标题:幸福是什么  诸佛出生在世间令人喜悦,佛法在世间弘扬令人喜悦,僧团和合令人喜悦,比丘持戒令人喜悦。(偈194)-摘自《法句经》  一群比丘在讨论「幸福是什么?」的问题。他们明白不同...

永海法师:佛陀会生气吗?

永海法师:佛陀会生气吗?

佛陀会生气吗? 《杂阿含经》一一三五经: 有一天,只园门口来了一个少年婆罗门,名叫宾耆迦。他昂首傲慢地走到佛陀的面前,便开口大声骂诃责,还讲了许多粗恶不堪入...

慧光法师:勤修布施、勤积资粮

慧光法师:勤修布施、勤积资粮

勤修布施、勤积资粮 --慧光和上开示--   学习佛法一开始从布施。为什么要学习布施? 布施时,当别人苦的时候,生活中、生命中有遇到障碍、遇到...

余池明居士:再探印光大师教义与人间佛教思想

余池明居士:再探印光大师教义与人间佛教思想

再探印光大师教义与人间佛教思想 余池明 印光大师没有使用“人间佛教”概念,不等于老人家没有人间佛教思想。若以现代赵朴初老居士提出的人间佛教的基本内容,即“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