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2.末法众生为什么必须念佛呢?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祗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增广文钞卷一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如来一代所说法门,无量无边。求其最直捷者,莫过于参禅。傥系上根,一闻千悟,得大总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证。能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者,末世实不多见。其他多多皆是错认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错误,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虽得开悟,而历劫以来之烦恼习气,须以种种方便对治,令其净尽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傥烦恼已断若干,犹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莫出。若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无所修持,则其误非小。以识得,而无烦恼可得,则可谓得道,此人已将生死根本斩断,故能了生脱死。若识得,而烦恼未断,何能了生脱死耶。此人虽比不识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则可怕之至,此谓真开悟者。其以误为悟者,更不须说矣。良以参禅一法,乃仗自力法门,故比念佛法门之利益,奚啻天渊悬殊。念佛法门,乃如来一代法门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贤、之大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恶、之大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但具真信、切愿,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或已得三昧,及已断烦恼者,则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萨位。一切法门,皆从此法门流出,一切法门,悉皆还归此法门。(谓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也。)似浅而深不可测,似小而大无不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为成始成终之道。恐居士未遇真知净土之人,或视为浅近,而专致力于明心见性之禅,谓其能识得自心,即算了手,故不禁络索一上也。光言不足为凭,请详阅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并光之文钞,当不以光为谬妄也。若真知佛力、自力、之优劣,则断不至犹执著于唯究自心,谓识得即是道,而不须念佛求生西方也。古人如圆观,知过去未来,尚不能了。五祖戒、草堂清、所悟之禅,今人何能仿佛,而且又复受生。是知凡夫决定要修佛所开示之特别法门,则无论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脱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梦也梦不署,不知居士肯信此说乎。(文钞续编卷下致阮和卿居士书)

博地凡夫障深慧浅,善根微薄,寿命短促,欲仗自力竖出三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沈。若以数万斤大石装于船中,石虽重大,因有船载,可以不沈。可见自力佛力之难易。念佛法门,全仗佛力。欲了生死,即须念佛。横超三界,接引往生。(文钞三编卷一复周志诚居士书二)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恳切至诚念佛

宣化上人:恳切至诚念佛

娑婆世界的人,都欢喜快乐,不欢喜苦恼;地狱的众生,欢喜苦恼,不欢喜快乐;饿鬼欢喜嗔恨,不欢喜慈悲;畜生欢喜愚痴,不欢喜有智慧,所以它才跑到畜生道去。 我们虽说欢喜快乐,不欢喜苦恼,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没...

「摩诃萨」的七个意思

「摩诃萨」的七个意思

摩诃萨有七个意思,这是大菩萨的意思。这七个意思以前已经讲过了,听过的人,会听得耳朵都涂油了,就是听得多了。那么,没有听过的呢?还想叫这个耳朵欢喜欢喜,所以呀,我现在再把这七个意思大略的讲一讲。 第一就...

欲海漂流具众苦

欲海漂流具众苦

讲苦,那佛说了种种方法,断苦的方法,但是我们用不上。突然间又身体不适应,你还得去完成任务,你感觉苦不苦啊?我不晓得你们感觉苦不苦,我感觉很苦啊。想休息,又感觉着不行,就是勉强去做,苦啊。这里头好像没...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释觉空 恭诵MP3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a6xLXr4gv2JK5ELqhcNFg ...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 这一愿是妙服自然在身愿,这个妙服就是指比丘披的袈裟。法藏菩萨发愿:如果我成佛的时...

受菩萨戒的好处

受菩萨戒的好处

你能求戒,得戒体,就能有相当的把握让你不去犯戒。如果你不去受这个戒,没有通过羯磨法得这个戒体,你本能烦恼的冲动,就容易犯那种错误。你受了戒,就有一种力量在阻断它,这是第一个好处。 第二个好处,比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