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念佛是对治我执的捷径
念佛是对治我执的捷径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志求严净土,受决当作佛。 我执是烦恼的根本原因之一。我执从缘起分为俱生我执和分别我执。众生因俱生我执而有身见,就会贪着五欲享受,心意识为自己身体服务。粗重的烦恼有贪瞋痴慢疑。首先是贪欲,也即欲望里面最重的是淫欲。这确实很麻烦,无始劫以来贪欲驱使着我们在三界六道轮回不能出离,如油入面,当烦恼生起的当下要观照清楚,但要知道烦是心理状态,恼是身体状态,有这个业报身就有病苦逼恼,有这个心意识就有烦躁,所以我们的身心状况决定了我们是一个烦恼惑具足的苦恼众生,所以我们就要培植出离心。 净业行人怎么对治我执身见和诸种欲望。那就要回归阿弥陀佛的大愿之海。阿弥陀佛称性起发的四十八大愿完全就是为解决我等烦恼的源头而施设,只要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身见我执就破了,就不会再有身见。阿弥陀佛名号内蕴十二光如来的功德,有对治三毒烦恼的光明功德在里面,其中清净光能对治众生的淫欲心,欢喜光能对治瞋恨的心,智慧光能对治愚痴心。众生靠自己的力量要证道,破除我执,需要达到阿罗汉的水平,五浊恶世的罪恶生死凡夫基本都没有这个能力,举心动念离不开我执,所以人与人之间矛盾重重,是非不断。 智者大师虽然他是在教下(天台)专攻专修,但对于西方净土是一往情深。他日常生活都不背着西方,都是要面向西方,专称弥陀名号。 临终的时候他就唱《佛说无量寿经》及《佛说无量寿观佛经》的经题,唱完之后他有一...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文王也。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这些就说明了人生在... 唐朝有一位相国裴休,字公美,是河东人氏。他的学问极为渊博,通诸子百家之学,曾参学于黄檗禅师,复饱经圭峰禅师的教化,退隐以后,遂专志禅学,默契无生之理。据传,裴相国... 战国时候,各国之间争战不停,国与国之间也常订定各种盟约,当时常会将太子交给对方做人质,以表示能够信守盟约。魏国有位名臣叫庞恭,他奉命陪魏国的太子去赵国的都城邯郸当人质。临走之前他对魏王说:如果有人跑... 《临终三要》,这个是印光大师很重要的开示:第一个,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个,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个,切忌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那么我们遇到临命终人,第一个就是开导安慰。一般的临命终的人,除非... 在佛教的《百喻经》中,有一则可笑而发人深省的故事,把现代人重视浮华的表面,不注重内涵的虚荣愚痴,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印度有一位先生娶了一个体态婀娜、面貌娟丽的太太,两人情如金石,恩恩爱爱,是人人称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