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无相念佛非业力凡夫境界

无相念佛非业力凡夫境界

所谓无相念佛等于是实相念佛,实相才无相,无相又无不相。业力凡夫没有能力做到实相念佛,实相念佛等于宗门下的参禅。提出无相念佛概念的人不了解净土宗是从有门(妙有)下手,要指方立相,你观察思维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和所念弥陀名号都离不开相,但这些相不是众生业力感召的生灭之相,乃是阿弥陀佛从其清净愿心里面所流现的实相,用一种相的形式:名号、音声、境界的庄严等来成为众生系缘之境。

凡夫众生都是攀缘之心,是接不上无相(实相)的,因此净土法门就需要指方立相。你不要去奢谈无相的问题,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后,你才有资格谈无相,而实际上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在相状当中,只不过是事事无碍法界,其中一切相状、一切庄严都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的彰显。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极乐往生者在当下从有相契证到无相,从有念契证到无念。

所以业力凡夫不要奢求太高妙的修法,要从有相进入,净土法门施设的妙境界相就能让众生有下手修行的方便,并且净土法门堪称方便中第一方便。如果把方便的执持名号的修法否定,去搞很不方便的无相念佛,这像善导大师说的那样想在虚空中建楼阁是建不成的,你一定要依靠地面才能建楼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讲无相念佛的人实际上破坏净土法门,对净土法门就有很大的妨碍,后果很严重。

历代祖师大德都没有去修无相念佛,都是在执持名号,并且日持几万声佛号,例如蕅益大师就特别强调计数念佛,一天或三万,或五万,或七万。这是从相上下手,指方立相,住相证果。通过阿弥陀佛提供的相就能让众生证到真如法性的佛果。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利行──最有号召力的行动方式

利行──最有号召力的行动方式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四摄法」,其中有一项是「利行」,指的是利益别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凡是能给别人方便的行为,就是利行。例如,政府所提倡的「便民政策」,能让一般民众在洽公时感到亲切、便利,这就是一种「利行...

宣化上人:坚持念观音菩萨可转色心淫欲炽盛的烈火

宣化上人:坚持念观音菩萨可转色心淫欲炽盛的烈火

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佛经介绍】《法华经》为释迦牟尼佛涅槃前在王舍城灵鷲山所说,主要讲述“开权显实”、“会三归一”,融会三乘为一乘(佛乘)。以“声闻”、“缘...

念佛人不要反被聪明所误

念佛人不要反被聪明所误

公据何人问大苏,大苏就是指苏东坡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很有文才,对佛理也非常了解。他主要是在禅宗很有造诣,然而他与净土宗也有甚深的因缘。他的母亲去世之后,他把他母亲遗留下来的那些金银首饰变卖就做功德...

海涛法师:结婚也是修行

海涛法师:结婚也是修行

我们每一人不可能都有出家的因缘,大都是居家修行,大可不必为结婚之事烦恼。有的怕结婚了会被生活所累从而耽误了自己的修行,怕影响自己将来往生极乐世界。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结婚生育后代也是正常的事情,也是...

妙莲老和尚《出世间名利》

妙莲老和尚《出世间名利》

我们佛弟子要不要名利呢?当然要!不过世俗人是求世间的名利,我们是求出世间度生的名利。我们为了要度众生,如果没有名利,众生不喜欢你、不理你,你怎么同众生打成一片?自身的名利不好,想度众生也不容易喔! 那...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55

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55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55:出阿鼻地狱生人天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菩提萨摩诃,本师即佛陀。为众生诺愿,出阿鼻地狱。清空地狱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