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念佛行人从孝养父母开始

念佛行人从孝养父母开始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虽然他的终极关怀是出世间法,然而佛陀却是这样地关顾世间,要我们念佛行人从孝养父母开始。
经典告诉我们,你能够孝养、恭敬父母就等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高堂有两尊佛,你孝养父母就是在种福田,而且是无上的福田。佛陀在孝的问题上也是以身作则的,他的生母摩耶夫人在生下他七天之后就去世了,生到了忉利天。佛陀成道之后思念报答父母之恩,所以他在三个月结夏后即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他的父王净饭王去世,葬礼上,佛陀回去亲自抬父王的棺木。
还有一个公案,有一年闹饥荒,佛陀住世时候僧人是托钵的,自己不可以煮饮食,佛也跟大家一样托钵。因为闹饥荒连老百姓自己都没得吃了,没有多余的供养沙门。所以佛托钵,第一天没有托到,第二天也没有托到,第三天还是没有托到,空钵而回,这样就面有饥色。
当时有一个比丘看到这个情况就非常悲痛,佛是无上的福田,都没有托到饭。他就想怎么样能弄一钵饭来供养佛,但他自己也没有更多的财物,就把他自己比丘的三衣变卖了,卖了钱就换了一钵很好的米饭供养佛陀。佛陀当然是有神通的,知道他的情况,就明知故问:“世间饥荒,乞食难得,你从哪个地方弄来这一钵好饭呢?”这个比丘也如实地说:“我看到佛三天没有托到饭,我不忍心,就把我的三衣变卖供养佛陀。”佛陀说:“比丘三衣是佛教的幢相,是最神圣的,你以这样殷重的心,变卖三衣换一钵饭,我吃不消啊。我不能接受你的供养。”这个比丘说:“佛是无上福田,您都吃不消、不能接受,这世间上谁能够吃得消这钵饭吗?”佛陀说:“你的父母。你的父母生养你,恩德最大,他能够受得了这钵饭。”佛再问:“你的父母信仰三宝否?”比丘说:“还不信仰。”佛说:“把这钵饭供养你的父母,你的父母就会信仰三宝,能信仰三宝,他们吃下去就能吃得消。”
佛陀是这样慈悲地以身作则,教育学佛的人,甚至是比丘,你都要孝顺父母。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你看地藏菩萨在因地,无论是做婆罗门女还是光目女时,他发出大愿最先的源头就是孝。为救度他今身的父母,乃至于多生多劫的父母,才发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久经累劫在地狱里度众生,因地狱所有众生都是历劫以来的父母。救度一切父母,这就是孝的扩大。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放生功德殊胜行》

传喜法师《放生功德殊胜行》

《大智度论》里有,说我们罪业当中,杀业是最严重的,这个罪过最重。诸功德当中,放生也是第一的。因为什么?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圣贤啊、佛菩萨最爱者众生,众生最喜爱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啊! 不...

会性法师:如何在一切境界中念佛

会性法师:如何在一切境界中念佛

如何在一切境界中念佛 文/会性法师 静念 关于念佛,我们从静的时候学起,就是说:安静的时候会念佛。 若初学念的人,在较吵的地方,较动闹的地方,恐怕他就提不起...

降伏恶疾,就要先调治身心

降伏恶疾,就要先调治身心

坐禅,是调身调心。调身,就不犯杀盗淫;调心,就消灭贪瞋痴。身若犯杀盗淫,要受果报;心有贪瞋痴,要下地狱。若息灭贪瞋痴,则不犯杀盗淫,也不会下地狱。 因此,先要把心调好,要降伏其心。《金刚经》云:应无...

人该懒散还是精进

人该懒散还是精进

很多人认为现代人之所以心里不安,是因为生活太紧张,同时物质欲望太高,以致于每天忙碌追求、身心劳顿。长期生活在这种物欲和紧张当中,心灵当然难以平静。 英国文学家也是哲学家罗素,曾提出「懒散论」加以对治,...

念佛一法对在家人最为亲切

念佛一法对在家人最为亲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

大安法师:宦海叹浮沉 念佛登觉岸

大安法师:宦海叹浮沉 念佛登觉岸

宦海叹浮沉 念佛登觉岸 四十无闻古所悲,行藏念佛是便宜。三分老色侵明镜,一片飞花脱故枝。听*轮音生宝树,想功德水溢金池。人间甲子如流电,莫道宽为净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