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法师: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三条「唯叹念佛」
【正讲】 第十三条「唯叹念佛」之文 第十三条文:不赞杂善,唯叹念佛行者之文。 这段文也是出自《观无量寿经》,标题的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观无量寿经》当中说到念佛往生,也说到其它杂善回向往生,然而,在《观无量寿经》结尾的地方,不赞叹杂善的行者,唯赞叹念佛的行者,可知,释迦牟尼佛的本意是在弘扬念佛,劝导大家专行念佛。下面引文: 《观无量寿经》云: 「彼经疏」就是善导大师的解释,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显示念佛三昧。有观佛三昧,有念佛三昧,这部《观无量寿经》有二种三昧,观佛三昧是观想,还有念佛三昧,就是口称弥陀佛名。我们念 「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念佛三昧,也叫口称三昧,而念佛三昧的功能,超过其它一切,所以说「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是其它种种杂行杂善所无法相比的,所以来赞叹念佛之人。善导大师在 《观经疏》里又说:「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总之,其它的修行都是善法,都很好,但是如果和念佛相比,那无法相比,这里的意思是一样的,说 「实非杂善得为比类」。 即有其五。 把这段文分成五点来解释。不过这里也只引了三点。 一、明专念弥陀佛名。 第一句「若念佛者」,那就是专念弥陀名号,不是指我们杂行杂修,而是指专修念佛之人,专念弥陀名号。 二、明指赞能念之人。 是解释「当知此人」这一句,来赞叹他,这个人能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指这个人。 三、明若能相续念佛者,此人甚为稀有, 说如果这个人啊,他能够相续念佛,专修念佛,所谓「相续」,从今天到明天,从今年到明年,乃至上尽一形,不改变,念念忆念阿弥陀佛,有空则念,这叫相续念佛之人。这样的人,甚为稀有,特别稀有难得,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比喻他的, 「更无物可以方之」,「方」是比喻、赞叹。那用什么来比喻呢?芬陀利花。芬陀利花是大白莲花,佛经当中最尊贵的莲花──千叶白莲,在《涅槃经》当中,赞叹释迦牟尼佛,就赞叹为芬陀利花、大芬陀利,那么,现在释迦牟尼佛把对佛的赞叹之语和比喻之语用在念佛人身上。 言「芬陀利」者,名人中「好花」,亦名「稀有花」,亦名人中「上上花」,亦名人中「妙好花」;此花相传名蔡花是。 善导大师在这里用四个名称来解释芬陀利:好花、稀有花、上上花、妙好花。 前面是比喻,下面是合喻,合喻就是把这段比喻用在念佛人身上。芬陀利花是花中最好花,那么念佛人呢?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 这即是「五种嘉誉」,五种非常美好的名称 ──「好人」、「妙好人」、「上上人」、「稀有人」、「最胜人」。在《无量寿经》里边,佛称念佛人是「我第一弟子 」。整个《观无量寿经》,除了念佛,也说到观佛,还说到三福九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等等,当然这些都值得赞叹,可是如果和念佛相比,念佛人赞叹为芬陀利花,念佛人称为好人、妙好人;杂行之人就不能得到这样的称呼。 善导和尚在这里特别说明:「从『若念佛者』下至 『生诸佛家』以来,正显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这段经文的含义,是在显示念佛功能超绝,不是说这个人本身是好人、妙好人,而是因为他行念佛的缘故,才称为好人、妙好人、上上人。这是念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念佛三昧功能超绝。 就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作的比喻:「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说这个人,他本来身上没有香,可是因为点燃了非常好的香,熏他的衣服,他身上也有了香气,香气是因为他熏染了好香的香气。 那么,我们凡夫,虽然心地污秽不干净,可是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这句名号具足一切功德之香,我们来称念它,就等于是沾染了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功德之香,所以称为好人、妙好人。 《观经》下品上生当中,十恶罪人,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彼阿弥陀佛化身前来赞叹说:「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我来迎汝。」你就成为善男子了。所以大家要知道:这样的称呼,是赋于专修念佛之人。不是专修念佛之人,那就得不到了。目的是劝导大家修念佛。 我们是愿意做好人还是愿意做坏人呢?(「好人」 )是愿意做妙好人还是愿意做粗恶之人呢?(「妙好人」)是愿意做上上之人,还是愿做下下之人呢?(「上上之人 」)是愿意做最胜之人,还是愿做最劣之人呢?(「最胜之人」)对了,那就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口称弥陀名号,那就有五种嘉誉。 念佛确实非常稀有难得,太难得了。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钱的也不难得,当官的也不难得,一抓一大把,但是叫他来信佛,就很难得。所以,众生啊,非常骄慢,疑惑颠倒,对佛法很难发起信仰。唉!这个时候,有一个人,他虽然穿得衣衫褴褛,但他能到寺院来礼佛、拜佛,就比那些服饰华丽的人稀有难得多了。他来到寺院,开始是祈求人天福报, 「保佑我身体好」,但不管怎么样,到佛法当中来求就是挺稀有难得的。何况我们呢?已从求人天福报更上一层,而来专修念佛,了脱生死,那就比求人间福报更稀有难得了,就更是好人、上上人了。 名利心 求出世解脱,也有人修行圣道门,一般都看不起念佛法门。「你没有我会读经,我还会研究教理,会打坐,会念咒……念佛嘛,老太婆都会念。如果我也来加入念佛,岂不是没有面子?好像显出我不会修行……」这是名利的心,为的是显示比人家高明,不是为了解脱生死。当然,这也是不了解法门的缘故。 世间人好名利,来到佛门中,也把这个心带到佛法中来,叫人家赞叹自己会修行。可是,什么都懂,就是不懂念佛,那就不好了。 我们宁愿什么都不懂,就知道念佛,那就好了。 当今净土门当中,说实在的,能够老老实实专修念佛的,确实不多见。今天在座的各位,如果都能专修念佛,那么,整个龙口市,在极乐世界那个地方,菩萨一看,就闪闪发光了,大白莲花是朵朵绽放。 很多人念佛,然后呢?听别人一讲,他又改变了,内心动荡不定,人家稍微来一讲,「你这样念佛,能往生吗?」心中马上就紧张了。究其原因,他不依据净土三部经的宗旨,不依据阿弥陀佛的誓愿,也不依据善导大师的教导,也不知道念佛的殊胜。 我们来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放下名利心,再高妙、再殊胜的法门,我们心中也不羡慕,也不感到念佛有所不足,这样就能够踏实安心,一辈子不改变,不怀疑。这样的人,确实非常稀有难得,所以用五种嘉誉来赞叹。 无锡念佛的人逐渐增多。有个人烧得一手好素斋,凡是有打佛七的道场,都请他去做菜,他也因此有意无意地,每天都能听到佛号声。 后来这个人的儿子病重将死,对他说:父亲,我就要死了,可是前景堪忧!不过,只... 原文: 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待客,着衣吃饭,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佛。 譬如切事系心,凡百作为,不忘此事。或有公私众务,了无少暇,须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发愿... 五种要下无间地狱的罪行: 第一种,就是不孝父母。如果有众生不孝顺父母,就是日常生活不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恩德,不能让父母欢心,常常忤逆父母,不听话,让父母烦恼,甚至到达杀害父母的程度,那这样就是犯了逆罪... 要常常观照自己这个身体,这是五欲享受的主人。这个身体是什么呢?我们常常又颠倒了,总是认为身体很庄严,很漂亮,殊不知就是一层薄皮呀,身体里面种种不干净,里面有血,有脓,有屎,有尿。每天都不是装着这些东... 军队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己职分,除暴安良,并所统之士卒,一一皆以除暴安良保护人民为志。则地方受福,而主将士卒同于冥冥中消除业障,增长福寿矣。若不以此事,以恳切至诚心诫勖士卒... 疮痔瘘,在中国有这么一句俗语:十男九痔;十个男人,有九个男人就有痔疮的。痔疮就是在大便的肛门那儿,它破了,常常生出好像火疥子似地,一有火气它就痛。这个痔疮为什么会生的呢?多数或者喝酒喝得多了,或者吃补... |